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心灵救赎的旅行

 书香文斋 2018-02-18

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一个人的朝圣


慈怀为你读的第八十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19:10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一个人的朝圣》


你是不是时常感觉很沮丧?明明已经拥有了很多,可是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种踏实和温暖。


当善良、单纯不再是被认可的普世法则,我们越来越习惯用坚硬的外壳武装自己,在患得患失中不停地算计,争先恐后地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可是,你真的可以从这样的生活里收获快乐吗?


或许,成为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回归生命“质朴”的本质,才能去拥有真正的,长久的喜悦。


一位65岁的老人在87天的时间里徒步行走了627英里,跨越了整个英格兰。无论是在广袤的原野,还是繁华的城市,他所做的只有一件事——不停地把一只脚放到另外一只脚的前面。


他一直重复着这个简单的动作,与此同时,他也在回顾过去,思考索人生,最终与自我达成了和解,完成了一场平凡人生的自我救赎。


这,是属于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的朝圣之旅,也是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向我们所讲述的故事。


《一个人的朝圣》不但是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并且在2012年入围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重要奖项——布克文学奖。


本书作者蕾秋·乔伊斯是英国资深的剧作家,在之前的职业生涯中一直以写作广播剧本和舞台剧本为主。在书籍创作方面,《一个人的朝圣》可以称得上是蕾秋·乔伊斯的处女作,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目前在全球三四十个国家都很畅销。


蕾秋·乔伊斯所写的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生活中的小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黑暗。在她充满魔力的笔下,平凡人生也能如此温暖,并且催人泪下。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蕾秋·乔伊斯,走近哈罗德的朝圣之旅。




在那个四月中旬再平凡不过的早晨,已经年迈的哈罗德收到了奎妮的信。


奎妮是他在酿酒厂的前同事,也是一个娇小的黑发女人。


此刻,她身患癌症,在贝里克郡的疗养院里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来临。


奎妮是写信来告别的,哈罗德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打算寄给奎妮。


寄信的路上,哈罗德却犹豫了,他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却始终没有把信放进去,他为那几行软弱无力的字而感到羞愧。


哈罗德就这样一直走着,直到经过一家加油站时,他打算进去买一些点心来填饱肚子。


在加油站工作的女孩递给哈罗德一份汉堡薯条套餐,同时两人开始聊天。


哈罗德提到他要寄信给一个得癌症的老朋友,女孩表示,自己的阿姨也得了这种病。


女孩告诉哈罗德,一定要有信念,如果有信念的话,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哈罗德如同醍醐灌顶般变得坚毅和笃定,他误以为是女孩的信念救活了自己的阿姨,而事实上,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女孩的阿姨最终还是离去了,但这些哈罗德没有细问,他并不知情。


他决定借助信仰的力量来救活奎妮,他打电话给奎妮的看护,告诉她们自己要走着去贝里克郡,还说,“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必须得活着”。


哈罗德在信纸上加上“等我”之后,终于把这封回信寄了出去。


而此时的哈罗德,不但已是65岁的高龄,而且没有任何准备,脚上还穿着一双帆布鞋,也没和妻子莫琳告别。但他依然像一个英雄那样,决意向贝里克郡出发。




哈罗德前往借宿旅店的餐厅用餐,并且无意之中让在餐厅里就餐的众人知道了自己走路去贝里克郡的计划。


大家对此反应不一,有嘲笑,有讽刺,有钦佩,还有人把这当成了一种宗教行为。


哈罗德将奎妮的故事告诉了大家,餐厅里陷入了一片沉默,哈罗德此时却萌生退意:他的身体并不好,又没有做任何准备,如何才能横跨英格兰?


