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曹进勇作品 | 竹沟水

 梅雨墨香 2022-03-24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初春时节,水利部门和县作协联合组织我们到竹沟镇采风,主要参观水利建设项目。

竹沟因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被誉为“小延安”,而闻名于世。我多次到过那里,瞻仰竹沟革命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一说去竹沟,我便心潮澎湃,想起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想起八十多年前战争时代的峥嵘岁月。

竹沟镇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城西35公里处,面积187平方千米,35000多人。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依仗自身地域优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卫生乡镇和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竹沟镇地处桐柏、伏牛两山余脉,河流较多,有臻头河、竹沟河、杨庄河,韩庄河、陈楼河、鲍棚河、前城河、酒店河等,总长98.5千米。市县水利部门把竹沟镇的水利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大项目投资,疏通河道,加固堤坝,绿化河岸,兴建水厂,成效显著。

八点半,我们开车从县城出发,顺着334省道一路向西。女儿大学在南阳读的,这条路我没少跑。那时候路面是柏油铺就的,有许多坑洼,车跑不起来。现在新修的水泥路面,平坦光滑,车速可达八十码以上。近几年,农村公路建设比较好,不要说省道、县道,就是村道组道都硬化了路面,四通八达,出行极为方便。阳春三月,万木复苏,田地里的麦苗翘着头生长,山上树木有了绿意,玉兰花开,一派生机勃勃。不过天不作美,阴着大脸,刮着冷风,温度低得如同年前年后,穿得薄的行人瑟瑟发抖。坏天气并没影响心情,我们兴致勃勃地谈论文学,讲着竹沟的过去和现在。

车到一个村庄,往右手的小道上拐,五六分钟后,来到龙山口水库。我们下车,走上高高的大坝,观看水库。大坝建在两山之间,东南西北走向,南段是龙山,北端为虎山。往东北看,明明亮亮的库水,望不到头,远处隐约有连绵的山峰。库水很是清澈,在风的吹动下,一波波荡漾。两山之口,风似乎比别的地方大,也很阴冷,不少人缩着头,抱着把。听水利局的同志讲,这座水库始建于1958年,2011年曾除险加高,控制流域面积达到11平方公里,库容61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防洪和灌溉。我问,应该叫龙虎水库呀,咋会叫龙山口呢?他手一指刚才经过的自然村,说,那个庄子叫龙山口。我说,这两座山的名字倒有意思。他说,过去每到汛期,两山间河道狭窄,水势浩大,像龙虎斗,当地人便叫它们龙山虎山。他手指着西南边又说,大雨过后,这很多亩田地一片汪洋。六十年前,政府修建这座水库,把水蓄起来,河水再不像猛兽一般胡冲乱撞,再也淹没不了庄稼。干旱的时候,又能进行灌溉,一取两得。一个文友问,水库里有鱼不?他说,水库的养殖,承包给私人了,里面养了好多种鱼,把养殖和垂钓结合起来,一年挣不少钱哩。我随几个人顺着北岸的小路走了一段,水里还真有鱼游动,不时弄出水响。山上的野草已经返青,有的还开着白色红色的小花。这里风景秀丽,有山有水,等哪天晴好,又得空闲,一定拿着杆子过来钓一天。离开的时候,我有点依依不舍,不住地回头看。浮想联翩,两座山早已没有龙虎性情,倒像一对老夫妻,库水好似一群顽皮的孩子,看着面前儿女嬉动,他们脸上呈现出慈祥的笑容。

车往镇上开,到了竹沟河西岸,大家下去观赏。岸边修建很好,地砖整齐,竹树翠绿,亭阁古朴。竹沟河好似随风飘飞的一条彩带,自西北流向东南,在竹沟街绕个半圆形的弧度,再摆向东南,蜿蜿蜒蜒,越流越宽。它是臻头河上游最主要的支流,发源于确泌交界的山区。地是依河命名,还是河依地命名,不得而知。我们站在河岸俯瞰,河底河坡全都用石头水泥砌成,像刚刚化妆打扮的新娘子,漂漂亮亮,赏心悦目。有条拦河坝,把河水拦住,三四十米宽的水面平静如镜。往北看,新阳高速像一条巨龙,横跨竹沟河。东北处,建盖一片住宅楼,一座挨着一座,整整齐齐,宏伟壮阔。据水利局的领导讲,经过多方协调,竹沟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投资9660多万,新建钢制翻板坝5座,新建湿地公园5处,实施镇区段堤防、景观桥、截污、清淤、毛石砌坡、绿化等工程,去年刚刚竣工。竹沟人朱老师说,竹沟河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巨大作用,操练兵士,伏击敌人,传递信息,是条革命河。他小时候,它就是一条草河,水流不大,杂物漂浮,惨不忍睹。经过综合治理,现在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看着特舒服。一早一晚,不少人漫步河边,消除疲劳,放松心情。总有跳广场舞的,音乐铿锵,舞姿优美,成为小镇的一抹独特风景。目前国家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搞环境整治,让农村面貌大变样,山岭河渠,地边田头,房前屋后,整齐清洁,青绿如画。竹沟河就是环境整治的典范,河道治理和河岸绿化都很到位。

