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大国际观察】李冬新、王柬力:俄乌冲突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影响分析

 蓝林观海 2022-03-24

作者介绍

李冬新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教授、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研究基地(威海)执行主任;王柬力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世界经济专业研究生

【审核】潘雨晨

图片
自俄乌爆发冲突后,俄方深入乌克兰腹地摧毁其军事设施以抑制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企图,双方在此期间都付出了巨大的战争成本,与此同时俄乌两国在战场外进行了三轮谈判,却没有实质性进展,导致战争暂时进入静默状态,而俄乌两国之外的美国及其盟国又开始掀起猛烈制裁俄罗斯的狂潮:对俄切断swift系统权限、进行货物、服务和技术出口管制、制裁俄个人及实体经济活动和最新出炉禁止从俄进口能源限令……由此可见,俄乌战争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明显,已经逐渐阻断世界产业链、能源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导致世界经济在战争波动和疫情延续的双重打击下重振难度加大,影响范围从国际安全政治领域受到不确定性威胁到经济金融市场频繁剧烈波动,可谓经济恢复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
在俄乌战争这起局部冲突的作用下,与俄罗斯同为东北亚国家的中日韩三国也受到局势影响进入到俄乌战争这组“多米诺骨牌”之中,而中日韩三国所将承受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将随着俄乌战争演变及两国谈判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一、中国:贸易问题多发,存在合作新机遇
根据我国商务部数据统计,中国从俄、乌地区进口贸易总量占比约3.3%,对我国经济贸易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战争的出现将对中国与俄乌经贸合作的间接影响极大。
俄罗斯是中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中国自俄进口能源产品3342.9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自俄进口总值的65.3%。我国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产品主要是俄罗斯的煤炭、天然气(管道、液化)和原油,在进口能源总份额的占比中分别为27%、23%和16%。在战争冲突的加持下,能源进口价格高涨,将导致我国能源进口的成本相应升高。而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类产品,其中我国汽车产业在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至7.3%。根据美国及其他制裁国对俄进行的断供、断链措施,从长期发展观摩,美欧汽车集团在俄企业撤资和企业退出在俄市场,可以间接给予我国在俄汽车企业较多市场扩充份额的空间,存在市场地位上升机遇点。
从中国与乌克兰的贸易方面来看,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乌克兰主要产品的前三甲分别是铁矿石(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55%)、玉米(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9%,在2019年该比例高达86%)和大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6%),并且乌克兰大麦的进口体量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根据俄乌对中的贸易输出体量和种类丰富度,俄乌战争将会直接导致俄乌两国能源、农业产品的正常生产、原料运输等出口条件受阻,进而会对我国以俄乌能源和农业进口品作为原材料的相关产业链生产和加工制造形成部分负面影响。
作为同为东北亚国家的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国,俄乌战争所导致的能源输出中断可以对中俄能源合作产生强化效应。俄乌战争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相仿,美欧对俄罗斯进行能源制裁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比快速增加,因而在本次美国及其盟国要求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限令作用下,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化动力在逐渐加强。
二、日本:制裁影响小,产业链断裂危机大
俄乌局势导致在两国的日企生产遭受断链冲击,日本设置在乌克兰的工厂由于战争原因遭遇紧急停产,而焦灼的俄乌局势又将导致生产恢复遥遥无期,在生产遭遇阻断的情况下日本企业承担断供的成本及风险,其中占有日本对乌进口额总体量的40%的日本烟草产业就遭受俄乌战争的直接冲击,严重影响日乌烟草产业链的正常运作。从间接影响角度看,与之相似的还有日本汽车行业,日企汽车的主要零件之一的芯片生产需要俄乌两国氖气能源作为原材料供给。在俄乌战争爆发后,除去俄乌地区生产停滞的情况外,能源价格持续攀高这一间接影响又将给日本汽车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日本紧跟美国宣布制裁俄罗斯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限制向俄罗斯出口高科技产品以对俄罗斯的科技、经济发展造成打击。但在国际贸易中,日本对俄罗斯的出口额较少,其主要项目包括汽车及汽车零件相关商品,并且在经济制裁下被日本列为限制出口主要对象的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出口在对俄出口额度总比例的占有率仅为0.1%,因此日本制裁对俄影响较小。
日本进口俄罗斯的贸易额占比约为1.8%,进口项目主要包括液化天然石油气(LNG)及石炭、原油等能源、工业用黑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其中,俄罗斯占日本天然气市场总需求的7%-8%。在能源价格激增和日俄关系恶化的双重作用下,相对于被其限制高新科技进口的俄方如果对日本发动“反制裁”战略,将会使日本能源可持续供应方面遭受更大的危机。
三、韩国:汽车产业现危机,能源供应困难多
俄罗斯主要进口韩国的汽车、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和塑料橡胶产品,其中汽车和零部件等出口产品在对俄出口总额中约占40%。与日本境况相同,韩国在乌企业的生产因战争也遭遇停工停产,并且机电产业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中包括由乌克兰主要供应的氖气(全球供应率约70%)、氪气(全球供应率约40%)、氙气(全球供应率约30%)等惰性气体,战争直接导致稀有金属供应链条中断。从汽车零部件方面来看,俄罗斯是韩国第三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而且俄罗斯拥有汽车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稀有金属材料,如钯(全球供应占比40%)、镍(全球占比15%以上)和铝(全球产能占比约6%),对俄采取限制措施会对汽车产业链条形成剧烈冲击。此外,韩国零部件企业中90%以上的零部件都供给了在俄罗斯开办的韩国汽车工厂,韩国跟随美国对俄进行经济制裁也会导致在俄韩国汽车产业零部件供应的停止,韩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相应无法及时寻觅有效的替代市场,对该类生产链上游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与日本境况相似,韩国从俄罗斯进口最多的货物是天然气、石油及木材资源,日韩两国均在能源进口中高度依赖俄罗斯。尤其是天然气领域日本的天然气消费占其能源消费总比重高达22%,韩国占比达到17%。俄乌战争导致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的持续升高,继而出现能源相关品的通胀上行会对日韩生产、制造原料的供应成本带来沉重的压力。
四、区域经济合作:阻碍重重
从中日韩三方的区域经济合作角度,俄乌战争局势下的中日韩三国的关系更加紧张。日、韩两国均为美国盟友国,势必跟随美国对俄采取多方位限制措施,而我国作为中立国家在俄乌之间没有站队之说,不会因政治局势影响与俄乌之间的正常贸易合作,也不会跟随形势采取任何限制措施。因此,在俄乌战争局势下暂时未能形成有益于中日韩三个国家间经贸合作升级的恰当时机,目前仍处于推进中的合作项目如RCEP协定的全方位实施,也可能因中日韩三国立场差异所导致的向心力离散进而受到推进阻碍,俄乌战争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大概率产生消极影响,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不容乐观。

