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街(五):喜洲的街

 二班毛豆 2022-03-24

喜洲古镇

前段时间同学惠去了大理,圈里发图片,美景如画,不禁又将我的记忆拉回十年前。

“有多少人因为看了《天龙八部》去了大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的提问。不知别人如何,我连连点头。

金庸后来到了大理,被美景迷住。说“如果能早来大理,《天龙八部》可能会写得更好一些,我没来过大理时写大理,大概前世是大理人。”

他笔下的大理段氏、五毒教、点苍派、神农帮、无量剑派等武林门派;情花(曼陀罗)、七星海棠、断肠草、茶花等花草;宣威火腿、洱海弓鱼、过桥米线、汽锅鸡、炸蜈蚣、泡酒等美食和景物风情的描绘,虽寥寥几笔,却烘托出一个鲜活的云南文化氛围。

在大理,我们无意中走到了喜洲。喜洲镇位于大理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

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唐代南诏的故都亦曾建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时“邑居人户尤众”。

喜洲的街道,都是白族民居的基本形式。三合院和四合院,基本是三开间的“坊”。三合院是由三个坊及一组照壁组成,称为“三坊一照壁”。四合院是四角均有天井,加上院落,称为“四合五天井”。喜洲镇一进数院的“六合同春”式建筑有十多院之多,镇上以严家大院为代表。

喜洲至今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明、清、民国间建造的民居。民居注重建筑内部的装饰。屋檐、木雕门窗、精致的照壁、彩画、大理石画、古井等,非常精巧和美观,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喜洲民居

到了喜洲,一定要喝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倒茶只倒半杯,倒酒满杯,“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道理是去了喜洲才知道的。

第一道茶,选取较粗、较苦的茶叶用小砂罐文火烘烤,冲滚烫的开水。此茶称之为“清苦之茶”。第二道茶,加进红糖、乳扇、核桃仁、芝麻,香甜可口,叫做“甜茶”。第三道茶有蜂蜜和4至6粒花椒调拌,甜中有苦,苦中有甜,夹带一丝麻辣味道,称为“回味茶”。

喝了三道茶,白族人才心满意足。

扎染和蜡染

喜洲赶街看到最多的是扎染布。我大学读的是工艺美术系,有堂课专门是扎染。如今看到喜洲的白族工艺,不禁连声赞叹。

扎染用纯白棉布、丝绸等为坯布,将图案呈不连续点状印在布上,手工按点扎缝成结,以蓝靛作染料,浸泡冷染多次,漂洗,碾平整形,即成蓝底白花的各种图案,手工色晕是机械无法制作出来的。二话不说,买了好多。

扎染布

在喜洲的街上,到处能看到卖一种叫“一掌雪”的饮品。酸酸甜甜。此物古称蜜雪。大理以风、花、雪、月四大景著称,曰“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据《大理县志稿》载:"蜜雪出大理,夏月郡人自苍山背负取下,和似糖蜜煮梅啖之,极解热渴。"

一掌雪是三月街赶街佳品,消暑解渴。明代客居大理的日本诗僧天祥赞曰:"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迄抱点苍,六月街头叫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卖蜜雪的老板说,一掌雪做起来很费功夫。要一大早爬上苍山,铲雪花装入背箩,压实,用棉被盖严,时近中午出摊。用木勺挖取一勺雪,用手按成掌形,淋上糖稀,放上炖梅可以了。

破酥粑粑

大理喜洲还有一种粑粑别的地方没有,当地叫破酥粑粑。麦面粉发酵,猪油糅合,做成圆形,有甜、咸二种,甜的以红糖、豆沙包心,咸的糅进火腿或椒盐葱花,用吊炉将两面加热烤熟,香酥可口,油而不腻,酥而不脆。

我喜欢咸味的,很好吃,有点像老家的烧饼,但更加酥脆。当时没买多少,以为哪里都有,后来寻遍昆明,再也没见。

真懊悔买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