第三站到竹沟水厂参观。感到疑惑,我们刘店人吃的是薄山水库的水,竹沟离薄山还近些,怎么建有水厂呢?水库建在竹沟河上游的西岸边,地势较高,有一片树林。水厂大门前,刚栽种的果树高过腿膝,品种多样,苹果、梨、桃树等。走进水厂,地面整洁,花坛错落有致,有几株腊梅开着红花。水厂的讲解员是个身材不高、胖乎乎的女孩,拿着扩音小喇叭,普通话很标准。她领着我们看正在运转的设备,讲自来水的制作流程。从竹沟水库抽上来的原水最先储存在原水罐里,沉淀大泥沙颗粒,缓冲水压。增压泵把水压进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和钠离子软化器里,再经过精密过滤器和反渗透机,然后进行臭氧杀菌,就变成纯净水了。她说得简单,我们听着糊里糊涂,脑海里怎么也不能浮现整个制作过程。有人问,现在供水了吗?她眉毛一挑,很自豪地说,去年就开始供水了,竹沟、石滚河、瓦岗三个乡镇都吃我们的水。又有人问,啥价呀?她笑着说,这是县水利局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投资一个多亿,让老百姓“有水吃”向“有优质水吃”转化。我们只收个成本费,三块钱一吨。是便宜,我在县城住的小区,水费都收到四五块一吨了。我问,老百姓打个井就能吃水,乐意掏钱买你们的水吗?她一笑俩酒窝,说,现在农村富裕了,老百姓也讲究生活质量了。地下水不太纯清,杂质多,长期饮用容易患病。她说得一点也不假,能吃上纯净水,花点钱也值。如今农村人出去打工,一天几百块,也大方起来,愿意在子女教育、提高技能和饮食安全等方面花钱。走的时候,讲解员热情地把我们送到大门口,指着果树说,欢迎明年再来,请你们吃水果。我们爽快地答应,并祝愿她越长越漂亮,水厂越办越好。

彩云谷位于竹沟镇西北六里处,景区内有大小山峰二十多座,高高低低,连成一簇。往那里去的时候,我就兴奋地想,彩云谷,这名字咋那么富有诗意呢?不由得让人想到天上的彩云,飘逸浮动,五彩缤纷。到王富贵村,车停在乐乐山庄前。我一下去,就看见西边有棵粗大的黄连树。走近一看钉的牌牌,不觉吃了一惊,树龄竟有一千一百多年。树干有枯洞,西边的主枝杈断秃,东边的枝杈倒生气勃勃。从这棵树上推断,王富贵村有上千年的历史,彩云谷更加久远,亿万年都有可能。树东的平地上立着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纹路繁多,真像雨后飘动翻滚的彩云。我不以为然,心里暗想,不定是从哪里搬过来装点门面的石头。

顺着山庄东边的小路往前走,一入谷口,就见长长的胶质栈道往北延伸。东谷坡的石头上打着短粗的水泥柱,栈道基本上悬空着。水利局的人说,这是刚刚铺上的栈道,有好几里,末端正在施工。这种新型材料,既轻便又耐用,不像木头板容易腐烂。也可能是天冷的缘故,谷中游客不多,稀稀拉拉。同游的文友大部分走栈道,我和几位老师走西谷坡的小路。谷底水面两三米宽,缓缓流动,可能是上游在安装栈道,水有些浑浊,不那么清透。我望着前方问,谷底咋没石头呀?也没见彩云石。朱老师说,你莫急,往前走。我们又走了不长的一段,景象壮观起来,谷底满是石头,横七竖八,而且全是彩石,五颜六色。水清澈多了,在石上流,淙淙有声。一个个小潭里,长着水草,虽是初春,竟有小鱼游动。路不好走,我们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往前去,目不暇接,看石头的纹路,如云似霞,弯曲缭绕,千奇百怪,有的像奔跑的马羊,有的如堆积的棉花,有的似开放的花朵。大自然真是能工巧匠,在那么多石头上绘出彩画,让人惊叹不已。

