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毒品犯罪片绝唱《门徒》:也许人人都是瘾君子

 小酌千年 2022-03-23
图片
图片

导演: 尔冬升 

编剧: 尔冬升 / 龙文康 / 高新 / 秦天南

主演:  刘德华 / 吴彦祖 / 古天乐 / 张静初 / 袁咏仪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2007-02-13(中国大陆/中国香港)

片长: 108分钟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文:何聊生丨主播:孙宏博

图片

偏爱港影的人一定无法抗拒《门徒》,以及门徒这类电影所涉及的毒品题材。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从很早起就偏好富含生物碱(吗啡、可卡因等)的植物,通过使用它们来麻醉自己,以抵御人类史上最艰难的自然环境。“吸毒”犹如寄居在人类心灵上的单细胞菌群,那是最原始的关于欲望的“智识”,避之不及,唯有直面。在《门徒》中,吴彦祖作为港影最美好的象征之一,和不惜丑化自己的龅牙亡命徒古天乐,以及以瘦削之美著称的吸毒妹扮演者张静初一起为我们铺展开“毒品之局”。有些局,入才能破。

图片

  / Part 01 

有些事,比吸毒更可怕

“吸毒”、“瘾君子”、这些词汇,和普通人生活的距离有多远?这一点,电影《门徒》拎得很清楚。《门徒》有一堆令人咋舌的标签,它被导演尔冬升称为自己“最震撼的电影”,被观众称为“香港毒品犯罪片的绝唱”。在一处剧情中,主演张静初坚持不用替身,让老鼠爬遍自己的全身。《门徒》甚至号称讲述了一切“关于毒品的真相”,但在这最后一个标签中,比起一些满足了观众好奇心的制毒过程、贩毒手段这类真相,《门徒》的看点更在于它对吸毒者、贩毒者内心的真相的挖掘。

影片的第一句台词就直接暴露出它的主题,“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吸毒,直到阿芬和昆哥死后我才明白,其实一切都是源自空虚。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

当“压力”“焦虑”成为整个社会的关键词,每个人都在寻找疏解压力的方法,下班后的熬夜;一罐可乐;游戏中的厮杀;重口味的夜宵……

而影片《门徒》里的人,也处于各自高压的生存环境中,并寻找着各自的出口。

这部影片以警察阿力(吴彦祖饰)的卧底活动作为主叙事线。影片的开头,阿力已经在毒枭昆哥(刘德华饰)手下卧底八年,成为他信任的得力助手,由于昆哥患病住院,他心中已有了让阿力接班自己生意的打算……

图片

卧底是没有生活可言的。《无间道》里的梁朝伟还曾被上司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在犯罪片里面,卧底警察的精神危机其实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问题。阿力也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不能交朋友,无法正常恋爱,他蛰伏在毒品圈里,唯一的信任和友情来自于他的老大昆哥,而他失去正常的生活八年,也就是为了有一天要亲手终结昆哥的贩毒产业。

他的内心,时刻接受撕扯,面对生命的危机、情感的危机,他释放压力的方式,是到阳台上喂喂鸽子。

而生活在他对面的年轻女人阿芬(张静初饰),带着年幼的女儿离开吸毒的丈夫(古天乐饰)后,以贩卖盗版光碟为生,她排解一切的方式,则是吸毒。

图片

他们疏解压力的方式,似乎走向两种极端,但却同样来自一种内心的缺口,而当阿力抵达到阿芬生活中那种地狱式的空虚的时候,他就可能成为下一个“阿芬”。《门徒》的结局,正是指向这一点。

这也正是《门徒》值得一看的地方,它会让你觉得,那些在法律和道德方面都站在阿芬的对立面的人,和她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同。真正成功的电影作品,永远不会单纯地呈现出一种对立。相反,它会造成一种混沌,这种混沌是为了让你链接虚构作品与你的真实生活,形成一种类比,成为生活的隐喻,使你窥见,进而整合你的生活。

