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第一知己——李秋君的青绿山水,美!

 知足常乐的藏馆 2022-09-17 发布于广东

      她一生与丹青结缘,她的填金青绿山水最为人称道,她是张大千的“生平第一知己”。

      她,就是李秋君。

图片

张大千与李秋君合作 《松下高士图》

从大家闺秀到艺坛画家

     李秋君,自号“欧湘馆主”,189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富庶家庭。高祖李也亭是清末航运业大亨,父亲李薇庄是清末的官员和实业家,孙中山的密友。

     李秋君在上海务本女中读书时,父亲李薇庄去世后,她悲郁成疾,不幸染上了肺病,只能呆在家里静心调养。也正是因为这场疾病,李秋君与丹青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期李秋君学画时并没有接受名师的指点,她的主要学画途径有三种:其一是因为家中典藏颇丰,可以用于临摹;其二是家族结交甚广,可以从其他名士手中借来画作学习;其三是利用古董商在家停留的时间,欣赏他们带来的名画。后来,当她看到长兄李祖韩师从上海著名女画家吴淑娟习书作画,为排遣寂寞无聊的时光,便也跟着拜师学画,成了吴淑娟的入室弟子。

图片

张大千 《致李秋君夏山高隐图》

     因为李祖韩和张大千交好的缘故,李秋君因此认识了张大千,并投入张大千门下学习,画作内容从仕女转为山水,尤其是青绿山水,借鉴宋、元画卷又师法董其昌。特别是李秋君的填金青绿山水最为人称道,这类山水画作金碧辉煌、华贵靓丽,显示出一种独有的庙堂华美气息。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加了泥金,泥金的原料是金粉,再加上原本就稀缺珍贵的青金石,很少有人对金碧山水进行深入学习,这也造就了李秋君在这一领域的独特风格。

图片

李秋君 《向东海要鱼》

     提到李秋君,大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张大千。说起张大千,如果缺少了李秋君这个人物,将是不完整的。关于两人的传言,渲染最多的无非是“大千与秋君论婚之三跪”和“秋君为大千终身未嫁”。当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张大千与李秋君因画结缘,并在李秋君居所附近的“鸥湘堂”里设置了自己的画室,后来两人以兄妹相称,张大千称李秋君为“生平第一知己”。

图片

左五为张大千,右五为李秋君

自觉投身于救亡运动

     李秋君长期活跃于画坛,并积极投身于各类民主进步活动。1919年成立的“天马会”,其中加入的女画家就有李秋君。1928年,李秋君与金启静、江小鹣、潘玉良、唐蕴玉、张辰伯、王济远等人创办了“艺苑绘画研究所”。李秋君在《中国女子书画会第一届展览会特刊弁言》中写到:“孟子曰:舜,人也。余亦人也,吾何谓彼哉?秋君等窃不自揣,爰集同好,特开女子书画展览会,广征文坛名宿、艺林硕望最近作品,以相观摩。并发行女子书画展览会特刊,以广流传。志在于提高艺术,教学相长,以几作者,而绍前徵。”展现出一种坚韧自信的独特女性风貌。

图片

李秋君 《曹雪芹象》

     抗战爆发后,李秋君放下画笔,走出闺阁,自觉地投身于救亡运动。1938年,她专门创办了上海灾童教养所,收容难童。对于这家灾童教养所,李秋君的侄子李名邺有一段回忆:“秋君姑是所长,负责经费及向社会上扩大影响,引起人们对抗战的关心。内部主政的教务长等一批教师,很多是地下党员,利用慈善工作、教育工作开展活动。我发现所里的一些地下党教师是秋君姑之前就认识,再到教养所来工作的。他们输送了一批青年去解放区,参军或加入地下党。”

     后来又逢国共合作,八路军、新四军相继成立,急需各方支援。李秋君毅然出任上海十八集团军抗日后援会征募主任,利用家族的地位和关系,积极为解放区捐赠医疗物资,掩护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图片

李秋君 《三九严寒何所惧》

金碧山水画颇具气势

     在二十世纪女性画家中,李秋君无疑是一位颇具才气的全能型画家,山水、人物、花卉、工笔、写意无所不能。

图片

李秋君 《梨花仕女》

     李秋君的《梨花仕女》,月明黄昏,画家以没骨法画梨花,一树梨花横斜而生,暗香浮动。人物则全然大风堂面目,精美的滚边、素雅的面料、高耸的发髻,略施白粉的美人倚于花下,营造出一种略带哀怨的效果。对李秋君的古典人物画,陈定山先生在《春甲旧闻》中曾作如此评述:“以写生法作古装美人,神采生动,几夺大千之席,故大千亦为之磬折不已。”

图片

李秋君 《万紫千红》

      在《万紫千红》一图中,李秋君发挥了身为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秀的表现力,赋予了画面既紧凑又排列有序的层次感,山石的线条流畅而有节奏,整幅画卷设色冷暖协调,既有秀美之意却无纤弱之态。同时她将画中的山峦树木、行人房屋与自身心境相融合,以期望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表现出无尽深意及庄严的美感。

图片

李秋君 《幸福少年欢度假日》

     《幸福少年欢度假日》这幅作品表现了少年游玩于山水之间的景象,以写生的方式记录了这一青春美好的幸福时刻。该作是三段式构图,前景置以简单的坡石,中景则是画的中心内容,描绘岸边造型各异的树木和深浅不一的叶色。岸边有两组乘船游玩的少年,他们或聊天,或观景,十分悠然自得。远景绘有房屋坐落于岸边,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青绿山水在房屋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生动,天色以淡粉色渲染,给人以风和日丽之感。

图片

李秋君 《喜见丰收》

    《喜见丰收图》描写了上海郊区农民秋收的景象,民居、电线杆、收割稻谷的农民等富有时代特征的画面出现在画家的作品中,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技法上,以小写意为主,传统的细劲笔触与抒情的色墨互相结合,疏密对比,色彩上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烘托出稻谷丰收的氛围。

图片

李秋君 《浃港口》

图片

李秋君 《豫园湖心亭》

     1971年,李秋君在上海病逝。她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耕耘和令人回味的传奇一生,留给了我们一个清丽脱俗的民国奇女子的形象,终将在中国美术史上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