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三,素问•宣明五气)3.4."邪入于阳则狂"

 昵称1Z7nN02j 2022-03-24

宏五学堂 2022-03-03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三,素问·宣明五气)3.4."邪入于阳则狂"音频:00:00/05:22

图片

图片

(三)五脏精气相并的临床表现

五精所并,诸注不一。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认为心肾有上下相并,及肺肝脾相克而并;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认为凡并均是本脏虚,余四脏均来并;张介宾《类经》、王冰次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则认为凡精气并干本脏,则本脏气盛,而被克之脏受害现其神志。上述诸说皆有其合理性,就本篇所论相并所表现的情志,有多种形式,有本脏自盛者,有相互克制者,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临床不可执一而拘。

(四)五脏化液的原因

五脏化液是指五脏接受水谷精微,化生滋养外窍的津液。需要注意的是,涎与唾,一出于脾,一出于肾,因脾脉、肾脉皆出于舌下,故涎、唾俱出于口而滋润口腔,助食物下咽。两者相似而又有别。一般来说,唾出之物为唾;流出之物为涎。临床从病理而论,脾虚湿盛口多流涎,肾阴不足,常口舌干燥,唾液缺乏。

以下分别为"脾为涎"和"肾为唾"案例∶

"脾为涎"

患者吴某,男,11岁,1975年冬季诊治。家长代诉∶此儿在2岁时曾患脑炎,病愈后遗有语言不利,口角流涎,量多而清稀,终日不断,衣襟尽湿。兼见面色苍白,形体较瘦削。舌质淡,苔薄白。

证属∶气虚,治以两补心脾之法,予四君子汤加味。炒白术 6g,党参8g,云茯苓10g,炙甘草 5g,桂枝4g,石菖蒲6g,6 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后患者流涎已除。

分析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患儿涎液清稀,加之病程已久,面色苍白,当属脾虚之症无疑。因其尚有语言不利,而"心主舌",故在四君子汤补脾气的基础上,加用了通畅心脉、开心窍的桂枝、蒿蒲。从疗效来看,其口涎已除,正是脾气得复的例证。【浙江中医杂志,1986,(1)∶21】6

医案举例

"肾为唾"

(郑秀岭医案)患者孟某,女,21岁。5年来每多唾涎,初未以为病,近唾涎日渐增多,片刻即唾涎盈口,,唾于地则成一滩。面色胱白,畏寒怕冷,腰痛不适,小便清长,大便潇薄,舌淡苔滑,脉来无力。

处方 熟地10g,山萸肉10g,泽泻10g,丹皮 10g,藿香10g,佩兰10g,益智仁10g,附片6g,肉桂6g,怀山药15g,茯苓12g。水煎服。3剂后,唾涎大减。又3剂,,唾涎告愈,且面色红润,腰痛、畏寒皆愈。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分析 综观证候表现,乃肾阳不足,火衰水寒,津不布化所致。故以肾气丸加芳香化浊、摄津固唾之品治之。【浙江中医杂志,1986,(1)∶21】

(五)"邪入于阳则狂"

"五邪所乱"的意思是指邪气扰乱五脏经脉而引起的阴阳失调的病证,"邪入于阳则狂"是指邪入阳经则为热邪,阳热炽盛,痰火内生,上扰神明,神刮无主的意思,《内经》中的类似描述还有很多,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阴静阳燥"、"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急,并乃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均属于此类病证。

《古今名医案例赏析》中记载了此种病证,试举一例如下∶

(罗天益医案)罗谦甫治一例,病五七日,发狂躁乱,弃衣而走,呼叫不避亲疏。罗诊之,脉得六至,数日不大便,渴饮(羊)乳,罗说∶北地高寒,媵理致密,少有病伤寒者,然北地在夏初之时乍寒乍热,因此触冒寒邪,失于解利,转属阳明证,胃实谵语,又食羊乳以助其热,两热相合谓重阳。《难经》说∶"重阳者狂",阳胜宜下,急以大承气汤一两半,加黄连二钱,水煎服之,当夜下燥屎舒行,得汗而解,次日身凉脉缓而愈。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