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古陶瓷】第9期:多姿多彩的汉代陶瓷

 RK588 2022-03-24

图片

图片

(欢迎观看本期视频)

多姿多彩的汉代陶瓷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两汉制陶工艺空前发展,陶瓷的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

图片

汉代的陶俑形式颇多,神态生动活泼,非常逼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

图片

西汉彩绘陶舞俑,1954年陕西省西安市白家口出土。女俑长发中分,向后梳理垂背,颈后挽髻,面容清秀,流露清淡的笑意。右手扬起,左手后摆,长袖舒展,是汉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图片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所塑的说书艺人眉飞色舞,上身袒露;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指向前方;右足前伸,左足蜷曲。具有浓厚的生活与时代气息。

图片

东汉陶鹤,四川省成都市东山灌溉区出土。这件陶鹤双足直立,曲项昂首,形象简练,不失为汉代雕塑中的一件佳作。

低温铅釉的发明是汉代陶瓷工艺的重大成就,开创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而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

图片

这件西汉黄釉陶尊,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召湾的汉墓中。尊体为直筒形,壁微斜,子母口,平底下附三只呈蹲踞状的熊足。盖隆起表面呈峰峦状。表面布满浮雕,口沿下及底边各饰一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其间浮雕繁缛,略带夸张,通体施黄釉,造型给人以古朴、浑厚之感。

博山炉出现于西汉中期,流行于西汉后期与东汉。

图片

东汉虎形座釉陶博山炉,2004年出土于洛阳市东汉墓葬。通体施酱黄釉,底座为浮雕虎形,虎作侧回头咬盘柱状,虎背上驮柱。盘柱中部浮雕菱形纹样。

炉上部为镂空浮雕,其中力士左手按住豪猪颈部,右手执钺举过头顶,怒目圆睁,正欲砍向豪猪。炉盖顶端为两只相互叠压、撕咬的老虎。造型甚为精致。

图片

东汉晚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真正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

图片

这件东汉越窑青瓷长颈瓶,小口,细长颈,自上而下逐渐变粗,扁圆腹。矮圈足外撇,上饰有两道凹弦纹。造型简洁流畅,为这一时期少见的佳品。

图片

东汉越窑青瓷樽,盘口、长颈、扁鼓腹、喇叭状高圈足。造型匀称稳重,给人以端庄娴静之美感。这件青瓷樽是模仿青铜器的成功之作,是中外陶瓷界公认的东汉成熟青瓷标准器。

图片

东汉青釉刻纹镂空瓷簋,出土于广州东郊三育路羊山。圆形,附盖,口沿微外撇,弧腹,高圈足稍外撇。通体施釉,釉色青中泛褐。盖顶置环形纽,纽上套圆环。盖面刻花叶和三角纹,口沿镂空小圆孔一周并刻划树枝纹。腹部刻菱形纹。

图片

东汉青釉刻花三足瓷樽,樽口内敛,圆桶形器身,直壁,平底,下承以人形三足。附圆盖,盖顶中央置一系,周围置3纽。盖面刻水波和花叶纹,器身两侧塑贴铺首并刻花草纹。

在汉代陶器上可以充分体会到文化的融合,两汉文化是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我们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古代艺术品收藏专业委员会

五年历程

【宗旨】保护民间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古代艺术品收藏知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收藏领域健康发展。
【目标】汇聚精英,探究珍宝,共建藏界新生态。

【理念】以学术引领收藏,以专业助推流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