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继亮原创丨清明话柳(散文)

 真言贞语 2022-03-24

清明话柳

文/刘继亮

我的家乡有清明节插柳的习俗,就是每到清明节,家家都会折两条新鲜柳枝插到房门两侧,这时的枝条刚长出嫩绿嫩绿的柳叶,并散发着柳树特有的淡淡的青香,与村旁的遍地黄花和河边那些盛开的迎春花遥相呼应,村居、花开、河湾、摇柳、燕鸣、春耕……组成一幅绝美的乡村春光图,那时:家家门前柳丝飘,处处红绿燕归巢,暖风吹拂袭人醉,惜春备耕乐逍遥。

据长辈们讲清明节既是祭祀的日子,又是鬼出没的时节,插柳便可以驱鬼辟邪保护家庭平安,于是便有“清明不插柳死后会变狗”的偈语。其实,清明节插柳更多的是人们对大地泛绿、喜迎春耕和新年祈福的表达形式,是对春天的一种寄托。几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现在家乡还有没有插柳的习惯,但杨柳的翠绿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是越加清晰而明确,以至于我对杨柳有种情不自禁的钟爱。

杨柳又名柳树,是极其平常的一种硬杂木树种,虽非名贵,却因其柳丝飘垂,木质坚硬,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杨柳无须精心栽植,春天折段柳枝往土地中一插便能开枝散叶,成荫成林,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便是对其朴素刚毅生命力的写照。

杨柳是北方返青最早的一个树种,是春暖的信号,古人对杨柳有“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的赞誉。每年立春节气一过,条条柳丝便渐渐变绿,并在抽丝发芽中随风摇摆,同桂林漓江岸边的凤尾竹形成南竹北柳同报春的景象,这时的大江南北:漓水长岸凤欲飞,漠北河开绿柳挥,风吹雨洗藏傲骨,坚韧飘逸遥相随,东南西北复飞燕,春夏秋冬雪融水,安知谁绿江两岸,竹柳摧花报春归。

故乡的村旁有一条小河,河两边栽着两排整齐的柳树,每棵杨柳的中间还长着一墩墩迎春花,春天一到河畔花开柳绿,那里便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呼吸着淡淡的花香,沐浴着暖暖的春风,观看并陶醉于随风飘逸的柳丝和结满黄花的迎春,有时顺手折下一段柳枝,用手一拧,抽去硬硬的柳骨,用小刀裁去管状的两头,再捏扁一头,精致的小喇叭便做成了,同去的伙伴人手一个,高音的、低音的、沙哑的,虽没有悠扬的旋律,却都尽情享受着这春天的滋味,这也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杨柳不仅是春天的骄子,也是情感的诠释。宋代诗人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是借助对杨柳的描写,来表达对深爱之人的伤感与思念。同时,柳丝依依又是朋友挥手惜别的深情寄托,可谓:折柳送别,依依不舍,唐朝诗人杜牧有:“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诗句来借柳枝抒情,亦有隋朝诗人“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依依惜别的情景交融。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印象深刻的折柳送客画卷,亦是借柳达意,寄托友谊的再次成功创意。

我喜欢杨柳低垂和顺,潇洒飘逸的青春活力,喜欢杨柳枝条舞动,迎来送往的热情奔放,更喜欢毛主席笔下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气度。

【作者简介】刘继亮(男),1962年出生,山东淄博退休干部,山东曹县人。喜欢诗歌、散文写作,在职期间有少量写作,参加过《鸭绿江》诗歌函授班学习,在报刊先后发表作品十余篇,2020年年初退休前后,创作诗歌、散文一百七十余篇;2020年参加威海那香海征文比赛,有六篇获得优秀作品奖;2021年参加威海那香海征文活动有四篇获优秀作品奖;2021年5月《山路石韵》诗歌散文集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