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地名趣谈(三)燕京八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命运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4

很多人都知道燕京八景,至于是哪八景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正的燕京八景都是皇帝御封的,都有御碑,御诗,碑的正面都有皇帝御笔题字。从这一角度讲,燕京八景应该是:卢沟晓月(卢沟桥),太液秋风(中南海),琼岛春荫(北海公园),金台夕照(无存),蓟门烟树(西土城公园),玉泉趵突(玉泉山),西山晴雪(香山公园)和居庸叠翠(居庸关)。而为人熟知的银锭观山(后海银锭桥),长安观塔(西长安街),西直折柳(西直门)等只是民间约定俗成,不能算是真正的燕京八景。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重视文物保护,燕京八景都得到妥善保护和修复,唯有金台夕照因原址已被占用,腾退困难,且御碑无存,除把城东一条街命名金台路外,真正的金台夕照已经无法恢复了。太液秋风和玉泉趵突两处风景因中南海和玉泉山一直被机关占用,一般人不能去参观游览,实为憾事。民间俗成的后八景(或称小八景)都不再成景,如银锭观山原是站在银锭桥上隔后海和积水潭可以西望远山,成一风景。但后来两海两岸高楼迭起,真是应了“背山起楼”这句煞风景的成语。长安观塔原是在西长安街上可以看到庆寿寺双塔,1959年修建电报大楼时连塔带寺都被拆除,现在只能长安观楼了。至于西直折柳则因西直门外早已屋宇连天,插柳无地,更无处折柳。其余的东郊时雨(东大桥),西便羊群(西便门),南囿秋风(南苑),燕社鸣秋(大兴采育),回光返照(灯市口原二郎神庙,早已拆除)也都是同样命运。

燕京八景最早见于金朝,当时称燕山八景。元明两代只是名称略有不同,风景点依旧。清朝乾隆十六年(1752年)乾隆帝亲自主持确定八景名称,改琼岛春云为琼岛春荫,太液秋波为太液秋风,西山霁雪为西山晴雪,玉泉垂虹为玉泉趵突,道陵夕照为金台夕照,并在每一风景处立御碑一座,正面是御笔所题景点名称,背面是七律御诗,从而最后确定了燕京八景的地点和名称。

燕京八景在近代历史中都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清朝后期,朝政腐败,国力衰颓,列强入侵,内乱频仍,八景中蓟门烟树因长年风华,不但碑文字迹模糊不可辨认,而且由于元土城崩塌,石碑倒地,没于荒草中,更兼护城河水多年淤塞,臭气远播,烟树美景不复存在。金台夕照,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也遭同样命运。解放前夕,这四处美景,早已名存实亡。而太液秋风,琼岛春荫,玉泉趵突,西山晴雪四处虽是皇家园林行宫,不断整饬修葺,但在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经两次外国匪军烧杀劫掠,花木凋敝,建筑破败,后又经民国战乱,倭寇入侵,解放前夕也已破败不堪。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几十年如一日大资金大力度的重建,修复下,除金台夕照外其余各景基本恢复原貌,再度成为人民群众赏心悦目的游览胜地。尤其是居庸叠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该景点只剩下关沟大路上一座残败的大理石云台(云台建于元代,原为过街塔,台上的塔早已无存。券门内镌有梵、藏、蒙、维、汉、夏六种文字)关沟两边的山岭上还存有少量关城的残垣断壁。以至于多少年来,云台就是居庸关的代名词。九十年代中,政府拨款四亿,修复了全部居庸关古建筑,包括南北两座巍峨关城城墙、城门和门楼,瓮城,关帝庙,军粮库,参将、指挥、御史衙门和叠翠书院等。这座“紫气遥瞻龙虎地,青山近接凤凰楼”的古代雄关得以完整全新的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