从一带一路合作角度,俄罗斯与乌克兰均位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共建国家之列,两国的战争也致使俄乌沿线贸易按下暂停键,使正常的一带一路贸易往来受阻。乌克兰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贸易枢纽,中国与欧洲贸易中总进口量22.4%的货物需要经过乌克兰运往中国,中国总出口量中10%需要途径乌克兰运往欧洲各国,过乌的西行中欧班列集装箱数量占整体运输的2%。此次俄乌战争发生于乌克兰境内,相关中欧班列铁路运线管辖已暂停运行和调整改线。这将导致想要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在俄乌两国拓展市场的出口企业遇到风险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许多出口供应商会选择改变原有的俄乌货运布局,甚至撤销原定的发货行程,这也给一带一路俄乌沿线的企业运营和发展带来直接的冲击。美国将俄罗斯政府的相关公司限定为制裁对象后,其运费结算的信息通道Swift将会被中断,若中欧班列继续以国际货币美元、欧元等进行结算将会直接受到制裁限制而难以进行。因此,受到俄乌地缘政治影响会干扰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部分运行。我国发改委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会继续与俄乌两国共同努力恢复和推进一带一路的友好合作,并根据形势变化尽力将战争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冲击降到最小,期待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减少战争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END


编辑:谢婷

责编:边宁

审核:杨延龙

山大国际观察

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为山东大学批准成立的新型高端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担任院长。研究院以“观察世界、服务国家”为理念,以新型交叉学科研究为导向,着重研究区域国别理论与实践问题、海洋秩序,特别是海洋命运共同体问题、国际经济发展、治理与合作问题。
“山大国际观察”微信公众号由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运营,以追踪国际形势发展新趋势,探究国际热点问题新动向,展现国际研究新成果为创办宗旨。公众号设热点聚焦、国际观察、资讯库、院长专栏、智库专报、国外学术视窗、学术活动等板块,负责转发和梳理国际热点问题、前沿资讯和理论成果,跟踪和公布研究院的重要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