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慢(十三):扬州好,第一是虹桥

 二班毛豆 2022-03-24

春柳依依

三人在琴室喝茶,享受休闲时光。

窗外杨柳低垂,欲沾春水;画舫门前游过,笑声清脆。午后的阳光从树隙照一地碎金,何处悠扬琴声,似穿过岁月。

一时发起呆,不知今夕何夕。

品茗听琴

前文说过,在小金山,西可见五亭桥与白塔,南可见大虹桥和长堤春柳,美景尽收。

这里说的大虹桥,完全可以媲美二十四桥。

接下来就说道说道。

院子里粉月季

康熙年间,文人费轩写了《扬州梦香词》120首,其中《调寄望江南》诗云:

扬州好,第一是红桥,

杨柳绿齐三尺雨,

樱桃红破一声箫,

处处住兰桡。

“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便是说的这座极富诗情画意的红桥,即现在的大虹桥。

红桥建于明崇祯年间,原是一座木板桥,桥上有亭,栏杆漆红色,故名“红桥”。清中叶改为单孔拱形石桥,可以行舟。桥若长虹卧波,故名虹桥。

皇上龙舟可由桥下而过,直至平山堂。乾隆非常高兴,即兴赋诗一首:“绿波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

作诗对乾隆帝来说,那都不是事儿。人家一生写诗4万多首,数量为史上第一人。写得如何?皇上相信笔耕不辍,定有佳作。

说回红桥。红桥本没什么特别,却因几次重大活动而名扬天下。

什么活动?

扬州推官王士祯举办的“红桥修禊”。

“修禊”大家不陌生了吧。前段时间写上巳节专辑,详细介绍过修禊的前因后果。可移步一观,这里就不赘述了。(详见《暮春,有个浪漫节日(三):曲江宴饮   流觞飞花》)

王士祯前文也介绍过(《扬州慢(八):两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年间诗坛领袖,在扬州任官五年。扬州人将他与同在扬州任过职的欧阳修、苏轼并列,建了一座三贤祠作纪念。

大虹桥

1662年,王士祯组织了一批扬州名士在红桥仿兰亭修禊,雅集赋诗。王士祯作《浣溪沙三首》,名句:“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使“绿杨城郭”成为扬州别称。

纳兰性德这次集会作词:“......旧时明月照扬州。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雅集的人还有阳羡词派领袖,人称“江左凤凰”的陈维崧。

两年后,王士祯再次于红桥举办修禊,写了《冶春绝句》二十首,诗云: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

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王士祯说:“红桥即席赓唱,兴到成篇,各采其一,以志一时盛事,当使红桥与兰亭并传耳。”雅集的诗作,后编成《红桥唱和集》,大有当年王羲之兰亭修禊的做派。

此次活动,不仅有诗文酒会,还建立了一个诗会组织,就是在扬州享有盛誉的“冶春诗社”,其诗风流韵三百余载。


如今的大虹桥

二十多年后的1688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红桥又发起了修禊活动,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孔尚任非常仰慕王士祯,他在扬州治水时,效仿王士祯举行了一次红桥修禊。这次参加雅集的人来自八省,又称为“八省之会”。

他在《红桥修禊序》中记下了这段雅事:“至三月三日,天始明媚,士女祓禊者,咸泛舟红桥,桥下之水若不胜载焉。”

桥上风景

1738年10月,乾隆年间的布衣诗人厉鹗也倡导了一次秋天的红桥修禊。

这次有首诗一下出了名,便是汪沆的《红桥秋禊·咏保障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前文说过,这便是瘦西湖名字的由来。

乾隆年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数次举行红桥修禊,当时的名士如袁枚、金农、郑板桥、厉鹗等,均曾参与。

最有名的是1757三月三日上巳节那次。参加此次修禊活动的不仅有名士如郑板桥、高风翰、汪慎等,且邀请大江南北、海内鸿儒雅集维扬,吟诵者达7000余人。

据说卢见曾还独创了“牙牌二十四景”,把瘦西湖二十四景刻在牙牌上,与会者依次取牌,根据牌上风景吟诗,作不出者当场罚酒,气氛热烈。

这次红桥修禊最后编成诗集300余卷,并绘《虹桥览胜图》以记其胜。此次修禊活动成为扬州文化史上一座丰碑。

1972年,为方便车马行人,虹桥改建,将单孔为三孔,称为大虹桥。

一座普通的桥,因文化活动有了价值。风景还是那个风景,是人赋予其意义。

“哟,三点了。”华提醒道。

下午还要去何园,遂起身出门。车停西门,仍走西门出园。

湖上泛起水雾,飘落了几点雨滴。王士祯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是也!

三人紧步往西门而去。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文推荐:扬州慢(十二):闲逛小金山   慢啜绿杨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