此刻,大家都站了出来,鼓励哈罗德继续走下去,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可能性。


于是,哈罗德的旅途终于正式开始了。


空气甜而柔软,蓝天高而澄澈,英格兰的土地在脚下铺展开,那种自由自在,探求未知的感觉振奋人心,这让哈罗德忍不住漾起一丝笑意。


哈罗德缓慢前行,在一个小酒馆停下来吃了一顿午餐,在这里他突然回忆起幼时父母对自己的厌恶和疏远,父亲说他像个乞丐,母亲则形容他像个小丑。


哈罗德的脚上起了水泡,他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种“简单”令他很高兴。他坚信,只要一直往前,就一定能够抵达。


在这一片简单的宁静之中,哈罗德又陷入了纷纷浮现的往事记忆中。


儿子戴维六岁的时候,全家一起去海边游玩。眼见戴维在海里越游越远即将溺水,哈罗德做的第一件事是停下来解开鞋带,准备脱鞋。


戴维最终被冲过来的巡逻员救起,但这个解鞋带的画面,却永远印在了哈罗德的脑海里,让他无法原谅自己,也成为莫琳日后一次次诟病哈罗德的原因。


哈罗德一直害怕自己当不好父亲,而莫琳却很胜任母亲的角色,这让儿子和莫琳结为一派,导致自己在家中一直被孤立。


聪明优秀的戴维,并没有将这个有几分木讷的父亲放在眼里。



哈罗德在路上继续回忆过去,他想到了酿酒厂的老板纳比尔先生和几个员工对新来财务部工作的奎妮的嘲笑,他们模仿奎妮提着包走路的姿势。


奎妮矮矮胖胖,貌不惊人,没有腰身,前臂上永远挎着一个手提包。


虽然奎妮沉静谦逊,且工作能力出众,但这并不能减少公司员工对其的各种模仿和讥笑。


无法忍受的奎妮躲进文具柜里偷偷哭泣,哈罗德发现后,温柔地安慰了奎妮。


在这之后不久,他们就成为了朋友。


哈罗德一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酒馆老板,餐厅女招待,热衷于远足的男人,喜欢简·奥斯丁的女人,跳舞的老人,打扮笔挺的银发绅士,这些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没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哈罗德打电话给妻子莫琳,莫琳的反应很冷淡,事实上,他们已经分居很久,两人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哈罗德在路上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避免的回忆,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他想起了抛下年幼的自己离家出走的母亲,以及在这之后来到家里的一位又一位陌生的阿姨;他想起了学校里的孩子都叫他“没妈的哈罗德”,从此他不肯上学;他想起戴维考上剑桥后对自己的不屑……


哈罗德的行程仍在继续,他迎着东方已经破晓的夜空,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前进。


他一路走,一路听着路上陌生人讲述的故事,但是他并不发表任何评论。




莫琳在邻居雷克斯的鼓励下重新审视自己和哈罗德的关系,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温柔了很多。


莫琳的电话让哈罗德回忆起自己恋爱的甜蜜时光,以及新婚的幸福。


直到儿子戴维出生,他没有胜任父亲这个角色,也导致了和妻子的感情破裂。


戴维表面上是个优秀的孩子,其实他背地里酗酒,吸毒。


从剑桥毕业后,戴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再加上抑郁症发作,他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上吊死在了花园的棚架上。


失去了唯一的儿子,直接导致了莫琳和哈罗德走向决裂。


哈罗德开始借酒消愁,一次酒后失控,他冲进了老板纳比尔的办公室,毁掉了他所有的穆拉诺玻璃小丑系列,而这些东西,是纳比尔挚爱的母亲所留下的遗物。


脾气暴躁的纳比尔火冒三丈,奎妮勇敢地站出来替哈罗德背了黑锅。并请求莫琳带口信给哈罗德,让他不必因为这件事情去自责内疚,但是莫琳选择了保持缄默。


奎妮被解雇之后远走他乡,这让哈罗德一直无法原谅自己当年的怯懦。


这段记忆折磨着哈罗德,他不由佝偻起了双肩。


此时,独自呆在家里的莫琳开始思念哈罗德,她主动搬回主卧,感受丈夫的气息,然后将自己和丈夫挂在衣柜里的衣物一一整理好。


在邻居雷克斯的陪伴下,莫琳开始振作,她穿着哈罗德的旧衬衫在花园里劳作。


她切实地感受到,指甲缝里塞着泥土的感觉真好,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真好。




一位年轻人给哈罗德拍了张照片,并将哈罗德的“朝圣故事”和照片一起刊登在报纸上,这在整个英格兰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人鼓励他,支持他。


