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之战时,倘若刘备当时带着诸葛亮随行,结局会不会大不一样

 青史如烟 2022-03-24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刚刚称帝的昭烈皇帝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报义弟关羽身亡之仇,毅然发倾国之兵,东进伐吴。

一时间,蜀国精锐尽起,数万大军水陆并进,来势汹汹。

危急时刻,东吴孙权拜陆逊为大将军,发兵抵御。

双方相持数月,最终东吴凭借着一把大火,在夷陵猇亭一带大破蜀军。

这场三国时代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同时也是奠定三国版图的大战,终于落下了序幕。

蜀国彻底失去了荆州战略要地,主要势力范围只剩益州和汉中,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中描述的跨拥荆益、复兴汉室的战略构思,自此沦为空想。

此战让刘备深以为耻,自觉无颜再回成都,随后,他收拢残兵败将,驻跸永安。

次年,刘备撒手归西。

诸葛亮听闻蜀国战败之后,不禁仰天长叹:

法正若是活着,必然能阻止主公去攻打东吴。即便去打,夷陵之战也必定不会陷入倾覆和危险的局面。

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 ,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当年诸葛亮曾为法正不能随军,深以遗憾。然而,后世更多的人,却对当年诸葛亮本人没有随军伐吴,纷纷扼腕叹息。

在许多人的眼里,智慧如诸葛孔明先生的他,倘若此番跟随刘备一起南下,历史有很大可能会在这里发生急转弯。

那么,当年诸葛亮如果真的跟着刘备南下的话,这场仗真的能打赢吗?战无必胜,赢虽然不一定会赢,不过,诸葛亮要是去了的话,大概率不会出现惨败的情况!

我们先看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犯下的错误:

  • 因怒兴兵,急于复仇。

  • 将帅乏人,人才一般。

  • 不听劝谏,一意孤行。

再看看刘备当主帅的战绩,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属于典型不会打仗的人。不开玩笑地说,刘备就倾向于一个常败将军,史书上“先主败绩”几个字就出现频率很高。

但就这么一个常败将军,却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基业,无他,有卧龙耳!

诸葛亮何许人也,躬耕于南阳的一条“卧龙”,常自比于管仲乐毅,军事造诣非常深。

首先,诸葛亮几乎是天生就能带兵打仗的,统帅能力很强,而且能攻能守,战绩不错。

蜀国总计只有十万大军,而在诸葛亮数次出祁山的过程中,一般都只带五万人马左右,魏军西捶可是常年有超过十万的防御兵力,也就是说蜀军的兵力每次都不到魏军的一半。明明看起来蜀国军队是寡不敌众,而且属于攻方,但是诸葛亮偏偏跟开挂似的,每次都打出了以强凌弱的姿态,压着魏军打。

其实,魏军也不是一味防守,每次也试着去进攻蜀军,可是一对阵就吃亏,一攻坚就打不下来,还总是中诸葛村夫的诡计,连司马懿这等一流统帅也屡次吃苦头。打到后面没有脾气,直接龟缩。

其次,诸葛亮非常擅长于指导制造营垒。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军撤退仓促,司马懿得以看到诸葛亮留下的营盘及防御工事后,曾感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的奇才。

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谷甚众。帝审其必死,曰:“天下奇才也。”

要知道,陆逊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原因乃是利用刘备重兵顿挫之后,军锋锐气消磨,不得已回营坚守,出现了七百里连营的重大缺陷,最终定计火烧连营,从而一举击败刘备。

诸葛亮如果同去,那肯定能极好地利用地利,即使使用连营之法防守,营与营之间也肯定能实现犄角相错,互相支援,防御缺陷一定会被提前预算好。

这样,陆逊火烧连营的计谋必定无法得到实施。毕竟在“天下奇才”诸葛亮指导之下建设的营垒,不至于出现太大的bug。

同时,诸葛亮特别擅长于打埋伏。在六出祁山中,曾射死张郃,计斩王双。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陆逊想要乘胜追击的话, 自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属不属于肉盾型选手。

当然以陆逊的性格,没有万全的话,自然不会随意出击,特别是遇到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那估计战场上大家都会很小心,不会随意浪战。

