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家族流落韩国367年,回中国认祖归宗拿族谱证明:我们是中国人

 淘沙金 2022-03-23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家国天下”的思想,“家”和“国”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古今往来,人们都将国家视为家庭的依靠,也因此会有“落叶归根”的归属感。

有这样一个家族,在战乱时期,他们曾流落到了韩国,一流落便是381年,这些年来,他们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根”,始终想要回中国认祖归宗。

但却由于重重原因,一直到2004年才实现梦想。

那么,这个家族是怎么流落到韩国367年的?又为何直到2004年才认祖归宗成功?

文章图片1

为何流落到他国?

在韩国,有这样一个家族,翻看他们的族谱你会发现,他们的祖先曾官至国相,是声名赫赫的大宗族。迈入到现代化社会,这个宗族里的人进入到韩国的各行各业,不少都成了行业的精英人物。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扎根于韩国各行业的大家族,竟然不是韩国土著人。

他们保持着中国的传统习俗,一代传一代的家谱上,从未用韩文登记写字,所用的都是中文汉字;每到了过年的时候便会贴春联、吃饺子;像元宵节、清明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他们也会过。

这个家族便是“田氏”家族

文章图片2

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企业总裁田文俊,和他的父亲田明焕,便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明焕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他害怕自己未完成祖辈的遗愿便去世,于是便特意将儿子田明焕叫到床前:

“我已经九十岁高龄了,我平生最大的念想便是认祖归宗,我们的老家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这些年来我们都没有找到,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见你找到咱们田氏的根,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任务,不完成这个任务,我死不瞑目啊。”

田文俊听到父亲这样说,忙抓住了父亲的手:“放心吧爸爸,我一定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咱们田家的根,我一定会找到的!”

就这样,田文俊带着父亲交给自己的任务,带着族谱来到了中国,他要完成一代又一代田氏祖宗的心愿,寻亲认祖。

文章图片3

根据族谱上所记,他们的九世祖为田好谦,也就是在田好谦那一辈,他们家族才流落到韩国的。

将时间倒回明朝后期。

在那个时候,田家家族里出了两位“高官”,一个叫田弼,男丁里排行老三,官至御史大夫;另一个叫田应扬,男丁里排行老六,官至兵部尚书。

而田好谦便是田应扬的后辈,田好谦该叫田应扬一声祖父。

一个御史大夫、一个兵部尚书,可见当时的田家在朝中的地位高到了什么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田家族谱修订到了第七世,而家族中也只有七个男丁,七个之中出两位高官,这概率,真是不得不令人佩服。

按照村民的话来说,那就是“田家可真是烧高香了,一下子出了两位高官”。

文章图片4

那时的田家居住在冯郑堡村,而皇帝为了嘉奖田氏,特意赐名,将村子改名为了“风正村”,意喻着田氏家族作风清廉、令人尊敬。

一时之间,田氏家族成了明朝后期有名的大家族,不少达官显贵都纷纷与之结交。

按照这个情况来看,如果明朝不亡,田氏家族纵使后期没落了,也会凭着先辈的功勋偏安一隅,不会被贫穷饥饿所困扰。

然而,事实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

文章图片5

那时的明朝已经有了日落西山的颓败之意,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一度降低,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路攻破各城......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一旦灭亡,那些忠君爱国的朝中大臣的下场,无疑是十分凄惨的。

前文有提及过,田氏家族是在田好谦那一辈流落到韩国的,而田好谦的祖父就是兵部尚书田应扬。

等于说,田好谦是田应扬的血脉。

文章图片6

由于祖父是兵部尚书,田好谦自幼便衣食不缺,和那些官宦子弟一样,田好谦自幼便被家族细心培养,小时候的他饱读诗书,懂理也知理。

更何况,当时明朝弘扬的是“儒家”思想,田好谦从小便接受了“忠君爱国”“家国天下”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可谓是深深地刻在了田好谦的骨子里,所以也难怪田好谦在流落到韩国时,会嘱咐自己的后辈认祖归宗。

