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真实的自己

 二班毛豆 2022-03-24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心悦诚服承认自己是有缺陷的......

这两天在群里被老同学戏谑我数学差,这又让我回忆起读书时难熬的日子。我那时差不多人格分裂,又喜欢上学,又怕上学。喜欢语文老师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当堂朗读,害怕数学没完没了的测试卷子。

人在快乐与痛苦的钟摆下,最终会选择逃避痛苦。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些小孩不喜欢读书,不想上学。对于那些读不进去书的孩子来说,每天逼他们上学,无异于日日受刑。

那时期盼教育如果能因材施教就好了,或有了解学生情况的,能讲明白这些题。可一个班大几十号人,老师又怎会关注到一个资质平平的学生,即便也有跟我情况相同的同学。

记得有次留下做作业,我终于悟出一道数学题的解法,高兴地跳起来。放学路上苓问我怎么解的,她说我们情况差不多,若我来跟她说如何解题,她比较明白,同桌的蓉说来说去她还是不懂。我大笑,看来我俩对数学的脑回路差不多。

叶圣陶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他说的九如巷四女孩就是合肥张家四姐妹。四姐妹中,小妹张充和尤为特别。

汪曾祺在《晚翠园曲会》里说:“有一个人,没有跟我们一起拍过曲子,也没有参加过同期,但是她的唱法却在曲社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张充和。她那时好像不在昆明。

“张家是合肥望族,四妹充和小时没有进过学校,只是在家里延师教诗词,拍曲子。她考北大,数学是零分,国文是一百分,北大还是录取了她。她在北大很活跃,爱戴一顶红帽子,北大学生都叫她“小红帽”。 

“她能戏很多,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我们唱的“  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过几张唱片)。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张充和兼擅书法,结体用笔似晋朝人。”

从汪曾祺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张充和是严重偏科,数学很差,但在文曲方面是大才。三姐夫沈从文去世后,张充和从海外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一生。可谓沈从文知音之人。后来这十六个字被铭刻在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

电影《无问西东》里,吴岭澜这位清华学子,英文、国文可以夺魁,工科类却屡屡垫底。但因追随潮流而找不到自己,茫然又无助。他有幸遇到了良师梅贻琦。

梅校长问:“你英文国文都是满分,物理却在不列,为何选实科,而不选文科?” 答:“只觉得实科更有用些。”

梅贻琦又问:“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便是真实。”

接着吴岭澜又有幸听到了泰戈尔的讲演。泰戈尔在清华大学的台上慷慨激昂:“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万不要理会那恶俗力量的引诱,诞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泰戈尔的演讲坚定了吴岭澜对真实的认知,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也终于做出了弃理从文的抉择。

我们曾因某些原因,竭力掩盖缺陷;也曾因为虚荣,尽量伪装完美,到头来才发现,做人还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最坦然。

譬如做夫妻,最终会被别人看到不堪的一面。能在一起,还是会在一起;不能的,即便美如胡茵梦,李敖还是会离她而去。

愿你也能找到“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