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无才姐 被老师叫到学校一顿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想想都很刺激呢! 作为一名戏精,哦不,严谨的老母亲,我早已在心里把这场景彩排了八百遍。 毕竟我是坐拥一只曾经很像学渣、未来也不知道会不会渣、目前相当难以控制的老二的人啊! 所以粉丝宝宝转发的一段视频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完我总结出两点: 一,人生而平等,渣娃生而随机,心理学家也逃脱不了普通老父亲的命运; 二,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专业书和分析过的人,即使当了老父亲,心理学家挨完训的反应也是清新脱俗的。 各位老父老母们,就让我们一起点开视频,享受一个疗程的脱俗体验吧! ???????????? 事后他解释道: 短短四分钟,信息量巨大。 首先亮瞎我双眼的是老师的语气和台词,和本人三十年前的小学老师竟然一毛一样!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三十年都够河东河西耍一遍了啊朋友! 老师的说话水平保持得如此稳定,敢情这么多年我们的GDP都白增长了哈? 照说我们中国人是最擅长话术的,讲究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给人留情面,给己留余地。 可是好像全国最不会说话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界,没几个老师能好好对学生说话,也没几个老师能好好对家长说话,一开口就是阴阳怪气,讽刺挖苦。 奇了怪了,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 ![]() 搁在三十年前,问题倒也不大,因为那时候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教书先生有着无条件的敬重和信任,挨点训没准还受宠若惊,感觉得到了老师的重视。 如今这一届家长可不得了,学霸精英卧虎藏龙,搞不好某老师读书时就是曾经被某家长碾压得一塌糊涂的手下败将。 所以事情就尴尬了,把家长拎到学校一顿训,请问这位老师要凭怎样的资格和立场? 仅仅因为人家孩子在你手上,你是刀俎人是鱼肉? ![]() 贺心理学家的不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他自己也直言不讳,之所以有情绪问题是因为觉得自己还挺了不起的,潜台词是他本人学识身份地位成就都远超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也就是碍于家长的身份,忍气吞声挨完了这顿训。 更深的潜台词是,你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小学数学老师,既没有本事把每个学生都教会,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说服我,训家长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可悲又可恨。 这种不爽的情绪甚至令他把老师直接放在了对立面,视为蓄意破坏亲子关系的“说坏话的外人”。 我只想说,在我认识的家长中,这种傲娇的品种不乏少数。谁还没读过名校了,谁还不是个精英了,谁的教育理论少学了,要不是老师手里握着生杀大权,谁稀得去学校挨那顿训了?! ![]() 我同情挨训的家长,但也同情老师。 将心比心,我不相信老师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和家长说那么多话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责任心,没有希望这个孩子进步的强烈的主观意愿,他根本连情绪都不必有好吗?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饭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正班里不缺学霸,不缺把他当做好老师的人。 老师原本应该是家长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什么时候变成亲子关系同仇敌忾的对象了? ![]() 因为不好好说话。 居高临下的态度,劈头盖脸的斥责,分分钟就把对方的脸踩在了水泥地上使劲摩擦,对方心有不悦如何诚服? 更因为没有专业的姿态。 大动干戈把家长请到学校,整个谈话内容却毫无营养,既说不清孩子一道题反复做不对的原因,又给不了家长切实有用的建议,这让家长如何支持又如何配合? 也难怪贺心理学家会把这次谈话当作是老师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以及简单的情绪发泄了。 ![]() 在我的印象里,德国人大概是全世界最耿直最不会说话的,但非常令人惊讶的是,似乎最会说话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领域。 我所接触过的德国老师,无一不是聊天高手,专业程度令人叹服。 小米米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因为抢玩具打人被投诉,老母亲惭愧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 谈话后不久,幼儿园就开展了“不用拳头说话”的主题活动,教孩子们如何分辨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以和平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如何应对。 事后老师把活动的内容整理成一份“告家长信”,里面附有给家长的N条建议,以供家长参考配合。 一波教科书级的操作令人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这么多年和德国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他们的谈话“套路”: 开场白一定是赞美孩子,做好铺垫; 然后坦陈问题,客观分析; 最后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始至终就事论事,不掺杂个人情绪。 ![]() 定居德国的华人家庭精英辈出,高学历家长比比皆是,但很少听说谁在和老师的谈话中结下梁子,质疑他们的专业,轻视他们的素质。 因为德国的老师们无一不是受过严格的培训,心理学是他们的必修课程。 他们的洞察能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和中国老师相比,高下立见。 ![]() ![]() 失联北大博士后回应家人 如果亲子关系崩塌,我们不辞劳苦不遗余力为孩子一手铺就的锦绣前程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孩子的成就是无数个零,而亲子关系是前面那个一。 没有前面那个一,后面再多的零也是白搭。 就这一点看,贺老父亲不可谓不通透。 他那段为人父母必要时要为孩子“扛一扛”的表述也十分动人。 有人遮风挡雨、被人温柔守护的孩子有多幸福?也许你无法想象。 ![]()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班上的男生经常会被老师请家长,老师前面训完家长家长转身把孩子一顿胖揍几乎成了流水线操作,司空见惯。 我只见过一次例外。 那次大兄弟因为 没有送礼 调皮捣蛋,被某老师拎到办公室体罚,罚到兴头上老师还掐指一算, 咒骂 断言他将来不会有出息。 还嫌不过瘾,一定要请他妈谈话。 于是大兄弟的妈来了,气场一米八往办公室一站,指着老师的鼻子一字一句地说:你!不!配!当!老!师! 然后在吃瓜群众震惊的目光中,带着大兄弟扬长而去。 ![]() 后来你们都知道了,大兄弟成了我兄弟,大兄弟的妈成了我婆婆。 我婆婆在我认识的人中情商排名Top 3,我从未见过她与人正面冲突。 而大兄弟是我这辈子见过的,为数不多自带幸福感的人间尤物。 有一种不解之谜,叫做兄弟你为啥这么开心。 重视关系、解决情绪,这位心理学家已经做得相当完美。 要说还有什么不足,我体内的经济学家决定出来走两步。 我们学经济的一向务实,不管绕多大的圈子最终都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 一个项目做砸了,KPI泡汤了,你跟我说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一家人最重要是整整齐齐。 好的,我觉得你说得很对,我接受。 但我们开开心心整整齐齐是为了把下一个项目做好,完成下一个KPI。 只有最终的成功,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开心,长久地整齐。 ![]() 所以一道题四遍还做不对,咱还是解决一下吧。 一个孩子天天被老师数落,充满挫败感,能对亲子关系有利? 就像夫妻有一方怀才不遇闷闷不乐,夫妻关系能好到哪里去? 老师没办法教会所有的学生,未必是他的水平问题,可能是学生太多,实在无法面面俱到。 家长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也是有足够时间帮孩子查缺补漏的人。 小学数学就那点东西,非要说自己教不了,难道当年考了个假的高考? 什么坚决不做老师在家庭里的代言人,坚决不做家庭教师,这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念头还是不要了吧。老师不懂事,咱也跟着不懂事? 要知道,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啊! 为人父母,除了必要时为孩子“扛一扛”,也要在必要时托孩子一把。 心理学家负责解决情绪,经济学家负责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完美的组合。 这年头当父母需要双学位了,请努力吧! ![]() 是否担心孩子有以下情况 |
|
来自: binghe1800 > 《瑞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