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青春期症状的发作

 泠风思语 2022-03-23

/高英   〔原创作品〕

至少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那里,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过“青春期”,生理课上关于人体部分或青春期特征的内容即使印在教材上老师也往往略过。

那时候的家长和孩子们的接触没有如今密切,平时都是大人忙大人的事情,小孩玩小孩的游戏,各成世界,相对独立。

那时候孩子们总觉得大人很神秘,大人们闲聊时也经常会对凑到跟前的孩子说:“去去去,一边玩去,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因为家长和子女保持了距离,所以既产生了隔膜又产生了某种美感。

因为家长和子女隶属两个世界,所以既缺少了解又缺少碰撞的机会。

何况,从前家长还有老师打骂孩子都是普遍现象,老辈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以及“不管不教不成器”。

当孩子看到周围人都这样,就会习以为常。那时在农村里,看见父母拿个扫帚追赶逃避挨揍的孩子,只会让路人付之一笑。

换作现在就不行了。外人轻则可以批评打骂孩子的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重则可以举报打骂孩子的家长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甚至面临坐牢,并且如今的孩子们除了有法律护身之外,个个自我意识很强,已经罕有人会屈从于家长的打骂威逼。

另外,那时候的人们以填饱肚皮为幸福目标,家长们只要能喂饱孩子就是大功一件,足以令孩子感恩戴德一辈子,无数人在长大之后都会对父母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表示感恩并尽孝道。

现如今孩子们的生长感受彻底变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会觉得生来就有的东西有多可贵,而只会视作理所当然。

在正常家庭中,孩子还没降生就做好了各种准备,一旦来到这个世界就会备受呵护,赢得多方关爱。

以前的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各种玩具、零食在新生代孩子这里变得稀松平常,家长从小就在和孩子商量今天想吃什么东西去哪里玩,并让孩子自主选择衣服玩具。

以前的孩子从未奢望过的父母在日常悉心陪伴自己成长,却变成了新生代孩子的现实生活状态,当代父母和自家孩子在少儿时期说过的话要比从前的父母多得多。

毫无疑问,随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提升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具备明确育儿意识的家长越来越多,父母与孩子的联结变得前所未有地紧密起来,新生代孩子从小就被激发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日渐长大后更乐于走向独立。

以前的人说独立只是说经济独立,现在的人说独立还包括心理独立。

之所以要往前追溯并进行新旧对比,是因为目前诸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为主。

如今成为新生代青春期孩子父母的七零后或八零后,身处家庭教育的新旧过渡时期——多数人成长于并不民主自由的家庭,而今却要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出民主自由的成长环境,真是受尽难为。

有的人还在坚持用老辈人的传统方式来教养孩子,除非是地处偏远地区没有网络的地方,否则这种方式就失去了效力,甚至会适得其反。

当然老辈人教养孩子的方式并非一无是处,有些优秀传统需要继承下去,例如给孩子从小立规矩。

不过如今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想靠打骂来约束孩子或者指望只要把孩子养大孩子就能感恩戴德,显然不切实际。

时代变了,孩子变了,家庭教育的观念及方式必须与时俱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做了父母之后会像老辈人一样对孩子讲“我那时候怎样怎样”,常说“要是我有你这么好的条件就会怎样怎样”,可成长于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孩子听不进去,无法领会父母用“忆苦思甜”的方式来激励自己的用意。

这并非孩子们没心没肺,而是父母口中的“苦”是父母经历的,他们无法想象;父母赞美的“甜”是孩子生来就有的,他们不觉珍贵。

更何况如今的孩子从小只知道有钱就能买到东西,而看不懂钱物转换的内涵,再加上智能手机支付的兴起,动动手指头就有快递送到家里,孩子难以再像七零后、八零后那样从小具体化地跟着大人去体验真实生活的不容易。

综上所述,当如今的七零后、八零后家长面对自家孩子青春期症状的发作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拿着自己的青春期和现在孩子的青春期作对比,不要拿着自己的青春期经历来和自家的孩子说事儿。

不然的话,一方面青春期孩子认为这些话没有说服力,一方面觉得对自家孩子已经足够好的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就无法冷静下来去抓住孩子的心理诉求要点,以至于哄孩子不行,打骂孩子更不行,弄得手足无措不说,还伤害亲子关系。

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时,家长要修炼一种本领,那就是即使孩子的言行要把你气哭甚至气个半死,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显然经历过家有青春期孩子症状发作的家长都知道,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相当难。

难也要修炼,谁让自己是家长呢?咱们大人总不能和一个还没真正懂事的孩子较劲下去。

当家长面对孩子时能够保持冷静,就至少不会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下火上浇油,就至少不会把亲子关系弄得遍体鳞伤。

毕竟孩子的青春期具有期限,家长只要耐心地熬过症状发作强烈的一年半载,孩子就能慢慢地成长起来,日后自会对父母有所体贴。

走过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回首往事时会对自己当年的言行觉得莫名其妙,就像当时家长觉得莫名其妙一样。

是什么造成了青春期症状的发作?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段时期生理方面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超过了孩子的心智发育速度,导致孩子身心失衡,造成情绪多变。孩子在还缺乏稳定的自我认知的时候,只能在最亲近的父母面前暴露内心世界的凌乱不堪。

其次是学业压力与同伴影响。

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一般都在上中学,不仅学科数量与难度都在增加,而且面临中高考竞争压力,孩子难免会在学业路上磕磕绊绊遇到困难,父母不能予以理解的话孩子就容易情绪崩溃,无意间把自己的焦虑心理转换成与父母的对抗状态。

与上小学时孩子极其在乎妈妈怎么说不同,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同龄人的价值观也好,同龄人的父母如何也罢,都会刺激到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容易对自己的父母有所挑剔,从而转移心理压力。

多数孩子都会出现青春期症状,只是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表现的症状有轻有重。

青春期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孩子十三到十六周岁之间为主,还有些孩子或早或晚,例如早的可以在小学高年级出现,晚的可以在上大学后出现。除了典型的症状例如情绪多变、动辄发脾气、与父母争执吵闹之外,还有相对隐性的早恋、厌学、抑郁症状,具体发作的程度因人而异。

当青春期孩子症状发作时,那可是说也说不得、打也打不得,家长最好少说甚至不说什么,允许孩子情绪发作并给孩子冷静的时间,平时做些孩子喜欢的饭菜,有空就带着孩子在课余运动或外出游玩,都是不错的选择。

尤为重要的是,在孩子的青春期症状发作阶段,家长要耐心听孩子说话,而不要对孩子讲道理,即使不理解孩子也要表示无条件地信任自家孩子。

青春期孩子在家的各种闹腾,潜意识里无非是想证明一点,就是看父母的心意如何——你究竟爱不爱我,爱不爱我?如果你爱我就不会指责我嫌弃我,因此在我情绪变糟时你应该包容我的一切,只要你真爱我那就什么都好说。

需要着重提醒的是,当代青春期孩子想要的父母之爱,已不再仅限于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或者能满足孩子的某些物质欲望,而是重在索要父母的关心、重视以及理解,这都属于精神层面的爱。

如果想避免孩子在青春期有所发作,家长要在孩子的头十二年滋养好亲子关系,只要头十二年打下了亲子关系的良好根基,孩子就能相对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因此在孩子童年时家长如果与孩子既建立了值得信赖的感情联系,又能对孩子的成长方向因势利导,就不愁自家孩子进入青春期,哪怕真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家长也能扛住孩子突发的各种情绪袭击,耐心地陪孩子走过去。

高英写于2022323日,二月二十一,周三申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