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秋君一生的知己是张大千,二人互为欣赏,互为心痛,情不能已

 hwzhuwei 2022-03-24

《画人传》~第473篇

李秋君一生的知己是张大千,二人互为欣赏,互为心痛,情不能已!


文/卢秀辉

李秋君(1899年-1973年),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斋名欧湘馆,别署欧湘馆主。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小港港口李家人。

文章图片1

李秋君祖父李高嘉,船运业巨擘李也亭独子,赞成维新。他继承家业,与堂兄李听涛共同掌管李家的事业。其妻张氏夫人酬接周全,乐善好施,为乡人所敬重。李高嘉还十分重视教育,曾花费10万金创办学校,曾言:“兵家法家,言皆不足。应学农、工、商、矿、理、化、医诸科,以此可利国济人。”七个儿子均是清末民初沪、甬两地的社会名流。

李秋君父亲李薇庄,曾任清廷江苏裕苏官钱局总办,四品清廷命官。在日本考察期间,由世交赵家艺介绍,暗中加入同盟会。上海光复之际,陈其美资金缺乏,李薇庄即从官钱局提出十万现大洋。本待光复成功后,由商界垫款,但成功后未垫,且有人中伤,李薇庄撕去垫款收据,以李家私款垫还。李薇庄因此事精神压力很大,1912年,虽仍被选为同盟会总部评议员,但不久郁郁而亡,年仅41岁。

文章图片2

李秋君少时随长兄李祖韩习书作画,李祖韩自幼酷爱丹青,擅画山水,乃一介儒商。1922 年,23 岁的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5 月的一天,她同兄长李祖韩一道赴沪上书法家张瑞清云书的家宴,结识了初露头角的青年学子张大千。李秋君虽是女身,却有着男性的豪爽,与张大千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二人开始友好交往。

李秋君家中辟有瓯湘馆画室,两位痴迷于书画的年轻人品茗论画,并分居两室而共同生活。在张大千的悉心指教下,李秋君技艺精进,一改女画家专习花鸟、仕女的路线,主攻青绿山水。她的填金青绿山水最为人称道,这种画作金碧辉煌,华贵亮丽, 她特有的男性般的王气与霸气磅礴于山石之间,令人见而忘俗。而张大千借助李家的财势,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名声日隆。

文章图片3

李秋君一生未嫁,她不嫁的主要原因是身患肺病,遵循医嘱,不带不健康的肺而披嫁衣,待医好时,她“岁月忽已晚”,而眼光又高,又与张大千最为投契,引为知己,自己又不可能做张大千的妾,所以终身未嫁。李秋君和张大千的交往始于艺,了解多了,深刻同情他在婚姻上的不幸。张大千未婚妻早逝,他为 了逃婚而做过百日和尚,又迫于母命与一不爱的女子结婚。而张大千一生风流,也与李秋君家世、个性不符,故两人在书画唱和和互通款曲的日子里,两人结下长达半个世纪亲如兄妹敬如师友的人间至情,并以“三妹”、“八哥”互称。

他们虽然没有举案齐眉,李秋君却以另一种方式相伴左右。张大千邀请李秋君到上海美术学校任教。李秋君照顾大千的起居,他们相濡以沫,如夫妻一般生活。张大千的徒弟称秋君为“师娘”,她也不忌讳。两人在上海度过了甜蜜而短暂的生活,这也是李秋君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李秋君与张大千同龄,待他如姐如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张大千,人前人后都不避嫌疑,一时浮言四起,将她归为张大千的情人。而她又“亢爽之情,初无所计,且令心瑞、心沛一二侄女寄名膝下,为之命名,瑞为名玖、沛为名玫,从尊府排名也。似此豪直,求之古之闺彦亦不可得。“李秋君仍一如既往地礼敬张大千,将他两个亲生女儿收为义女,从李府排名改名,精心抚养。张大千非常佩服李秋君的坦荡胸怀,叹道:像李秋君这样的豪爽率直的女子,从古至今数过来也仅尔尔,无人可以并肩。

文章图片4

李秋君“三十年间,饮食衣服疾病医药,无不关切周至”,“忆在三小姐画室,午夜同煮咖啡,以兄渴疾不能食糖,大哥三小姐亦为之摒而不食;端午节有客馈送洞庭白沙枇杷,亦相戒不许人回,其爱护之深,可以见矣。”张大千50 岁时举行第四次婚礼,李秋君以兄妹身份,执他手郑重地放到新娘徐雯波的手上,殷殷交待:“此国之宝也,我侪当极力保护之!”

