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我儿时在江西上饶老屋下雨天的故事

 唯我英才 2022-03-24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的后半夜,窗外响起了久违的下雨声,这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这人要是老了,觉也就睡的少了,在这夜深人静的半夜里,听着这浙沥滴答的雨声,我也就没了睡意,沉思中我想起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著名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由的由此及彼地想起这雨声中的许多往事的记忆来,那是小的时候,因为当年的日寇侵华战争,迫使我家逃亡到了江南,后来落脚住在了这远离保定老家的江西上饶,开始是住在一个叫皂头村的农民家里,后来又住在市里,这前后一住就是十年,因此我的少儿时代是在上饶度过的,我在上饶上完了小学还考上了当时当地唯一的一所中学一一“上饶中学”,尽管以后回了老家河北保定,几十年来,我一直忘不了上饶那块热土,她是我心中的第二故乡。

现在说说这住在老屋和下雨的故事,要是细算起来,己经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时我家住在皂头村一个姓田人家的院子里,房东是一位五六十岁的田老太太,是一个性格上很亲近人也很健谈开朗之人。

印象很深的是那时一进皂头村,在村头的路口的两边,各有一棵长的粗壮高大,外形相似的老樟树,那时它们的树身就有二人搂不过来的粗细了,它们可以说是这个村的地标式物体了,直到几十年后的2016年我再去这个村探访寻旧时,遗憾的看到了过了这大几十年后,这村口原来的两棵樟树仅剩下全村唯一的一棵了,当然这棵树的树圍和高度在这几十年里也长了不少了,在全村我除了认识它,那其它的景像和在脑子里的记忆是完全不一样的了,往日的印象只剩下一片空白了。

话扯远了点,那时我们住的是村里较普遍的木结构的瓦顶房,进屋后抬头就能看见屋顶是用木质的横檩竖椽上面盖的是瓦片,那长长的木质椽条,从屋脊一直下通到房外的屋檐,中间有间隔不远的横檩架着它们的,这根根木椽条按照一定的尺寸分开並钉窂在横檩之上,再用瓦片凸面向下的搭铺在两条木椽之间,而且是应该从屋檐一直向上铺到屋脊的,这样才能在下雨时让雨水顺着这瓦沟从上向下流过去而不会倒流的屋里去,然后还要在这两排铺好瓦的瓦沟两侧之间再用同样的瓦扣盖在两瓦沟的沟沿之上,这也是得从下向上逐渐铺上去的,这么重复地干下去,直到这整个房顶全部用瓦铺满为止。以上从这些观察到的实景联想到当时施工的情景的,这才引伸出了刚才介绍的这瓦顶房的结构和施工时的情况。为了能明了这房屋顶层的结构,我特地借用了“新华字典”里的一张“房屋的构造”图来介绍文中我说到的屋顶结构的实物和它们的关係。在这里要说明的这是我国北方的瓦房顶的结构,在南方的房顶上那木椽是一直从上直通到下的,那瓦是明摆在两条木椽之间的,在北方这瓦房顶因为铺瓦前要在木椽上先铺上葦箔然后抹上灰泥再把瓦从下向上依次铺好,上面盖的瓦也要用灰泥抹牢固了的,这样的房顶就不会透风漏雨的了,下面说到的那明瓦也无法再安上去了,连屋内备用的竹杆和用它来顶瓦找漏的活计也省的再学了,这是后话。

