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瓜果(九十九):癞葡萄

 二班毛豆 2022-03-24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靠东南角,有一棵癞葡萄,似乎也没怎么打理,自己顺着墙攀起藤,长得很茁壮。

夏天癞葡萄开小小的黄花,藤蔓上结出一个个青绿色的果,鸡蛋大小,两头尖尖像纺锤,外表疙疙瘩瘩,麻麻癞癞,故而名曰“癞葡萄”。

天气渐热,癞葡萄慢慢变黄,直至金黄,果皮如蜜蜡般温润,金铃铛般摇于浓荫绿叶间。忽然有一天成熟到炸开,便摘下来,里面是一颗颗蚕豆大小鲜红软软的瓤,很甜,很甜。

癞葡萄熟了

癞葡萄又名锦荔枝、金铃子、癞瓜、小苦瓜等,葫芦科苦瓜属,产于中国江南一带,生长在热带及温带地区。

我的家乡没有苦瓜,第一次在深圳吃苦瓜闹了笑话,以为是菜坏了。直至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苦瓜熟了里面的籽也跟癞葡萄一样是甜的,这才恍然大悟,疑心癞葡萄的皮也是苦的。

南方的苦瓜是菜,青时摘下,味苦;癞葡萄是水果,籽甜,谁也不会想到吃果皮,因而不会将二者联系到一起。

其实古籍里对癞葡萄都有详细记载。

明代的《救荒本草》记载:“锦荔枝又名癞葡萄,救饥时采黄熟者食瓤。”并描述它“结实如鸡子大,尖鞘纹绉,状似荔枝而大”。十分形象。

《本草纲目》描绘赖葡萄:“五月下子,出苗引蔓,并如葡萄而小,七八月开小黄花,五瓣如碗形,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瘭如癞及荔枝壳状,熟则黄自裂,内在红瓤裹子,瓤味甘可食,其子形如瓜子”。

癞葡萄有清热解毒,消火降火的功效。

《滇南本草》曰:“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曰:“锦荔支(枝),一名癞葡萄,元时名红姑娘,即《诗》所云苦瓜也......瓜味微苦,小熟之,调以姜醋,可为蔬,清痰火,和肉煮食亦佳,其中肉赤如血,味甘美。”

清代《随息居饮食谱》载:“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在古代,癞葡萄是宫廷贡品之一。

《群芳谱》里,说了这样一段故事:

宋仁宗时期,北宋著名宰相四川人陈佐接母亲入宫,仁宗母亲李太后赐一盘锦荔枝与陈母品尝。陈母从未见过,遂连皮带瓤一同食尽,引来宫中侍女嘲笑。陈母从容道:她生陈尧叟前曾梦见食用此物,后来果然得子,一年后再次梦见食用此物,又生下了,七年后三子陈尧咨出生时也做了同样的梦。

听完陈母这番话,从皇后到整个后宫都开始连皮吃锦荔枝。当时宋仁宗还没儿子,之后果然得了两个儿子。”时仁宗尚无皇嗣,于是皇后及宫人相率竟食,后举皇子二人。

为什么后宫这么信奉陈老太太的话?

因为这位陈母不是一般人。她生的三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堪称史上最牛三兄弟。老大陈尧叟二十多岁就中了状元;老二陈尧虽然只中了进士,但仕途最为辉煌,官至宰相;老三陈尧咨就是欧阳修《卖油翁》里的主角。陈尧咨自幼聪慧,射箭技术高超。一次有个老翁看后不以为意,说不过手法熟练而已。陈尧咨不服气。老翁遂在葫芦口上放一铜币,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钱却没有湿。陈尧咨惊呆了,老翁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自此陈尧咨勤奋用功,最后也中了状元。

癞葡萄不仅是宫里佳果,民间也很流行。

《金瓶梅》第四十九回里,西门大官人设宴款待胡僧,其中写道:

”随即又是两样添换上来:一碟寸扎的骑马肠儿、一碟子腌腊鹅脖子。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红李子。落后又是一大碗鳝鱼面与菜卷儿,一齐拿上来与胡僧打散。“

书中称癞葡萄和流心红李为两样艳物,可见是时兴的果品。

清代文人叶申芗有首《减字木兰花·锦荔枝》:

“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

但求形肖,未必当他妃子笑。藤蔓瓜瓤,岂是闽南十八娘。”

读这首词,总让我想起小时候那挂满癞葡萄的小院。

阳光洒满一地,坐在小板凳上,剥开癞葡萄,一颗一颗扣着吃,满嘴通红。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人间瓜果(九十八):五味子

视频推荐:中国最有特色的傈僳族古寨

跬步之行

昨日睡觉时间:00: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