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力作家:第一届“春晓”杯散文大赛二十七号作品 粮农建春

 飞龙湖文学社 2022-03-24

第一届“春晓”杯

作者简介

司徒位木,笔名育才、沙田,南京市溧水区作家协会会员,退休教师,曾在《中小学德育》等教育杂志发表《老张的陈年往事》、《行走在幸运的风景中》等教育散文。

二十七号作品

粮农建春
作者:司徒位木(江苏) 

春光明媚的农历三月,春风吹绿了江南。清晨,我遇到他时,他倾腰,双手端着除草机“呜呜”的为小麦田埂打草。照常理,身上应沾满青绿色的草屑,我常见的花圃、草坪、农路除草师,满身草屑不说,还满脸汗水污垢。可他仅有双脚沾了些草屑,令我惊叹。

而他挺拔的身材穿着白色衬衫,干净整洁,虽已迈入耳顺之年,头发依然乌黑。

他见到我,就停下除草机,和我打招呼。他举止儒雅。

我不解地问他,为何不用农药,而机器除草,费时费力,成本大,岂不是杀鸡用宰牛刀?他那杏眼一眨,不紧不慢的说:“不错,机器除草是成本大,1000余亩油麦田,604条田埂,一次除草需花6个工作日,还得起早贪黑。一年两季(油麦、水稻)田埂除草3次,总共要花18个工作日,确实耗时费力。耗费的汽油、刀具比农药成本更大。除草一天下来,腰酸背涨胳膊疼。而农药除草缩时省力,一季水稻田埂农药除草只需1次,一次2天就可以了。可是,农药除草,田埂绿意没了,田叶枯根烂,田埂泥土松动,易坍塌,即使不塌,田埂蓄水性也差了,这样麻烦就多了。再说,近田埂边的水稻,多少要受点污染,就减了几分绿色。还有,我那每年5000只水田除草鸭,也会受到影响。”我惊讶的说:“你还看了5千只鸭?哪儿来这么多时间?”他温言慢语地说:“粮农专业户,水田插秧后要施除草剂,有的甚至施两次,而我有两坂块就不施除草剂。我1000余亩水田,自成三坂块,我将鸭在不施除草剂的两坂块田轮流看放,鸭儿们在田里跑来跑去,草儿根本长不出来,虫子也少。放鸭时,我或查田情,或灌溉,或除田埂草,一举两得。我的农田施药,能减尽减,确保粮油绿色,售出去心里踏实。再说,有人说,现在哪么个农民田埂除草,小戏大作。但我认为,田埂草不除,田四周荒芜不说,如果游人深入田埂就不安全,也没情趣了。

我看向农田,鹅黄的油菜花下的田埂上,绿意盎然,不见杂芜。他既精致又环保的农业管理,让我感叹又感动。

其实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1986年,村主任看他为人诚实,做事精致,适合做营销员,就代他在乡供销社招考员工中报了名。玉春出于对村主任那片爱心诚意的感谢,也在家人的劝说下,就参加了文化考试和面试,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但他还是放弃了进供销社,让人不能理解。

要知道,当时还是计划经济,乡镇供销社员工与粮管所员工一样,在乡镇是炙手可热的职位,红得很。

问他为何放弃这份工作,“人家挤破脑都挤不进”。他说,父亲早衰多病,弟弟妹妹们还小,都在读书,如果自己跳出农门,家中的田就要抛荒了,心里实在放不下。再说,人总要有点追求。我一直很崇拜袁隆平,自己虽然成不了他那样的农业大家,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种出有规模的优质粮油,有点精神和感情上的寄托,做一盏照亮家人的明灯。

最近20余年,城镇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乡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增,将农田转包出去的农户也越来越多。但愿意接手的就不多。因为当时上缴农业税、工价上升、农药肥料涨价等成本大,无人问津农田。建春看着将要抛荒的农田心疼,也看到留守在家7旬以上的男人和中老年妇女,无力经营农田,打打麻将而揪心。他经过对乡情、粮食行情等进行调研,最终通过借贷,购进一台收割机,解决农耕中最耗时费力的劳作,将村中前往苏锡常沪当菜农和在周边城镇务工家庭抛荒的农田转包过来,由80亩发展到200亩再到1000亩。雇请闲散的劳力,组成了长期务工队,在忙季还招留守妇女为短工插秧队。

农田有规模后,他的重心放在了研究怎样施好肥用好药,怎样看水灌溉,提高米质的香、糯,并养鸭除稻田草。田埂除草也由镰刀除草改进到机器除草,确保稻米绿色环保;随着农田规模的扩大,他就带徒并开培训班,培训育苗、施肥、喷药、农机驾驶等专业人员,方便了耕作,也为这些人以后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随着规模的再扩大,他又购进了耕田的大型拖拉机、插秧机,并再添了一台收割机,农业生产进入了机械化、规模化。然而真正改变他由小农经营跨越到现代化的,是在他身上发生了一段故事。