从其他人物和剧情的设置上,我们不难发现《门徒》的剧作很规整,大多数人物几乎都在向“上瘾”这一叙事子题上靠拢。

由刘德华扮演的昆哥,是一个患有先天性糖尿病且酷爱吃糖的角色,这个设置承担了双重的功能,一是为了配合昆哥生病的设置,推动其将生意交给阿力的剧情,二是表现昆哥这个人物的上瘾行为。

还有影片中廖启智饰演的海关警察,这个在阿力配合缉毒组行动,准备收网的时候,突然出现的第三方人物,在阿力亮明自己的卧底身份之后,仍然决定将错就错,殴打阿力,逼迫他带自己和手下去制毒的工厂,因为夺下这个功劳,他就能升职。他让手下把门锁破坏后,就立刻迫不及待地将手伸到那扇门里面,去开启那扇门余下的防线。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完全是失智的,门的另一头,是正在拼命销毁毒品,为自己的生命红了眼的毒贩。只需要几秒钟的思考,他就可以轻易预见他这只手伸进去会有怎样的危险。但是他只看见那扇门的背后,是权力。那种贪婪的眼神,相比饥渴的吸毒者见到毒品的面孔,有过之而无不及。

被砍断的手被留在门的那一边,廖启智痛苦地握着自己的断肢。《门徒》记录下了这副典型的面孔,当一个人等到手断了,才终于关心起他的手,或者也可以说是当一个熬夜者终于为他的体检报告而崩溃时的表情。

为什么烟民们对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视而不见?

为什么上瘾者明知道“会出现持续的负面效果”,但“仍会强迫使用某种物质或强制进行某种行为”?(引自萨拉维茨对上瘾的解释)

图片

  / Part 02 

心理痛苦是上瘾的根源

刘德华饰演的毒枭,自己从来不碰毒品。如果你还看过一些毒品题材的影视作品,你会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的毒贩似乎都有一个这样清晰的共识——他们不可以对他们所贩卖的东西上瘾。

图片

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提到,一些科技巨头都严格限定他们的孩子使用他们发明的产品。2010年1月,乔布斯推出了iPad,在发布会上,他用尽可能蛊惑性的语言告诉大众为什么人人都应该拥有一台iPad,同年10月,他就向一位记者说,他的孩子从没用过iPad。“孩子们在家里能用多少技术,我们做了限制。”

他们最了解技术的危险性,而且很清楚他们设计产品的初衷,原本就是为了使他们的产品令用户上瘾。

制造上瘾行为是一个常态,现今,可以说每一个创业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使人们上瘾。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人们否无法逃脱上瘾?或许,思考人为什么会上瘾这一问题,可以帮助我们。

一般我们会认为,有些人天生容易上瘾,或者意志力薄弱的人容易上瘾,医学界则普遍认为,成瘾是一种脑部疾病,但为了适用于熬夜、刷屏这类更普遍的成瘾行为,我愿意站在亚当·奥尔特这本书的立场上,他认为,一切人只要遇到合适的体验,都有可能上瘾。

而上瘾最根源也最实际的源头,其实是心理上的痛苦,《门徒》将这种痛苦,命名为“空虚”。

图片

《门徒》的导演尔冬升在接受相关采访的时候说到,关于昆哥这个人物,他个人最感兴趣的一点就是,这是一个赚了很多钱的人,但是却不敢享受,不敢花钱。一方面我们知道香港对于贩毒的量刑非常重,隐藏自己是有必要的,但从影片中来看,昆哥不敢花钱的缘由似乎没这么简单。

阿力曾经问过昆哥人为什么要吸毒,但昆哥答非所问,他说:“又不是我逼他们吸的,他们自己要吸的。又不是我引诱他们,我没有呀!”说这话时,演员的脸上露出非常微妙的近似于狡辩的表情。也正是这一幕,让我们可以相信在这个人物身上是有道德困境在的。影片中有一处情节,昆哥带着一家人在泰国一家餐厅吃饭,经理用电子秤称鱼子酱,说他们是按重量收费的时候,昆哥突然暴怒,说让那些老外看见,还以为我吃不起呢!然后给桌上的人一人点了一罐。那是影片唯一一次展现昆哥在经济上的放纵,平日里,他生病了只住公共医院,穿普通的衣服,连吃糖都吃最便宜的。但在这个场景中,观众会看到他也在问自己,为什么我赚了这么多钱我却不放纵?