越来越多的人跟随哈罗德走上了朝圣之路,但大家的目的和想法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小的分歧和矛盾。朝圣之路,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而纯粹。


在热闹的人群中,哈罗德意识到并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他依然是如此的孤独。


于是,哈罗德离开了队伍,继续自己一个人沉默的朝圣。将镜头、喝彩和鲜花都留给了那些各怀鬼胎的追随者。


哈罗德终于走到了圣伯纳丁疗养院,他的心脏一下一下狂跳着。


奎妮静静地躺在床上,她的身体在床单下几乎看不出任何形状,瘦小的像个孩子。


奎妮已经完全失去了语言和肢体功能,颧骨上的肿瘤一直长到下巴那里,好像随时会爆掉,甚至连五官都被挤得扭曲了。面对这可怕的一幕,哈罗德不由地发出痛苦的呻吟。


哈罗德清楚地认识到,奎妮已衰退至此,而戴维也已经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莫琳驱车赶来,在贝里克郡的海边,找到了孤零零坐在长椅上的哈罗德。在海风中,两人终于打开了多年的心结,双手紧紧交握。


他们勇敢而客观地直面儿子戴维的离去和彼此婚姻的问题,并决定以后要认真生活下去。


奎妮安详而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哈罗德和莫琳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在温馨甜蜜中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远。



其实,哈罗德的生活是很简单的,然而简单的人生,同样充满了矛盾与痛苦。


父母从来没有将这个儿子放在心上,妻子主动选择和他分居,儿子戴维对自己不屑一顾,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就连对唯一的朋友奎妮,他也怀着深深的遗憾和忏悔。


这时,一次徒步跨越英格兰的举动,挽救了哈罗德的婚姻和人生。


在英格兰广袤的田野上,他重复着简单的动作,遇见不同的人,回忆梳理自己的过往,最终变得谦逊沉静且富有勇气。


这虽然是属于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但是这次朝圣促进了哈罗德和妻子莫琳的共同成长。


哈罗德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全身心感受自然风光的瑰丽灿烂,才能深入地回忆自己的人生往事。


越简单,越平静,“平静”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快乐。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刺激与诱惑,面对琳琅满目的物质享受,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的初衷,任凭欲望滋生,变得浮躁、贪婪、虚荣,却唯独离快乐越来越远。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在无止境的物质追求中,牺牲了生命的纯真的享受,破坏了生命的纯真的品质。”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不要让外界的热闹喧嚣毁掉你内心的澄明,使其变得浑浊。


如果这样,你便丧失了享受安静,享受真正的喜悦的能力。


哈罗德的人生虽然不幸,但他有一颗简单而纯粹的心,最终在徒步旅行中收获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自我达成了和解。


莫琳的喜悦也来源于一些很简单的行为,比如,在花园里的劳作,让她感受到指甲缝里塞着泥土的感觉,以及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这种感觉使她又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正如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是快乐的,哺育孩子的母亲是快乐的,享受工作的手艺人是快乐的,醉心于图书世界的读者也是快乐的。皆因为那一刻,他们内心单纯,思想澄澈,沉迷于眼下的行为,抛却了私心杂念。


简单纯粹的人,更容易获得真正的快乐。



也许我们努力了许久,最终拥有的,也不过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生。


可是,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好,并在重复的简单生活里收获喜悦,时时刻刻感受到被“小确幸”所包围着幸福感,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哈罗德的徒步也可以看作是一场仪式,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生活,还是需要有一些仪式感的。


仪式感,可以让我们暂时逃离眼下的纷繁杂乱,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提醒自己,莫忘初心。


有仪式感的生命,可以更加有力地前行。


仪式感可以是安排一次出游,或者是订购一束鲜花,也可以是穿上合体的衣服去听一场音乐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暂时远离自己的日常,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生活,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感悟与收获。


《小王子》里面写到:“仪式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而这种短暂跳脱的“不同”,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注入全新的活力。


以一颗简单的赤子之心,过好平凡生活,并可以享受仪式感所带来的惊喜,是一个普通人必备的自我修养。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八十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Andrea Ucini 作品


*文:星星鹿,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平素用读书美容,以煮字疗饥。个人公众号:星星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