即使蜀军出现交锋失利,被吴军占了上风后败退,陆逊也无法狂追猛打,因为诸葛亮已经留了后手,所以蜀军也不会出现一下子就崩溃的局面。

也就是诸葛亮说的,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即便还是会失败,但是既不会倾,也不会危。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诸葛亮的心理素质非常好。即算是马谡失街亭,制高点和枢纽要地失守,全局呈现土崩瓦解的危险,他也能全师而退。

刘备在火烧连营之后,聚兵于马鞍山,然而这场聚重兵防守的战斗最终却以惨败告终,战场防御支点的失去,使得蜀军瞬间土崩瓦解。

没有缺粮,也不是兵力不足,大本营居然轻易被攻破,足以说明刘备在处于劣势时统御部队进行防守的能力不够,他明显缺乏安抚人心的能力,没有做好充分的战场动员力度,最关键的是,在马鞍山之败后他完全乱了方寸,部队居然被打散了。

诸葛亮要是在,他凝聚人心的力量肯定能更好,即算失败,他也能把败军带好,选好正确的行军路线,徐徐撤退。

诸葛亮绵密的性格会尽力弥补刘备急于复仇的浮躁心理带来的军心躁动,急于立功,善于政工工作的他肯定能营造一个稳定的军队氛围。甚至会采纳黄权的建议,水军先驻留江州,作为后援部队,适时而动,成为决战时刻的一支生力军。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备和诸葛亮属于珠联璧合。

诸葛亮被称为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个典型的正人君子。战略上强大,但是他做人做事太光明正大,具体策略上往往有点畏首畏尾,因为他确实不够阴损,也因此他看人还不够准。

但是,刘备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老大,他能够笼络各色人等,最重要的是,刘备看人用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能够弥补诸葛亮的不足。跟随着诸葛亮学习的门生马谡在夷陵之战中就不可能得到重用。

加上刘备率领的可是一只先打赢刘璋,前不久又大败曹操的百战之师,虽然没有名将,但是宿将如冯习张南傅彤等等还是不少,这支军队有了诸葛亮这个大脑后绝对非常强大。

但是,你要说诸葛亮加刘备就一定能够打赢陆逊吗?未必,要知道陆逊可是吴国自周瑜之后最厉害的统帅,他堪称一个战场机动防御大师。

特别善于利用地形,心理素质极好,而且善于揣摩敌军将领的心思,尤其耐得住寂寞,往往消磨敌军斗志,然后相机寻找破绽。

作为一代儒将,陆逊虽然还年轻,但他的谋略已经十分老到,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果断命令吴军让出几百里山地给刘备,拉长蜀国补给线。同时,他坚守营寨不出,避开刘备大军初来犯境时的锐气。

而且,他得到了吴主孙权的绝对信任,虽然资历不够,但是却能忍辱负重,尽力化解大军内部统兵大将的求战心理,最大程度上团结吴军,这样一个对手不会那么轻易被击败的。最关键的是,东吴孙权在干掉关羽后做了各项政治军事准备,甚至迁都鄂州,而鄂州离夷陵主战场相对于千里之遥的成都当然近得多,一旦战场出现任何状况,孙权随时都能率领主力增援,堪称陆逊前线军团的巨大后盾。

反观蜀军,虽然是一只曾从荆州远征过西蜀刘璋的部队,近期战绩更是辉煌。刘备出征的时候也带上了卧龙,但出川口之后大本营相隔千里,怎么看都是孤军深入。

不过即使悬师远征,毕竟荆州属于刘备故地,还不至于很不熟悉。但是粮道太长,一字长蛇阵弱点明显,肯定需要分兵驻守,可以被吴军攻击的破绽实在不少,这是诸葛亮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对战陆逊,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有小胜败,不会有大的输赢。

极有可能的结果是,蜀国凭借着百战之师,先期小胜,后面形成相持,而后吴国提出议和。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如同诸葛亮历年北伐的结果一样,蜀汉无功而返,刘备虽然没有惨败,但是也无法奈何陆逊大军。

最终昭烈皇帝还是只能望洋兴叹,最终退回成都。然后在诸葛亮尽力斡旋的努力之下,吴蜀形成彼此罢兵并互不侵犯的和议,虽然在刘备有生之年无法再次联盟,却也达成了联合攻魏的默契。

随即,极有可能开启一段先主兵出祁山的全新篇章。三国时代,或许又会出现一段不一样的历史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