随着年龄的渐长,田好谦也开始接手了家族事业,相对于读书来说,他的经商天赋更强,所以,长大后的他没有和祖父一样混迹官场,而是做起了生意。

文章图片7

1637年,田好谦开始去东北催账,出行前,他的家人一再嘱咐,要他万事小心,一定要平安归来。

面对家人的嘱咐,田好谦不在意地笑了笑:“我都出去过几回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这次,不会有危险的。”

说完,田好谦便上了马车,在他看来,陪同他一起去的还有家族里的护卫,天下虽有不太平,但他们走的都是官道,从不走小路,就算遇到了抢劫的土匪,也能应付。

但让田好谦没想到的是,这次他遇到的,可不是什么土匪,而是凶神恶煞的清兵

文章图片8

一段时间过去了,田好谦行至东北地区,眼看就快要到达目的地了,却没想吴三桂正带着清兵向关内杀来。

很快,清兵便杀入了田好谦暂时歇脚的地方,清兵一看他这行头就知道他不简单,二话不说便将田好谦给绑起来了。

后来,田好谦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演戏以及三寸不烂之舌,将清军骗了过去,免了杀头之祸,并找了机会跑出了清军营帐。

文章图片9

田好谦知道,明朝已经气数将尽了,清军杀入明朝,铁定要斩草除根,如果他被清军抓到,审问出他是明朝兵部尚书后人的消息,他的一生就完了。

出于对清军野蛮杀戮的恐惧,田好谦最终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随着那些逃亡的流民一起,一起跨过鸭绿江,暂时躲避到高丽国的某处小岛。

就这样,田好谦和逃难的流民一起,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历经磨难,来到了高丽国的某处岛屿。

文章图片10

如何在扎根异国?

岛屿上有一处兵营,这些兵营的士兵对外来的难民态度十分不恭,他们经常将食物扔到地上,看这些难民狼吞虎咽地吃,仿佛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一样。

渐渐地,这些士兵发现,这群难民中有一个异类,他宁可饿着也不会像旁人一样吃扔在地上的食物。

某日,一名士兵向田好谦招了招手:“你为何不吃地上的食物?”

田好谦向士兵作揖行礼:“我来自中华礼仪之邦,国虽然亡了,但依旧有骨气,不吃嗟来之食。”

士兵一听这话,顿时就来了兴趣:“你说你不吃嗟来之食,那你和来这里的难民有什么区别?”

随后,田好谦问士兵是否有笔墨。

士兵给田好谦取来了笔墨纸张,想要看看田好谦到底耍些什么花样。

文章图片11

只见田好谦气定神闲的站在那里,他面容虽憔悴,但周身气质依旧不凡,他一笔一划,认真的写着。

士兵一看他的字,眼睛顿时一亮,心想着:此人长得器宇轩昂不说,连字写得都这么漂亮,我们将军正是爱才之人,既然他无处可去,不如就把他引荐给将军,将军要是重用他,我的好处也少不了。

基于这样的想法,士兵轻咳一声道:“你这人,还算不错,你在此地等等,我去请示一下将军。”

就这样,士兵拿着田好谦写的字匆匆地来到了将军具公营帐。

“将军,此人从大明而来,国虽破,但此子身上却并无颓败之气,谈吐间也是器宇轩昂十分不凡,这样的人才,我们何不收到自己的麾下重用呢?”

文章图片12

“你说得有道理,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回将军,是此人写的字。”

具公接过纸张,连连称赞道:“好字、好字,将此子传入营帐,我要单独与他会谈。”

在这之后,田好谦进了具公的营帐,与他单独交谈,两人从打仗谈到诗词歌赋,颇有种相见恨晚之意。

聊过后,具公更觉得田好谦有才华了,为了挽留田好谦,他特意将其奉为上宾,好吃好喝的招待田好谦。

而田好谦为了回报具公,也尽心竭力地为具公做事,从一个普通的哨官一步步高升,官至高丽国通政大臣、龙骧卫副护军。

文章图片13

身居高位的他,时刻不忘自己的“根”,田好谦时常嘱咐自己的儿女:“咱们的老家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将来世道太平了,你们一定要认祖归宗,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对于田好谦的交代,子女们都记在心中。

根据田好谦的口述描述,他们在当地建了一个风正村村子的布局以及庙宇都仿造着中国的建筑。

其中,关帝庙就在村子的中央处,田好谦每逢一段时间便要来关帝庙前的槐树下坐坐。

仿佛只有坐在这里,才像是回家了一样。

田好谦亡故后,子女们继承了他的遗志,一直不忘寻找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根”。

文章图片14

为何直到2004年才认祖归宗成功?

