分享

工作生活小记2020.12.4

 成长印记 2022-03-23
~这是成长印记第564篇日记~

昨天姐姐上豌豆思维课,上完课做课后练习,全程都是独立完成的,我在旁边写日记。
 
每次做完练习都有打分,结果有一道错了,姐姐叫我过去看,说自己不会做。本来姐姐上课都挺好的,还很自觉的完成课后练习,应该值得肯定,可是等到叫我辅导她做习题时,我的“坏脾气”又出来了,说话语气很不好,态度很凶,简直是可怕极了。
 
为什么孩子叫我辅导她作作业,我就会很快不自觉恼怒呢?觉得题目这么简单,竟然不会做,刚上完课怎么就不会了,看来明明就是没听懂嘛。可是,这很正常啊,孩子又不是神童,哪能一听就懂,一听就会呢。为什么,孩子希望我教她写作业时,我却没法耐心讲解,总是容易焦躁和发脾气呢?好好的一次上课,最终以我的批评结束,真的觉得孩子好委屈,自己做的很差。可当时那一刻就是控制不住的“凶巴巴”。
 
之前听【在背后远远的带领】时,记得很清楚的一句话,为什么大人会对孩子发脾气,觉得安全啊,因为孩子没有反抗力,大人发脾气安全没有损失和危险。当时听完,真的很震惊,觉得孩子很可怜,孩子因为还小没有反驳能力,所以大人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
 
发完脾气冷静下来,我反观自己不也一样吗?不愿意好好教姐姐就算了,还各种挖苦批评没耐心,姐姐得多难受呀,多受打击啊,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却被我搞成这样,自己的做法真的很糟糕。
 
我很想深挖找到自己一教孩子学习就容易发脾气的症结,也很想能耐心的教孩子,真正的帮助到他们,但是实践下来,多数时候我都没有做到,多数时候都是凶巴巴的。多亏了孩子旺盛的学习力,依旧热爱学习。
 
想起听【在背后远远的带领】的话,很多父母都喜欢正话反说,想要以此达到刺激孩子的目得,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并不能从中获得正确的解读,根本不明白你的意思。为什么不能耐下心来和孩子好好说话和表达呢。为什么总是要硬碰硬呢,动不动就把话说“死”,似乎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你不听肯定要后悔。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做完那道习题后,我意识到自己乱发脾气了,我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我应该向孩子道歉,我不应该用这种恶劣的语气和她说话,更不应该打击她的学习热情。我向姐姐做了道歉,也做了补救,我们一起读了绘本,姐姐坐在我怀里的时候,我要歪着脖子还能看到书里的字,而不像妹妹窝在我怀里的时候,还小小的,姐姐已经长很高大了。
 
我忽然想到,姐姐越长越大,她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依旧这么“坏”脾气或刚硬的教她做事,那姐姐会更加不听我的,我是不是更要歇斯里底,这岂不是走入了恶性循环。
 
我想让自己变得柔和有力量一些,但不是刀子嘴,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人,是很难有大发展的,因为容易错伤别人,说错话,太心急看不到全貌,不像淡定游刃有余。
 
继续说,我很想找到自己发脾气的缘由,缘由肯定不是孩子,而是自己。我后来仔细回顾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刚好当时在写日记,很投入也花费了心力消耗了很多能量,姐姐的问话打断我,而且当时时间也很晚了,让自己不自觉有了情绪。但本质上说,这种情绪是自己的安排不得当,我应该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减少自己的事情(除非必要的工作),集中精力留足能量陪伴孩子,等自己能量充足时就更有耐心。
 
这让我想起了一篇报道介绍一位学霸的家庭教育,她的爸爸每天下午4点到家后就把手机关了,全身心陪伴孩子学习。我肯定做不到,但我至少应该做到,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回家,在家尽量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自己忙于其他琐事,除了必要工作。
 
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是第一步,改变自己的行为却是最难的,经常性这次意识到了,下次不过脑再次重复。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也尤其重要。多数时候,我们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工作是严肃场合,乱发情绪的后果很严重,但有的时候也免不得被激怒。
 
以前领导说,工作中的脾气要发的恰到好处,不能作没脾气的人,而是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在该发脾气的场合发脾气,甚至这种脾气是提前预设好的,想要达成什么目得都是提前想过的,否则乱发脾气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昨天的工作,说实话自己也是有情绪和不满,在工作群里发了一通话,一个人有情绪时,文字里都透露着自己生气了。确实,这项工作,大家重视度不高,主要靠自己推动,进展很慢,而且这本身就是大家的工作,不应该只让某个人参与,如果他们不把好第一关,全集中到区域解决肯定做不好,这也是他们作为第一组织的责任。虽然自己的话没错,但我还是意识到自己可以措辞可以更合适些,否则别人凭什么听你的,你又是谁,对吧?
 
在组织里也是要靠实力和影响力说话的,要注意沟通技巧和表达措辞,才能更好获取资源和支持,推进工作,否则别人难以信服。
 
走过情绪关,才能再上个台阶,多多自查和反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