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算命看相是迷信吗?

 植物游记樊蓉 2022-03-24
写在前面

最近在看游本昌版本的济公游记,和弹幕上的网友一样,当济公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安全感。

剧中的人物,也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人会有善恶呢?他们的命运是天定的?还是人自己定的呢?我们来看一看古人的说法。

超链接:

1:五行运动方向与性格走向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基因学

3:气的控制作用与神经递质

4:人与人之间气场的互相影响

5:领导的性格与旁边人的反馈

6:社会风气与人类择偶观

气与命运

命与运相关,“气”运行形成的“气运”,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以行善而改变气质,自我“造命”。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谓的“二”就是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构成天地人,进而生成万物。

气构成了生命,也影响了生命的贵贱、贤愚、寿夭等。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

因为气禀的原因,人的命运在其受孕之时就已经决定了。

人性虽同,禀气不能无偏重。

有得木气重者,则恻隐之心常多,而羞恶、辞逊、是非之心为其所塞而不发。

有得金气重者,则羞恶之心常多,而恻隐、辞逊、是非之心为其所塞而不发。

水火亦然,唯阴阳合德,五性全备,然后中正而为圣人也。

根据气禀不同,朱熹将人分为圣人、贤人、众人、下人。

大仁者是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禀正邪二气之人,既不能为大贤,也不能为大恶。

正气所主的一面,聪俊灵秀之气,则在千万人之上。

邪气所主一面,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千万人之下。

气具有双重性,可生物也可败物。在人,倘若养天地浩然之气,则中正刚直,若受邪气,则逞强好胜,争竞不休,乃至奸诈陷害。

用气得宜,故而可成人之美,可感痴顽,可化凶险,可成大事。

用气不得法,则会凶暴、贪残,争闲气,使气任性,惹出种种祸端,伤人伤已。

若禀了壮气、秀气、才气、和气,直气、道学气、义气、清气,便是天地间正气。

若禀了暴气、杀气、颠狂气、淫气、悭吝气、浊气、俗气、小家气,便是天地间偏气。

用得如法,正气就是善气。用得不如法,偏气就是恶气。

所以老子说一个元气。孟夫子说一个浩气。元气要培,浩气要养。世人不晓得培气养气,还去动气使气,凿丧这气。

气的推动力

《西湖二集》罗隐因借贷不着,心生怨气,竟思杀人,落得人不人、鬼不鬼之形。

《醉醒石》王小四欲娶陈大姐,不成,心生忿气,为出气,连杀二命。

《醒世言》第三回中,掌珠因为婆母絮絮叨叨太久,不能忍,心生怒气,听人劝说卖婆婆,最后落得自己被卖的结局。

《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中的林烈与买馒头的人争执,心生争气而毙命。

命运可以改变吗

气为宇宙之本,除了先天的气禀,后天的受气及气感也很重要,生命历程中必须戒除邪气,并养浩然之气,如此才能改变自身命运。

从外形、气色、八字等预测人的吉凶祸福,即是基于气禀原理。

陶谷学士之所以成为学士而终身不得显达,乃一身贵相,骨气都好,却有一双鬼眼。

王勃神强而骨弱,气清体羸,但脑骨亏陷,目睛不全,所以虽有子建之才,高士之俊,终不能贵。

一个卖面饼的王媪最后成为一品夫人,因为她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清,山根不断,乃大贵之相。

命运由“命”与“运”组成。生命天授,人力的作用则可令“运”发生改变。

以人力改变自己周围运行的气,增进良善之气的运行,从而改变自己的“运”,最后促进命运的改变。

凡人道,见瑞而修德者,福必成;见瑞而纵恣者,福转为祸。

见妖而骄侮者,祸必成;见妖而戒惧者,转祸为福。

不同的心念引起不同的气感,恶心致恶感,则祸速,善心因善感,故有善应。不同的气感回应到人自身,则具不同祸福。

人之命不由天而由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修心。人与天相属,是天之一部分,心之动念自有感应。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中,相士言丁湜“气色”极高,该中“状元”;再见赌过之后的丁湜,则“气色”变得“枯焦且黑滞”,连中榜也不可能了。

《喻世明言》裴度本来“纵理入口,法当饿死”,因为还带之故,“骨法全改,非复向日饿殍之相”,终于出将入相,富贵非常。

《喻世明言》:面相不如心相。假如上等贵相之人,也有做下亏心事,损了阴德,反不得好结果。又有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此是人定胜天非相法之不灵也。

《二刻拍案惊奇》当元自实生杀人之心时,便有鬼跟随,而当放下杀人之念,鬼神则不见。

一念之恶,凶鬼便至;一念之善,福神便临。如影随形,一毫不爽。暗室之内,造次之间,万不可萌一毫恶念,造罪损德。

《歧路灯》

姿禀必敦厚,气质必安详,自幼家教严谨,往来的亲戚,结伴的学徒,都是些正经人家,恂谨子弟。譬如树之根柢,本来深厚,再加些滋灌培植,后来自会发荣畅茂

若是覆败之人,聪明早是浮薄的,气质先是轻飘的,听得父兄之训,便似以水浇石,一毫儿也不入;遇见正经老成前辈,便似坐了针毡,一刻也忍受不来;遇着一班狐党,好与往来,将来必弄的一败涂地,毫无救医。

参考文献

(1)明清世情小说的中“气”及其文化解读 杨宗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