1706年,田好谦的儿子田会,争取到了前往清朝廷进贡的机会,而他便是那个代表高丽国的使者。

他之所以回到清朝廷,就是想要完成父亲的遗愿,找到自己的家乡。

来到京城后,田会让人四处打听消息,看京城里有没有人来自广平府鸡泽县风正村。

没过几天,探子向田会汇报:“京城里有一个来自广平府鸡泽县的举人,但是不是风正村的还不得知,此人名叫田思齐。”

得知这个消息的田会喜不自胜,他忙拿出父亲田好谦的画像和一本高丽田氏家谱,让人把这些东西交给田思齐

文章图片15

田会想的是,等田思齐确定后自己再上门拜访。

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这关键时刻,田思齐那边却传来了母亲病逝的消息,得知此消息后,田思齐忙将手里的事给丢下,匆匆的回到了老家,也就错过了和田会相认的机会。

而田会等不到田思齐找他,所以便回到了高丽国,等到田思齐重回京城的时候才知,原来那个高丽国的使臣是他的骨肉宗亲。

田思齐为没能见到田会的面而懊悔,但此时懊悔也没有用了,田会已经重回高丽国了。

文章图片16

后来,田思齐将田好谦的画像高丽田氏家谱带回了家乡,并将田好谦的画像挂在了田氏祠堂供奉,而田好谦那一脉的家谱,也按高丽田氏家谱内容续接了下来。

至此,风正村的田家人都知道了有一脉族人流落到了高丽,但流落到高丽的那一脉族人,却不知风正村的田家人在哪儿。

很长的一段时间,风正村的田家人都想要将流落到异国他乡的族人找到,但却碍于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各种原因没能实现。

文章图片17

时间迈入到20世纪初,朝鲜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生活在朝鲜的田氏族人每日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而那时的中国,也被频受帝国主义的侵害,后来清政府更是倒台进入到了中华民国时期,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战乱纷飞,流落在外的田家族人不得不迫于形势放弃寻亲。

二战结束后不久,朝鲜战争又爆发,生活在朝鲜半岛的田氏族人又随战乱流落到了韩国,由于意识形态对立问题,所以流落在外的田氏族人依旧无法完成祖辈们的遗愿,回中国寻亲、认祖归宗。

于是,认祖归宗的事便一拖再拖,一等再等,直到21世纪时才实现。

文章图片18

韩国高丽海运株式会社企业总裁田文俊,始终不曾忘记父亲的临终嘱托,他一直在搜寻宗亲的消息,寻找父辈口中的“风正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方的打听,田文俊打听到了风正村的地址以及电话,2004年5月9日,田文俊拨通了风正村的电话。

电话打通的那一刻,田文俊激动得与他们交流着:“你们族谱里,有没有一个叫田好谦的人?”

“有啊,他的画像还在宗祠里挂着呢,不过我听父辈说,他那一脉好像流落到了国外......”

通过一番交流,田文俊几乎可以确定了,电话那头的风正村,正是他们寻找了多年的“家乡”。

电话挂断后,田文俊二话不说便将消息传给了其他的田氏族人。

文章图片19

2004年6月29日,以田文俊为首的几名田氏族人,带着族谱来到了中国风正村,他们前来的目的只有一个:认亲祭祖。

风正村的田氏宗亲理事会,以最高规格迎接远道而来的田文俊一行人,田文俊他们一行人到了族谱前后,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他们将手中的族谱交了上去,自豪的说着:“我们是中国人。”

至此,流落在外367年的田氏家族,终于回到了故土,成功认祖归宗。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韩国田氏家族,367年寻根路—2008.6.23—《环球人物》

2,中国知网:血脉的硬度—2006.10—《散文百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