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二,阴阳)2.19 以情胜情治疗方法运用

 昵称1Z7nN02j 2022-03-24

宏五学堂 2022-02-26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二,阴阳)2.19 以情胜情治疗方法运用音频:00:00/08:53

图片

图片

(十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这句经文阐述了形体、精气不足的治疗原则,即形体瘦弱的要补之以气,精血津液不足的则要润之以味。张介宾《类经》注∶"以形精言,则形为阳,精为阴;以气味言,则气为阳,味为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故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精不足者,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之。阳性暖,故曰温,阴性静,故曰补"。

《本草纲目医案探析》、《历代名医医案精选》等载有相关案例,如∶"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予为南洋节度,年七十有五,越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服乳石补药,百端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李摩诃,知予病状,遂传此方并药。予初疑而未服。摩诃稽首固请,遂服之。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效。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用破故纸十两,净则去皮,洗过曝,捣筛令细。胡核卿二十两,汤浸去皮,细研如泥。即入前末,更以好蜜和,令如饴糖,瓷器盛之。旦日以暖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便以饭压。如不饮酒人,以暖熟水调之。(《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补骨脂》)

按语 内有阳气衰竭,外有卑湿所犯,故诸疾俱作。景岳云∶"多虚者,气在正气,培之不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方中"破故纸属火,收敛神明,能使心包之火与命门之火相通。故元阳坚固,骨髓充实,涩以治脱也。胡桃属木,润燥养血。血属阴,恶燥,故油以润之。佐破故纸有木火相生之妙"。(《本草纲目》)更以好蜜补气、润燥、培补后天,以增强补益之效。

o

时康祖大夫,病心胸一漏,数窍流汁,已二十年。又苦腰痛,行则佝偻,形神憔悴,医不能治。通判韩子温为检惠方,得此方(鹿茸、炮附子各二两,盐花三分,为末,枣肉和丸为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令服。旬余,,腰痛减。久服遂瘥;心漏亦瘥。精力倍常,步履轻捷。(《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附子》)

按语 久漏不愈,正气已虚。腰痛,佝偻,肾不主骨。《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衰则补之",张景岳亦云∶"形不足者,阳之衰也,非气不足以达表而温之。"故用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炮附子补火助阳,以消阴翳。用盐花者,取其味咸入肾,坚肌骨。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建康道按桑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语,时来时去,约半载有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院,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媵理,又灸气海,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肉;又灸三里,为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再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于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病气时减,数日气得平复,逮三年,肥盛倍常。或曰;世医治虚劳病,多用苦寒之剂,忌用甘寒之药,羊肉助热,人皆忌之,令食羊肉粳米之类,请详析之。予曰∶《内经》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

《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以甘泻之。"若以苦寒泻其土,使脾土愈虚,火邪愈盛。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先师亦曰∶人参能补气虚,羊肉能补血虚,虚损之病,食羊肉之类,何不可之有?或者叹曰∶洁古之学,有自来矣。(《卫生宝鉴·劳倦所伤虚中有寒》))

按语 虚中有热的表现是形瘦纳呆,四肢困倦,胸满气短,五心烦热,咽干颊赤等,火热伤气,故治宜甘温除热,补气升阳。灸中脱、气海、三里,佐以食疗,经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粳米养胃气,羊肉补血虚,病气减而正气复,故能肥盛倍常。《历代名医医案精选》)

(十二)"因势利导"治则的运用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著《伤寒杂病论》而为后世垂范。干今所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者各种治病原则,皆本于《内经》,尤以本篇所载"因势利导"的运用最为突出。如"汗而发之"应用于在皮、在表之病,张仲景凡用汗法,必以有表证存在,《伤寒论》51 条云∶"脉浮,病在表,可发汗。"根据病情分别设有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等方。

"其高者,因而越之"∶

实邪停于上焦,应用吐法上越而出。仲景书中论及吐法虽仅数条,却明确地指出了邪气所在部位,病邪性质及临床症状特点,并以瓜蒂散为催吐代表方剂。《伤寒论》171条云∶".…·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邪)也,当吐之,宜瓜蒂散。"实邪位居胸中,因其"高"而用吐法,其配伍正是运用本篇前文所说"酸苦涌泻为阴"之理,而以味苦之瓜蒂,味酸之赤小豆组成。

《奇症汇》记载了相关的案例。华佗云∶"有一人患头面肿大如斗,看人小如三寸,饮食不思,呻吟如睡,此痰也。用瓜蒂散吐之,而头面之肿消;又吐之,而见人如故矣,后用人参白术散三剂而愈"。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诸肿候"说∶"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壅结皆成肿也。其风邪所作者,肿无头无根,浮在皮上…不赤不痛","其寒气与血相搏作者…色赤肿痛。其热毒作者…但急肿……壅则为脓。"头面肿大,如为红肿,则有湿热时毒、风热上攻和中毒三种证型,多主热证实证。前者为毒火上攻,次为风热入侵、卫气被郁或嗜食膏粱厚味、复感风邪、风热相搏,再次为误食野菜或其他有毒食物史,治疗可用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加减。

头面肿大如无红赤,如本条所述"肿大如斗,看人小如三寸",说明肿无头无根,眼皮也肿,"饮食不思,呻吟如睡"是说不赤不痛,而且有湿阻中焦之证,这是风邪与湿热相搏。邪在上,因而越之,用瓜蒂散而取初效,后用人参白术散健脾利湿收功。《丹溪心法》认为"头面肿大"乃"湿热在高巅之上",与此有相似之处。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