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那些花儿(二十七):雀啄黄柳

 二班毛豆 2022-03-24

老家巢湖的柳花

柳树是老家最常见的树木了。出小区南门便是环城河公园,沿河岸一溜全是点水的垂柳。每天清晨,锻炼的人在树下推起太极八卦掌,读书的人靠树坐下,面水念念有词,间或被柳丝拂一下肩头,似是替他掸去尘埃。

我通常会沿河边跑两圈。身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露水在朝阳中慢慢隐身,柳花在丝绦上悄悄绽放,蒲草碧绿,一片春光。跑完直接去菜场赶个早市,寻些春天的味道带回家。

柳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清明三侯,柳花一开,便接近暮春了。

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的封树定界。李白《蜀道难》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里的鱼凫,便指鱼凫氏

鱼凫氏是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建都今温江区万春、柳城一带。鱼凫王建都,广植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春天万柳吐绿,摇曳迎春,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

至隋代,建万春县,民间仍称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县内种柳风俗仍然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美誉流传了整整四千年。

清代陈淏子《花镜》记载:“柳,一名'官柳’,一名'垂柳’。本性柔脆,北土最多。枝条长软,叶青而狭长。初春生柔荑,粗如筋,长寸许,开黄花,麟次荑上,甚细碎。以渐生叶,至暮春,叶长成。花中结细子,如粟米大,扁小而黑,上带白絮如绒,俗名'柳絮’。”

柳树于每年4~5月份开花,开于叶后,花黄色,为葇荑花序。柔荑花序指无限花序的一种。花侧生于柔软的花轴上,单性,无花梗,具苞而缺花冠,花后或果实成熟后整个花序脱落。

柳树是春天里最美的树木,潇洒迷人,最能表达春意,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柳丝摇曳,柳花可人,千百年来都是文人颂扬的题材。柳花为黄色,花中结子,为柳树的种子,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称之为柳絮。古人诗中的柳花,有花也有絮。

杜甫“雀啄江头黄柳花”,是花;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是絮。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也是柳絮。

唐代岑参《送怀州吴别驾》诗云: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

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

”柳枝黄“为柳花。灞上是汉唐时长安东部,今西安市东,即如今的白鹿原。折柳送友,暮雨停留,与你饮杯饯行酒。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春日送别图。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大概古代远行常走水路,水边多柳,折柳最方便。且柳者,留也。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因此送别诗里常有柳树的影子。

唐代韩翃《送客之江宁》诗曰: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

春水载友人赴任的小舟不要迟了,南下经徐州可观赏漫天飞扬的柳絮。江宁城中,朱雀桥畔,看秦淮河水,乌衣巷里,可探访旧时王谢大家。王即指王羲之。

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里也有柳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代刘克庄《十叠·其七》云:

江左风流属谢家,诸郎如玉女尤佳。
如何雪里同联句,不比梅花比柳花。

这里的柳花指的是柳絮。用了魏晋时期才女谢道韫的典故。

谢道韫出身于江南大家族谢家,其父为安西将军谢奕,公公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叔父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胜百万,战胜了前秦军,功名盛极一时,官居宰相。能与谢家比肩的,则是另一大家族王家,即王羲之家。当时流传“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之说。

《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叔父谢安多才多艺,闲暇常与小辈们围坐漫谈。一日下雪,谢安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受到众人称许。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人称赞才女的常用词语。

折柳意送别,柳花寓有才,都是春日情怀。而我记忆深处,是小伙伴们摘柳条编柳冠戴在头上。

柳花垂落花穗,柳枝清香扑鼻。真是戴一整天都舍不得拿下来。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文末“在看”,让我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