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能通过外表看到一个人千疮百孔的内心?

 萱草的时光 2022-03-24

没有人知道他们内心深处背着的包袱。有时他们需要付出简直不为人道的努力来扮演'正常’,每天都要装,还要装得稀松平常。

     ——第8章:哈罗德与银发绅士

《一个人的朝圣》,这个书名是吸引我的。“朝圣”让我油然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朝圣的过程肯定有自我净化和救赎的过程。我喜欢读这样的书。因为我需要救赎,时刻需要。虽然只读书并不能完成自我救赎,但或许能给我些信心又或者别的什么安慰。

书中主人公是位60多岁的退休老人,名叫哈罗德。在一个平凡不过的早晨,他的妻子莫琳递给他了一封信。当他犹疑地拆开信封,读完里面的内容后,他震惊了。原来那是一封来自失联很久的老友奎妮的信,信件内容是她已身患绝症,写信为了说声道别。这个开头与电影《45周年》好像,不过所要讲述的内容却全不相同。

哈罗德,一个在酿酒厂做了45年销售代表却始终默默无闻的人。他就是那种看上去始终无关紧要的人,更不曾有过什么壮举。但在60多岁的时候,因为一封信,他徒步87天,一共627英里,横跨了整个英格兰。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在年迈之际来完成如此艰巨的行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他一路艰难的旅程中,通过他对过去点滴的回忆我们拼凑出了他60多年来的人生。哈罗德的童年可以说极度不幸的。父亲从未拥抱过他,母亲也厌弃他。12岁时母亲出走,父亲酗酒,且新欢不断,才16岁就被父亲赶出家门。而母亲离开后,唯一一封信是这样说的:“我非离开不可,我不是当母亲的料

幸运的是他在正当年的时候遇见了莫琳,他们两情相悦,自然结合。但当孩子戴维出生后不久,他和莫琳之间便开始有了裂痕。哈罗德没想到他会恐惧与孩子的接触,他内心无数次想与孩子靠近,但却始终无法在实际行动中亲近孩子。当孩子到他这里寻求帮助时,他却很可能因为不知所措而躲开。戴维6岁的时候游泳溺水了,哈罗德的第一反应是解鞋带,好在有救生人员及时出现了。因为这个,莫琳始终无法原谅他。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戴维长大后,他对哈罗德是完全蔑视的态度。戴维是个聪明孩子,他考上了剑桥。但即使如此,他还是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打击对莫琳和哈罗德是毁灭性的。莫琳把这一切归结于哈罗德的冷漠与不担当。除非必须,莫琳不再与他讲话,她搬出了他们的卧室,到哈罗德收到奎妮的信,莫琳已经与丈夫分居至少20年了。

# 奎妮是何许人也?#

她是哈罗德啤酒厂的前同事,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女人,且常常被周围人取笑。机缘巧合,两人被老板分配在一起做事,一来二往,两个平时都不受他人待见的人在一起反而有了无数可以说的话,他们甚至把从不对别人说的话也说给对方听。原本这样美好的情谊或许能一直持续下去,但戴维的事件发生后,哈罗德彻底崩溃,他对酒厂老板做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但在哈罗德不知情的情况下,奎妮却替他背了这个黑锅。很自然地她被开除了,自此音信全无。 

# 行走的信念 #

20多年过去了,再次得知她的消息居然是她马上不久人世的消息。过去的种种交杂心头,他无法只是寄出一张明信片作为回复,他应该做点什么。在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后,加油站卖汉堡的姑娘无意中启发了他:“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2章:哈罗德、加油站女孩与信仰的问题)

就这样,哈罗德决定为奎妮做件事情,他决定步行走到贝里克,他希望这能鼓励奎妮,也许她会因此好转也不一定。或许是他这辈子憋屈的时候太多,直到60多岁他都没大胆地为自己争取过什么,做过什么。所以当他想到他也可以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便迫不及待到说走就走。甚至都没有回家取一些必备物品,几乎两手空空地就出发了。

627英里(约1009公里),过程必然是异常艰辛的,尤其对于一个缺乏徒步经验的60多岁的老者。刚开始的一段路程,他的腿差点报废,幸好遇见了一个好心的女医生帮他。87天的行程,哈罗德在路上认识了很多人。最初他还是惯性地愿意大家把他当作隐形人,但他的独特还是吸引了别人的目光。当他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诉别人后,发现大多数人都对他透露出敬佩的目光,并不断地鼓励和祝福他。他成了人们眼中的朝圣者,尽管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后半程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人开始追随他,其中一个名叫维尔夫的孩子,哈罗德暗自把他当作了戴维,他尽可能地帮助他,似乎在向过去的自己忏悔或者弥补些什么。