那是2010年,他的家庭农场已发展到800亩。

农历八月,阳光能晒香稻子的一天,他收割了两万斤稻谷,他就晒在水泥路上。上午、中午,灿烂的阳光晒得稻谷香喷喷的,可到了下午两点,西南天空乌云密布,雷雨说来就来。他的员工和村民给他拼力收抢,一个个成了落汤鸡不说,还有5000斤稻谷泡在雨水中,接着几天又是阴雨,稻发芽只能给鸭吃了,心里比刀割还难受。他说:“倒不是心痛那笔经济损失,而是那么好的粮食糟蹋了。有人说我'太抠门,精于算计,不多请忙工,才这样’。其实经营农田,生产水稻,是针头上削铁。这十几年,粮价稳而不升,农药化肥、工钱倒是呼呼上涨,生产成本大了,能不算计吗?

“那年我铁了心申请建烘干房、库房、大米加工房,让粮食烘干、储存、加工,一条龙”。

建春有规模后,有人羡慕嫉妒。其中有一位叫顺儿的泥瓦匠,只因好吃懒做打麻将,每年到年底,都有人到家追债,妻子要离婚。他眼红建春家,带头闹事要增每亩200元的承包费,建春同意后,顺儿又闹着毁约收田。建春以豁达的胸怀将田退给他,并帮扶他5年成了专业户,挽救了一个家庭。

我看他一个奔70之人,还亲自除草,就说:“这么大年纪了,为何不让民工除草?”“不大不大!”他连连摇手说,“才60后。再说,除草这活很辛苦,要员工劳作,说不过去。现在是农闲,到水稻田埂除草时,我可以边除草边看鸭呐。”他这位精明的产业人,让我感叹不已。

我问他:“你承包面积已超千亩,有规模了;生产设备也现代化;稻谷是南粳46,品牌'吴谷道’,你今后的重心在哪里?”

他笑意盈盈的说:“抓住时代好机遇,创诗意田园,向景旅农业进军,溢出点暖意加诗意。

我很惊讶。一个精于算计,整天泡在农田的产业人,居然也“花心”,也浪漫,好似天方夜谭。他看着我有些怀疑的眼神说:“怎么,你不信?你看,我田西面的山坡上400亩水蜜桃,5年前我就促成一位果农回乡种植的,我们抱团取暖;再看我农田中间的这条长达5华里的人工河,两岸我修剪的垂柳,红叶梨,柔波浸润,温情柔韧,袅袅相依,清新柔婉,温丽含蓄,不胜娇娜。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沿着河边的水泥路,晴雨均可漫游。我再借春风之神笔,一笔下去一片鹅黄,一笔下去一片葱绿,连接到400亩义丰桃园,岂不是休闲观光的好地方?还有,你看那河西,'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沉醉不知归路’的10亩莲藕,岂不是倩影款款,浪漫的旖旎地!”

我循着他的手望去,有500米长的嫩绿的雏荷在风中摇曳,背依青山氤氲,清风徐徐;前面是倩影葱绿的麦苗,如同铺向风荷的绿地毯;南面鹅黄的油菜花绵延数百米。

好一幅江南田园,春光流溢,我感慨连连。

他似乎有点兴奋,索性丢下除草器,带我游览。他是个忙人,他惜时而勤劳,我说:“怎能耽误你呐。”他说:“不急不急,忙里偷闲”。

我们顺着水泥路,咯咯罗罗的,来到小河边的亭内,他自豪的说:“这是我刚建的垂钓亭,小河里,我放了四千尾鲫鱼、鳙鱼、草鱼、青鱼,供游客垂钓。”那雅致的垂钓亭,凌波河面,飞檐翘起;亭内春风拂面,爽朗清新;亭外,南北向小河两岸,柳树婀娜多姿,绿荫葱茏;河西岸,荷叶挨挨,清风中弥漫莲荷的清香,更有油菜花浓郁的芳香。

他信心满满的说:这一笔算是整合资源,盘货资产吧。我还要申请建小规模农家乐,让游客欣赏我的田园,欣赏新农耕生活;我也在春秋季节,时常陪游客赏景,品尝我家南粳46香米饭、我家的鸭、我家的鱼、我家的藕,既方便游客,又宣传了我的稻米,一年四季都好油览休闲,让我心中的期待——景旅农业,定格在一个时代年华的中国梦里。

我由衷的赞叹:他在五月的春风里,给人以别样的惊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