尽管昆哥费劲心思地去赚钱,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享受。他的初始目的和他所到达不到的终点之间,那个微妙的缝隙,就是空虚滋长之处。

图片

吴彦祖的空虚更加正当,当成功地完成了卧底任务之后,他明明可以选择回警局工作,但是他选择了继续过卧底的生活。昆哥和阿芬死后,他终于感受到了彻底的空虚,他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但是在他的职业身份之外,他有自己的情感,那么他如何面对这些和他在立场上处于对立,却在情感上对他们投入的人?他还没来得及搞清楚,就完成了别人口中的“正义”,这种他应在的立场和他真实情感的投入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可怕的空虚。

在港版《门徒》的结局中,吴彦祖坐在阿芬家里,拿起了桌面上的针管,这个行为的源动力是非常扎实的。

昆哥这个先天性糖尿病病人不断地吃糖,不是因为他喜欢糖,不是因为他能轻易接触到糖,曾经喂鸽子的缉毒警察,也会成为拿起针管的“阿芬”,当然也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吸毒,也不是因为他能够接触到毒,最根源的,还是因为他们的内心产生了一种“伤口”,而这些行为,会让他们觉得那种“疼痛”得到缓解。

所以,就像亚当·奥尔特所说,“光是不停地给人提供毒品或某种行为还不够——当事人还必须学习到,该体验是对自己心理痛苦的可行治疗途径。”

在上瘾的这个领域,如果我们认为“毒瘾”是其中最为难戒的一种,那么还有什么比一个瘾君子出面说明更有说服力的呢?《我们为什么上瘾》的作者萨拉维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她的青年时代染上了毒品,她详述了自己戒毒的过程和其间的心路历程,并在这本书中探讨了成瘾的机制,她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逐渐学会建立起一种毒品与欢愉或放松的体验之间的联系,成瘾就不可能发生。”

换言之,如果我们不认为我们从熬夜,看手机等等行为中缓解了什么,不认为他们解决了我们的某种情绪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再选择熬夜和看手机。

图片

从前,无数作家曾经依赖种种的“瘾品”度过他们的写作生涯,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凭借咖啡熬过连续18个小时的工作,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鸦片上瘾,几乎一生被上瘾与上瘾的自责所折磨。同样,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也依靠吸烟的恶习度过了无数个写稿的深夜。

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作为写作者中的清流,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为何他不会像其他写作者一样依靠种种恶习来支撑自己的写作?后来我在他的那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了解到,他并非一开始就有良好的习惯,他刚刚写作那会儿,一天吸60支烟。后来他认为自己想要做职业小说家就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于是转向跑步,而戒烟就这样毫不费力地被完成了,只因他不可能一边跑步一边吸烟。

图片

但在种种关于村上春树的自律神话中,被忽略的一点是,除了强健体魄这个理由之外的,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的跑步的理由。这一部分,村上春树提及的并不如跑步本身那么多,但它的确存在。他提到人生中的一种孤绝之感和这种孤绝之感给他带来的心灵损伤,“唯其如此,我才必须不断地进行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他还补充道,当他遭人非难或是事与愿违时,他会比平时跑得更远一些,让肉体消耗得更多一些。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哪怕是村上春树这样一个以自律、积极著称的作家,也会在某些时刻有过度行为。

图片

  / Part 03

更难察觉的成瘾

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180.1万名。这个数据来自于2020年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放在我们的国家的总人口中,这个数字并不是很惊人,不过,且可以看看另外一些数字。《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中国吸烟人数超过三亿;MobTech大数据显示,超5亿中国用户有着熬夜到凌晨12点的习惯。

