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8~14岁前青春期孩子最脆弱,让孩子独立,家长用这4招

 阿布的书柜 2019-10-02

前同事打电话给我,说到她家上5年级的女儿,颇为苦恼:“这孩子从9岁开始就有自己的小秘密,10岁开始都不怎么和我们说话了。”

这让我想到我参加儿子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周时,不少小学5年级家长反映的孩子问题普遍集中在:

有自己的小秘密,

和父母交流变少了

说不了几句就要吵架

脾气变暴躁

……

其实,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孩子的前青春期(也叫青春期早期)来了。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在《与青春期和解》中提到“平均而言,儿童在8岁或9岁时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心理学家将8~14岁称为“前青春期”或“青春期早期”。这是儿童的第二次意识独立期,在这时期,孩子会爆发各种“异常”情绪和行为,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前青春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准备阶段,有研究发现,这也是最为脆弱的阶段,有很多青少年心理危机会在此阶段出现,极端的包括抑郁、自杀。经统计,青少年自杀个案中有八成以上是年龄为9~14岁的孩子。所以,前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帮助。

很多家长无法理解那个之前还乖乖的孩子怎么就“一夜长大”了,在步入前青春期后,孩子的转变来得快又大,而家长的思维、行动往往跟不上,就特别容易与孩子爆发冲突,既影响亲子关系又不利孩子心理健康发育。其实,这时期孩子的变化,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关。

前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像无证驾驶的跑车。

为了做好进入“准成人”的青春期,这时期的孩子在积极做准备,他们的大脑里有一个由遗传基因预编好的程序。

这一时期,孩子大脑生长的主要活动是“突触修剪”,“突触”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细微间隙。神经细胞的发育需要不断受到外界刺激来形成新的突触,建立更精细复杂的交流系统,从而支持复杂能力的发展。前青春期孩子的大脑里,较少使用的突触被削减,而经常使用的得以保留,修剪后形成的大脑通路,将决定脑将以何种方式思维、感觉和行动。

其中,孩子大脑的前额皮质和边缘系统是修剪最活跃的地方。前额皮质是孩子产生“成人”思维的区域,比如制订计划、权衡选择、评估风险和控制冲动。大脑边缘系统参与管理情绪、处理社会信息,在这里,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动,尤其是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变化,会使前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情绪化,对压力更敏感,更可能采取冒险行为。前青春期孩子大脑的变化导致他们倾向于寻求冒险、新奇和刺激,打个比方,这时期孩子的大脑,就像是一辆由12岁孩子驾驶的法拉利跑车。

步入前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 第一,喜怒无常

那个孩子,可能刚刚还欣喜若狂,转眼间变得焦虑悲伤。他们的情绪强度与引发他们情绪事件完全不成比例。若是莫名的沮丧让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感受,他们就会选择生闷气。

因为人类天生有情绪防御机制,比如当我们感到沮丧或焦虑时,就会把这些感受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所以即使很少或完全没有受到刺激,前青春期的孩子也可能会冲他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发脾气。

比如,一个在学校里被嘲弄的男孩会折磨他的弟弟,一个对即将到来的啦啦队选拔赛感到恐惧的女孩会指责她的母亲给她施加压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说:

“父母经常是他们情绪失控时的攻击目标,因为无论 他们是有益还是无意,他们相信不管自己有多糟糕都会得到父母的爱。”

  • 第二,预设敌意

在前青春期,孩子大脑的情绪系统也比人生其他阶段更活跃。

有一个实验,研究人员给成年人和9-12岁的少年看同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面无表情。成年人都觉得照片里的人很正常,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但9-12岁的大部分少年却说这个人不友好。

前青春期的小少年很容易被激怒,就是因为他的大脑预设了敌意。哪怕他感觉到一点点敌意,都可能发起很强烈的对抗,因为他容易过度解读别人的情绪。

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被父母或老师批评的时候,尽管父母或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只要语气或者态度稍微强硬,他就会十分抵触。

  • 第三,注重隐私

有时候,他们喜欢独处,关上房门或安静地看书,或沉溺于对英雄故事的幻想当中,不想受到外界干扰。

  • 第四,“叛逆”带来快乐

前青春期的孩子开启了“我不要”模式,很多家长发现,那些所谓的“代沟、叛逆”就是从这时期开始的,这和此时期孩子身体的激素水平有关。从前青春期开始,孩子身体里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会降到最低。这是两种能让人兴奋和快乐的神经激素,一旦激素水平降低,孩子便会觉得不快乐、生活无聊。

而电子游戏、踢球、冒险等方式,能刺激前青春期孩子身体中多巴胺的分泌。所以,这时期的很多孩子,会做一些“冒险、刺激”的事情,或者进行一些很叛逆的行为,因为这么做,他们能获得快乐的感觉。

前青春期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有什么影响?