我要说的是住这样的瓦顶房的感受,那是现今住上高楼洋房的现代人体会不到的,由于当地环境和受到生活习惯的影响,那时的住房窗户都很小,为了让屋内的光线明亮些,人们会在瓦房顶上按上一些明瓦,它实际就是与平常瓦片尺寸一样的玻璃瓦,利用它的透光性,按上它,房顶外面的光线就会透过玻璃瓦照射到屋子里面来,让整个屋子明亮了起来,如果赶上晴天,那阳光也会透过这明瓦照进屋子里来的,就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样,是既有利也就有弊的,如果赶上深更半夜里天上下雨电闪雷鸣的那个时刻,屋顶上伴着雷声和电光闪闪的,从那屋顶的明瓦照进屋里一亮一亮的直闪人眼也廷阴森地让人害怕的,那个时候我还小,遇见这种天气我会吓得挤躲在大人身边的,在这下大雨刮大风的时候由于瓦缝透风,屋顶也会吹进阵阵凉风和细碎的雨沫的,好在一般住家都有蚊帐,还能起些遮风避雨的作用,为此有的人家是一年四季屋里总是掛着那蚊帐的,那有条件的人家也会用竹片编的大蓆片用来在屋顶的瓦下木檁处钉上一层天花板,也很起到夏防风雨冬防风寒的作用的,除此外有条件家庭的卧室里会按装上一张很讲究的木架床,当地好像是叫它花床吧,它从外观看来像间小屋,床前的面板上雕刻着花草图案或人物故事等,並且把整个木床先刷上橙红色的颜色,然后用那南方特有的桐油大漆一层一层地刷好,再看这整个木架床,里外明光瓦亮的煞是好看,用时还会在床里夏天掛上夏布蚊帐,它夏天可防蚊虫,冬天也不摘下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这样一来在遮风挡雨保温等各方面那就更胜一筹的了。

下图是我在文中说到的那种木架床的式样,你看它多像是在屋中又多了一个木制的小屋。

除此之外,我还想起一件与这瓦屋下雨有关的故事,那那是在皂头村,住在那位田老太的老瓦房里的时候发生过的事,前面说了这瓦房没有天花板,抬头就看得见屋顶上的房瓦的,那时我们刚住进去时也没注意到的是,每间屋子的墙角上都会靠着一根一把粗,长度快能顶到房顶的竹秆,后来有一次田老太来了,家里人也注意过这竹杆,于是就问到田老太,这竹杆是放在屋里是晾衣服的吗,它为什么不横着吊起来呢?田老太笑了起来,它说这是准备下雨时房顶的瓦因故挪动,比如猫上房打架把瓦蹬了(因为这瓦们都是明摆浮搁着的,更没有像北方那样用泥或白灰粘住它)或是大风刮动了和其它原因导致屋瓦挪动以致房顶漏雨时,就可以用这竹杆在屋里向上轻挪这瓦让它回归原位后,雨水就漏不下来了,说完她拿起这竹杆熟练地比划起来,家里大人虽看明白但是没有遇见过此事,所以也不轻易地随意动的,看来干这活也要练好才行的,田老太看我们拿不准要领就宽慰地说:不要紧的,假若下雨真有漏雨时,随时去叫她过来就行,事情真有凑巧,这到了夏天南方雨水多,有一次是个白天,忽然下起大雨来,还真有一间屋子的床前头不远处从房顶漏下水来,家里大人们试着用竹杆捅了那上面的瓦,由于手生又不得要领,这乱捅之后反而雨水漏的更多了,于是赶快找个木盆接着漏下来的雨水,又急忙找来前院的田老太,她来了后双手举着那根竹杆对准那漏水处的瓦顶左顶顶右顶顶小心地挪动着那瓦片,眼看这漏下雨的水柱变小成了线条状,再后来成滴状直至断流,看起来这真是她们当地人的一门绝活,我们这北方去的住户一时半会不但学不会反而是越捅越漏的厉害了的,再后来房子有漏雨时我们直接就找她代劳了,这是我经历过的故事,现在回忆起再讲出来,不但咱北方人很少知道,恐怕现在的上饶朋友知道的也不会太多的了,因为我从1954年离开上饶回到老家保定,时隔五六十年后的2008年和2016年又两次回到上饶旧地重游,看到现在的上铙人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即使在我住过的皂头村也旧貌变新颜了,我在这村里转了转,还真没见到有这样的瓦房了,我想既使有也很少会有人去住的了。以上就是由下雨引起的一件对往事的回忆,今天拿它当故事讲给你们听,你们会从中知道过去的人们的生活条件真是不能和现在相提並论的了,


本文写于2022年3月20日

来自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