87天,627英里,哈罗德一路的心情也算跌宕起伏。刚开始率性而为,很快又怀疑自己,经过波折后又坚定不移。中间有一段路程他走得比较顺畅,到后来追随者的到来又打乱了他的节奏。后来热闹纷争的追随者终于弃他而去,又剩他一人走最后的路程,他突然又开始迷茫混乱,甚至在离目的地近在咫尺的地方想要放弃。幸好莫琳阻止了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莫琳最初是反对哈罗德的。她一开始认为哈罗德这么毫无准备地出行根本就是脑子出了问题,她认为他根本就无法坚持下去,而且以他的身体,过不了几天便会倒在路上。可是没想到哈罗德竟然坚持了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开始反思她和哈罗德之间的婚姻,她忽然觉出一个真相:那就是她和哈罗德之间凑合这么多年,并不是因为同情或别的什么。是因为无论和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孤独。11章:莫琳与临时医生)

哈罗德的出走同时让她明白自己这么多年几乎什么也没做,只是沉浸于失去的痛苦中,永远只有逃避。在哈罗德离去的日子里,她开始愈加想念哈罗德。有一次她开车追到了哈罗德停留的地方达林顿,见到了“真实”的哈罗德还是让她大吃了一惊:那个满面风霜的男人突然把自己衬托得像张白纸一张平平无奇,不堪一击。哈罗德的生命力让她颤抖,她发现哈罗德终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23章:莫琳与哈罗德)

是的。在莫琳心中,哈罗德才是家庭不幸的制造者,是个不敢担当的懦夫。她因此与他渐渐疏远,心中可能还藏着恨意。而如今,这趟旅程似乎改变了哈罗德,或者说让哈罗德终于展现出了真我。从那一刻起,她开始真的明白这次旅行对哈罗德的意义。

# 最让我触动的一幕是哈罗德看见奎妮的那一刻 #

《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有很多主人公的自我心理剖析。对于哈罗德和莫琳的婚姻真相,对于哈罗德整个人生历程,以及哈罗德与奎妮的友谊,我们都是从哈罗德或者莫琳这两个人物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中拼凑出来的。哈罗德与莫琳的婚姻生活也曾有过幸福,但却那么短暂,悲伤和悼念占据了他们婚姻的大部分。他们两人沉浸在各自的悲伤中一动不动,谁也没有从中走出。

说是哈罗德要通过徒步拯救奎妮,但反过来讲倒像是奎妮打破平静生活的信拯救了他们。整本书最触动我的就是结局,可以说让我哭得一塌糊涂。奎妮,这个像是一个符号般存在的人物给我的印象就是善良、平凡又孤独。她大概从未结过婚,也没有子女,一个人躺在疗养院里面对死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曾给予另一个平凡的人以友情,甚至是超越友情的支持和帮助。哈罗德也曾想象过自己到达疗养院的那一幕,或许奎妮会坐在院子里等着他。因为他知道奎妮的确还没有死,奎妮在等着他。虽然到达目的地后,哈罗德曾一度没有勇气按下疗养院的门铃,但最终他还是看见了奎妮。但当他看见奎妮的那一刻他愣住了……

到达贝里克后,哈罗德曾经给加油站的女孩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全部的真相:他和莫琳与戴维的故事,以及他想去看奎妮的真正目的。加油站女孩把这封信送给了莫琳看,莫琳看见信后便飞奔到了贝里克。当莫琳在贝里克再次见到哈罗德时,她忍不住抱住了他:“你站出来做了一件事。你连能不被去到那个目的地都还不知道,却还是努力尝试了一切方法。如果连这都不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算了。”(30章:莫琳与哈罗德)

莫琳过去把一切都归罪于哈罗德,但是当两人各自袒露心声后,很多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东西正在消解。莫琳回想起戴维溺水的一幕,她当初只怪哈罗德在关键时刻解鞋带,但她何尝不是惊慌失措却也没有冲进海里。两人走在贝里克的海岸边,然后他们想起了彼此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当时他们不知为何笑得一塌糊涂,莫琳想起了此事又笑得不可抑制,两个人就这样在回忆中牵起了对方的手……

关于标题

谁能通过外表看见一个人千疮百孔的内心?哈罗德、莫琳或者其他人,他们尽管平凡普通,但仅通过表象我们绝对不会知道他们的内里曾经多么破碎。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别人,我们看见的都是他人愿意展露的快乐与可以表露的小忧伤,唯有最最亲近之人才会知道他们曾有的痛苦煎熬,而有些深藏内心的东西甚至连至亲之人都不一定了解,唯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的内心!


ps:很长时间没写过读书笔记,其实也很长时间没好好读一本书了。本书主人公哈罗德到60多岁依旧是个生活的loser,他在自己家庭中扮演的失败角色和他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不可分割。原生家庭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对每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印记甚至会让我们携带一生。书中哈罗德很怕人群聚焦的目光,那种心情我特能感同身受。

~END~


如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个人多多转发!

转载白名单请联系作者!

也欢迎长按或扫描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