之所以对比如上几种报告的数据结果,不是为了说明国内禁毒形势的日趋乐观。

吸毒作为一种非法的成瘾行为,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无须多言,而另外一些成瘾行为,因为合法与常态化,损害较小,而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是的,大多数人没有选择吸毒,但是他们同样如“吸毒者”一般陷入某种行为中无法自拔,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常常在这些行为后,复盘自己受到的损害,从而变得更加焦虑。

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一书中提出了“瘾品”的概念,它泛指“合法与非合法、温和与强效、医疗用途与非医疗用途的麻醉及提神物质”,包括酒、烟草、咖啡、茶、巧克力、鸦片、吗啡等等。“瘾”这个字原本起源于早期的药物成瘾,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之后,事实上,更多种类的合法的“现代兴奋剂”正在被我们“吸入”。人类的成瘾,正从历史悠久的物质成瘾,悄然走向“数字化”成瘾。

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报告》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花近6个小时玩手机,近四成时间在看短视频。

你,是否也有某种成瘾行为?

图片

为了能在这篇文章中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我查阅了大量关于解决成瘾的资料,方法基本上不外乎是如下几种:

了解人的成瘾机制;远离使你成瘾的源头;利用成瘾机制做一些正向的事情——你可以对某种恶习成瘾,也可以利用它达成对自身相对有益的事物,村上春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尽管看起来有些方法似乎有用,但这些书无一例外都在成瘾的具体解决方案处遭遇了种种骂名,理由多是读者认为这些方法根本解决不了他们形态各异的成瘾问题。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一本探讨治疗成瘾的书籍,怎么可能治疗千万人迥异的心灵痛苦呢?

但我同时也相信,在阅读过程中,一定有些句子在他们的脑海中经过,并投射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并形成了某种作用。

在很多本成瘾相关书籍中,我比较受用的还是斯坦顿·皮尔的观点,他认为上瘾不是病,而只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模式。任何人只要有心理困扰,都可能会上瘾。

这位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被视为异端的成瘾症专家,虽然总是显得激动且叛逆,但却以最温和的方式抚慰着上瘾者们。成瘾,本身就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当我们本身已经因为痛苦而对某种事物成瘾,再过度地将成瘾当成洪水猛兽,只会加剧这种不安。

图片

我想起在一个熬夜的夜晚,大约一点钟的时候,我打开了微博,那天的热搜内容刚好有一条是专家说熬夜会造成不可逆损伤。我原本预备看几分钟手机就睡觉,但是由于那条文字,我的心脏开始狂跳不止。强制性关上手机,脑中混沌一片,我当然计算不出我的身体究竟因为熬夜有多少损伤,但那条信息始终出现在我脑海中。那晚,我一直与心中的焦虑搏斗到三点,直到筋疲力尽才睡去。

那之后,我还会选择在睡前拿起手机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会尽量避免,以及选择原谅自己。原谅在某些时候使用愚蠢手段,以损害自己的方式渡过种种心理危机的自己,因为愚蠢和不可控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至少在那些思想流动着的节点上,每个人正在把握他的生活。

【本期话题】:你有什么成瘾行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书目:

《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 ,戴维·特莱特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亚当·奥尔特

《我们为什么上瘾》,迈雅·萨拉维茨

《论现代兴奋剂》,巴尔扎克

《当我们跑步时,我们在谈些什么》,村上春树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亚伦·卡尔

本文作者简介

何聊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为人不得不痛,不写不快。

上官文露读书会签约作家,曾发表多篇书评、影评。

原创小说作品:短篇小说《甲醛男女》《世界这么大,跟你有鸡毛关系》等。

图片

本文主播简介

孙宏博

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入室弟子,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播讲作品《楚汉争雄》《多血的梅花》《傲慢与偏见》《局外人》等在酷我音乐、酷我畅听独家播出。

图片

音频制作:上官文露声音工作室—昊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