  • 加剧青春期亲子矛盾

前青春期是青春期的准备阶段,在此期间,孩子的渴望独立经常会被误解为“叛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心理学家把这种过程称为“个体化”。孩子开始怀疑父母是否全知全能,其对父母的认识和评价开始变得现实和具有批判性。最典型的证明便是每当有家长问孩子事情,孩子总是回答:“你不会明白的。”

如果父母不满权威“受到挑战”,不能调整心态去应对孩子的这种变化,就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倾向,恶化亲子关系。

  • 孩子容易自卑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11岁的孩子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心理阶段,这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但他又缺乏正确的认知去应对“比较结果”。

这时候的孩子尤其在意父母把他和别人比较(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同学、邻居,甚至是父母年轻时的样子),不管这种比较是负面的(比如,你为什么不能像某某那样?)还是正面的(如果我像你这么聪明……),这种比较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感觉:达到某种标准的孩子才是值得被爱的。

如果家长经常严厉批评或忽略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如别人的感觉的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孩子的行为会产生两种极端:一是避免参与任何竞赛,二是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如一直得不到纠正,延续到成年后,便会“凡事要求完美、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 导致心理危机

央视关于家庭教育的纪录片《镜子》中有个叫泽清的男孩,14岁时辍学在家,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妈妈管教他时,他除了骂妈妈“贱”,有时候还会动手打他妈妈,“揪头发,拿起凳子砸”。

但他的这种反常行为,从小学五年级时就已经有所表现,比如写了各种宣泄情绪的日记,贴在卧室墙上,而他的父母不理解,还选择无视,最终导致了他后期出现的重大心理问题:逃学、暴力倾向。

心理学家:8~14岁前青春期孩子最脆弱,让孩子独立,家长用这4招

泽清上五年级时写的日记,贴在卧室墙上

前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平衡若不能得到良好处理,将引发各种心理危机,严重的会发生抑郁症,甚至自杀行为。

随便打开网页搜索近年来的儿童自杀新闻,触目惊心,且孩子自杀的低龄化日趋严重。

兰州市8岁男孩,因作业问题遭到父母责骂,把自己反锁在家中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

无锡学前东路9岁男孩,因顽皮和父亲吵架,被父亲锁在房间内,于是从4楼跳下自杀。

重庆10岁男孩,因看电视跟父亲引发争执,不服父亲管教,从20楼家中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杭州和睦小学11岁女孩,因没交作业,老师打电话让家长将其接回家,当天晚上轻生。

扬州市花园小学11岁男孩,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留下“学习太累、上学太累、活着太累”的QQ签名,在厨房上吊身亡。

……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前青春期?

  • 首先,建立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对孩子在前青春期的变化持积极态度,不要认为孩子是在挑战你的权威。有研究表明,青少年不喜欢和父母吵架,甚至比父母更不喜欢吵架。

如果孩子对你态度不好,别和他计较,如果你被影响了,和他吵架,批评他,一定会让冲突升级,问题反而得不到解决。如果冲突发生了,你可以静待90秒,让情绪平息下来,然后再问问孩子,他的感觉是什么。当孩子描述自己感受的时候,他脑部前额皮质就会被激活,情绪就能得到安抚,他的愤怒渐渐平息,你们就可以理性对话了。

有些父母喜欢在亲子关系中使用“幽默”,需要提醒的是,不用用幽默来取笑孩子。很少有前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在他们心烦意乱的时候被嘲笑,即便是父母善意的玩笑。

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很喜欢“戏弄”他9岁的儿子,他儿子一着急时说话结巴,他就会学着孩子说话的神态,笑着说 “就就就……你舅舅没在这啊。”尽管他是善意的,出发点是“用幽默改善亲子关系”,但孩子一听就怒了,破口大骂,父子不欢而散。

心理学家说,几乎所有前青春期的孩子都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聊天。如果他突然和你没话说了,那一定是你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帮助孩子长大成人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进入你的世界,分享你的生活感受,让孩子看到,你是一个有感情,有希望,有梦想的人,也是一个会遇到挫折和失望的人。

其次,不要从情感上脱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把孩子情感上的成长看作是亲密关系的结束,认为孩子追求自主意味着不想在情感上靠近父母。但其实,对于前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只是父母一方的想法。

