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上课都听懂了,做题却不会?

 王肖杰 2022-03-24
很多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问孩子:“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吗?”孩子说:“都听懂了。”家长接着问:“听懂了,怎么考试还不会?肯定是没听懂!”
事实真相可能是(注意是可能,未必一定):孩子真的是听懂了。那为什么做题不会呢?因为“听得懂”与“做对题”需要大脑的功能是两个:“听懂”其实说的是记忆,表现为能够复述出来;“做题”则需要思考(这里指狭义的思考,不包括记忆),把记忆中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二者之间的区别关键点在哪里?在于疑问!
疑问是思考的前导,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思考。如果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个人没有任何质疑,那么他只是运用了大脑的记忆功能,老师告诉1+1=2,记下来就是了。而在做题的过程中直接面临的是疑问,1+1=?这就需要思考了,得想一想。仅仅这一点点小区别,就足以把一个饱学之士打击成自闭症,即所谓“懂得了很多道理,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学生上课的时候只是记忆知识,没有多少思考的训练,可做题的时候需要思考,没有训练就上手操作,不出问题才是怪事。就像学习了游泳的知识,但从来没有跳到水里练习,跳到水里了怎么可能立刻就会?从来没有谈过恋爱,要求一次性成功,找到理想的终身伴侣,这也太难了吧?
对于老师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要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让孩子不仅有记忆,而且要有思考练习。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讲授的过程中稍微停一下,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学生的大脑就会从记忆频道调整到思考频道,这就是在做思考练习,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比如做题)自然就会更加熟练,至少熟悉,学习成绩也就会自然提升。
题海战术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因为做题与考试使用大脑的同一个频道——思考频道。做题就是思考训练,经过了长时间大量训练,结果当然会好。所以做题能够提高考试成绩是显而易见、毫无疑问的,也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否则就不会有什么题海战术了。做题反过来还能促进记忆,因为记忆靠重复,做题不会时,一般会重新翻看学过的知识,相当于又记忆了一遍,所以记忆的效果也会更好。反对题海战术,主要是从效率的角度考虑,即付出与收获的比例,花太多的时间做题是否值得,而不能否定题海战术的有效性。
现在的人因为得到答案太容易,所以思考的练习比较少。这个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疑问,正是进行思考训练的最好时机,但很多人遇到问题就查百度,或者上微信问朋友、老师,得到答案太容易,思考的时间就很短了,甚至没有思考。因为思考的练习非常少,相应的思考能力也就非常低。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写过一本《低智商社会》,认为日本人的智商在衰退。现在中国的情况大差不差。以前的人查资料比较困难,产生疑问之后,会长时间处于思考状态,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过程尽管难熬,却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力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会思考的人多了,没脑子的人自然相对少了。
知识靠记忆,处理问题时常会遇到问题,需要思考。为什么大学生学了很多东西,刚毕业时却干不成多少事?原因是一样的。在大学期间,他们主要习练的技能是记忆,而在现实工作当中更多需要处理现实问题,需要思考,这时大学毕业生思考训练少的弱项就表现出来了,表现出来的就是干不成什么事。
相反,有些学习不好的人,他们的记忆力比较差,所以考试成绩低,所以考不上大学,但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是全部)思考能力未必差,他们遇到问题爱自己琢磨,久而久之,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强,比一些大学生(不是全部)强。
大学文科生和理科生也有区别,文科生需要记忆力更多些,理科生解题的练习更多,所以思考力比文科生要更好一点。当然因人而异,我看到很多人记忆力和思考力都很强,就像正在读微信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