1927年后,李秋君与张辰伯、江小鹣、潘玉良等在沪创办艺苑。1929年,李秋君加入蜜蜂画社,后任中国画会理事。1933年,李秋君曾在上海合创中国女子书画会任主任,与何香凝、经普椿、汪德祖等为画友。抗战爆发后,李秋君参与组织并出资建上海灾童教养所,收容难童,任所长兼校长。1937年间,李秋君随何香凝做抗日后援工作,曾任上海支援十八集团军抗日后援会征募主任,因支援抗战有功,朱德总司令曾发给奖状。

上海沦陷后,李秋君为了两个养女的读书,无法脱身。在四川的大千十分惦念远在沦陷区上海的李秋君。日寇投降后,张大千绘制了—幅《苍莽幽翠图》,盖上了“秋迟”的印章,提供给上海的美术展览会,他希望李秋君能从这幅画中领略到他的一片心意。而“秋迟”一印,张大千只在他的《苍莽幽翠图》上使用过一次,这是他为红颜知己李秋君专门制作的。意思是与李秋君相识得太迟了,成为他终生的遗憾。可是,李秋君没有去看这次展览。

文章图片5

1948 年 8 月,早在 5 月已在成都做过五十大寿的张大千特意坐飞机到上海,为李秋君做寿。卡德路上的大风堂喜气洋洋,堂上端坐着一对生死知己的寿星。著名篆刻家陈巨来特刻“百岁千秋”,集两人之名,供合作书画时盖用,传为艺坛佳话。李、张二人即兴合作一幅《高山流水图》,新试此印。两人相约,各绘 50幅,合作50幅,互相题款,凑足100幅,用此印章,举办一个两人画展。张大千此次来上海,与李祖韩、李秋君兄妹一起到静安公墓定了各自的寿穴,并相约互写墓碑,死后邻穴而葬。张大千为李秋君题写“女画家李秋君之墓。”李秋君为他写了三个墓碑,因为张大千曾有过过三位正式的太太,李秋君笑道:“亦不知哪位太太运气好,会与你同穴合葬。”

张大千晚年致信李秋君弟弟李祖莱:“三小姐诚为兄生平第一知己。 自二十二岁于云书大伯府中一见倾佩,订为兄妹。”不论李秋君是否意属张大千,她都不可能嫁给他,张有妻室,也因她自己肺病未愈。 他俩只能“一见倾佩”,而非“一见倾心”注定是艺术知己,人生知音,而不是儿女私情。1949 年春天,张大千在上海与李秋君匆匆见上一面,就飞往东南亚了。他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收集那里的一点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到张大千去世时,他已经有了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一直到他们去世也没有机会再重新会面,成为他们心头永久的遗憾。

文章图片6

建国后,上海美术协会成立时,李秋君任理事。其间,先后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大学、中华文艺学校。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等职。1962年,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李秋君终生未婚,与丹青作伴。

李秋君 65 岁寿诞之际,漂泊台湾的张大千以《寄李秋君摩诘山图》遥作祝福。1971年 8月,李秋君病逝于上海。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当听到自己最爱的人先去的消息时,张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长跪不起。几日几夜不能进食。张大千“惊痛之余,精神恍惚,若有所失”,作悼秋词,末句犹为沉痛:“古无与友朋服丧者,兄将心丧报吾秋君也!呜呼痛矣!”从那以后,张大千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身边弟子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三妹一个人啊……”。

李秋君初学工笔山水、古装人物仕女,喜作青绿,又爱摹古。四十岁后,专攻山水,宗法董北苑、董其昌,作青绿,端丽可观,古装仕女,仿唐人格局。李秋君对于画仕女,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要用藤黄等把面部先画成象真的肉色,然后开眉眼上去,她说:“古画中的仕女用铅粉画面白得毫无一点血色,然后在染上两朵胭脂,看上去不像活人。” 李秋君所写的古装仕女,虽然是仿唐人格局,但画面端丽可观,工致极妍。

李秋君传世作品有《假日》《渔舟待发》《向东海要鱼》《湘君湘夫人》等。著有《中国文学史》《欧湘馆诗草》《秋君画稿》。其作品曾参加各国展览,是长期活跃在上海画坛的著名女性。

文章图片7

卢秀辉有《为李祖云秋君歌》一诗,诗曰:

盼情弄搔首,嫁俗肯拙荆。

心中此念时时生,犹如人生伴雨晴。

五十年来情羞讨,任愿天地明。

凤歌下空山,龙狂上天庭。

无力怯世难,胸襟复展平。

情已分恋物,唯愿怜穴甍。

越人蜀道观,客爱江南清。

画能天下引共鸣,曲亦四海聆枯荣。

执子不相属,恰似鹊桥英。

日暮共闲云,月新赏浮升。

自从君奔我徘徊,流光与天赋彩灯。

风流曾为才华晓,泪湿衣衾透观情。

曾顾语私言,约在时飞腾。

转世相思恩,聚散印信凭。

情是何物意难会,甜由心滋若晨星。

梦寐为此生,催人飘青冥。

心中记妙客,书欲上丹青。

持扇犹遮面,汝可记我名?

意趣竟在时欲写,浊酒催笔如山倾。

情与南山老,寄兹懒更登。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