研究表明,大多数前青春期的孩子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参加一场特别的活动,分享彼此的爱好,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或只是一起待在家里。这时期的孩子,在亲密的亲子关系中更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独立精神。

前青春期的孩子甚至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许多孩子还会担心父母是否会继续爱他们,毕竟他们不再是“小可爱”。他们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并获得自由,又害怕父母会在他们长大成人后“抛弃”他们。

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够经常和孩子肢体接触的亲昵时光,也是很有限的。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在他们还喜欢和你腻歪的时候,多抱抱他们吧。

在《向往的生活中》,黄磊就曾对张杰感慨过女儿多多的成长。

有一天晚上,多多和妈妈睡一张床上,黄磊想把多多叫起来回自己小房间睡。

后来想了想,还是把多多抱回去吧。

但是在抱多多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吃力——抱起来容易,放下却不再容易。

黄磊当时心里就感叹:抱女儿这件事,就算结束了。曾经怀里的小宝宝,转眼就12岁了。

心理学家:8~14岁前青春期孩子最脆弱,让孩子独立,家长用这4招
  • 第三,设定清晰合理的目标、规则

有超过一半的前青春期孩子承认:“当我的父母很严厉时,即使我也很生气,但我觉得他们是对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需要向权威进行挑战来训练他们的大脑额叶,但父母要给他们设立行为界限并提出相应要求。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因不是父母的权威,而是父母滥用权力、粗暴的规则、没有经过商量的决策。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愿意与孩子进行讨论,而非总是坚持自以为是的做法,那么这些孩子就会更有爱心、更有礼貌,也更有意愿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规律性,要求孩子坚守一些规则,如环境整洁、时间表、习惯,孩子总想试试自己能走多远,而父母的任务是指出他们行为的边界。

但父母设置的目标和规则要按照孩子实际情况来,要合理,不要预期过高于现实条件。

央视主持人董卿谈及父亲时,讲述父亲要求她从7岁开始洗碗做家务,每天操场跑一千米,还要背诗背古文等等。在其成长过程中,父亲在教育上的严苛曾让她一度怀疑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女儿。尽管在别人眼中董卿已经做得很好,很成功,但父亲的教育方式给她的性格造成了负面影响,让她时常会有自卑的情绪。

“觉得自己不够好,只有自己做的比别人好很多,甚至拿命去搏,才会有安全感,才会觉得踏实”。

心理学家:8~14岁前青春期孩子最脆弱,让孩子独立,家长用这4招
  • 最后,要有放手的勇气

除非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否则父母不要对孩子的事横插一手。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从错误中学习,发展出责任感。当你忍不住想要制止或插手孩子的事务时,先冷静问自己:“如果我不干预会发生什么?”比如孩子忘记做作业、因赖床迟到、因粗心大意把物品遗漏在某处等等这类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说:“你应该允许它们发生,当你负责掌控一切时,你实在阻止你的孩子发展出个人责任感。”

“与其怀疑最坏的情况,不如期待最好的。”前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受到尊重和信任,就像许多父母会向陌生人毫不吝啬地表示尊重和信任那样。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学会做决定,要有放手的勇气,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强迫孩子,孩子不是“产品”,而是他们自己。

就像王菲送给女儿窦靖童的歌《童》里面的歌词所说: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在面对女儿纹身、退学种种选择时,王菲也只是淡淡一句:你不后悔就行。只要不触及原则和底线,她不多干涉。

采访过窦靖童的记者坦言这是一个礼貌懂事、彬彬有礼的少年,比如接受采访时,她会体贴地问记者要不要挪动一下位置,以便坐得更舒服。当助理不小心把水泼到电脑上时,她及时递上纸巾。采访结束,人员散去,只有她没忘记把从隔壁桌拉来的椅子物归原位。

细微之处足见教养。在大多数同龄人还不知道要做什么的年纪,窦靖童已经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并付诸行动。

心理学家:8~14岁前青春期孩子最脆弱,让孩子独立,家长用这4招

窦靖童在演唱会上和王菲的互动

前青春期可能是一段你和孩子都会因变化感到焦虑的时期,但换个角度来看,也是一段值得你和孩子一起体验快乐,一起大笑,享受相互间陪伴的温暖时光。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在孩子成为青少年之前一直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父母,能够将良好的关系延续下去,甚至传给他们的子女。爱,能传承。

心理学家:8~14岁前青春期孩子最脆弱,让孩子独立,家长用这4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