黄老师五十多岁,不但善于舞文弄墨,而且见多识广。我问他,这石头为何会成为彩石呢?据他讲,天然彩石是由于地壳变化中熔岩挤压后,经过千万年钙化而成的,时间越长,色彩越丰富。七彩石属于稀有的黄岗岩石种,花纹奇异,形态万千,往往被人收藏。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后周时期,一个山西永济的女子京娘,随父母到曲阳烧香拜佛,遭到土匪抢劫,被宋太祖赵匡胤救了,两人结为异性兄妹。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回家,走到彩云谷,水流湍急,六次背她不能越过,感动上苍,命成千上万的各色仙鹤铺成一条七彩路。他们渡过后,仙鹤们却贪恋美景,化作彩云落于谷内,天长日久,形成七彩石,彩云谷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我不太喜欢赵匡胤,柴荣跟他是磕了头的把兄弟,加封他为殿前都点检,而他却忘恩负义,半推半就地黄袍加身,逼迫恭帝禅让皇帝位。他很有计谋,杯酒释兵权,轻而易举地夺去大将们的兵权,不得不让人怀疑陈桥兵变就是在他的暗中授意下发动的。人生在世,一旦为了私欲而不讲情义,还有多少人格可言。

大概走了三四里地,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抬头远看,只见一堵天然石坝拦谷而卧,水流成瀑。我紧走几步,攀石而上,站在无水之处。瀑布薄,水面宽,清明如空,流声却很响亮。现在还是枯水期,如果是汛期,尤其是大雨过后,溪水汹涌,瀑布激越,那景象是何等壮观,摄人魂魄。

栈道从西坡架起,往北继续延伸,大有无穷无尽之势。我问往前还有多远?朱老师说,远着呢,还有五六里。我又问,上面有泉吗?他说,彩云谷里的水主要是山上的雨水汇流而成的,当然也有泉,有山就有泉嘛。现在水小,如果到了夏季,雨水丰沛,溪谷荡漾,水汽蒸腾,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斑斓,那才是名副其实的彩云谷呢。我好奇地问,这河谷走到头都有啥?他指着最高处,上面有个黄石头村,海拔六百米,是驻马店最高的自然村。有几户人家,种一种珍贵猴米,味道特香,米粒上有两个红点,像猴子的两个眼睛。我去过黄石头村,原始村落,天然淳朴,有两个农家乐。我没想到黄石头村就在彩云谷的源头,如果两个地方好好开发,连在一块,是个不错的旅游线。

走栈道的文友也都登上石坝,踩着高凸的石头过这边来,二十多人照了个集体照。时间已到中午,李主席说不要再往前走了,打道回府吧。我们没有走回头路,而是沿着西岸的小路往南走。岸上的山岭不甚高,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林木,大树不多,大都胳膊粗细。朱老师说,小时候来玩,有很多红曲柳,还有板栗树,林中动物也多,雉鸡、獾,还有野猪,有名贵中药材,何首乌、热参、桔梗等等。原始地带一开发,人来人往,自然风貌保留不住,很多物种渐渐消失不见了。

“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弗得不成。”这是《淮南子》里的话,意思是万事万物皆离不开水。水可以饮用、浇灌,用于很多方面,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需物质,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泉。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一旦缺了水,就像缺了空气,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搞国家建设了。所以我们人类要珍惜水,用好水,节约水。彩云谷就是江河的源泉,竹沟河就是湖泊的源泉,龙山口水库是海洋的源泉,形成一个水链。不论哪一个环节被污染,整个水链就瘫痪了。水利部门和各级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开展综合治理,增建水利设施,让竹沟水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中午吃饭的时候,几个文友跟水利局的领导讲,如果把竹沟的水利建设,跟山水观光旅游、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结合起来,竹沟的前景会更加美好。她说你们跟我们不谋而合,水利局正在协调多个部门,筹措很多资金,增建水利项目,像水库上的游乐园,像竹沟河上的漂流等等,为乡村振兴增砖添瓦。饭后坐在回家的车上,望着窗外春意盎然的景象,心里憧憬着,再过几年,竹沟的青山绿水会更有看头。


作者简介:曹进勇,河南省确山县人,高级教师。笔名曹天啸,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确山县作协理事。发表作品400多篇,有散文和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奔流》《西部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渤海风》《驻马店日报》等省市报刊,其中《挡嫁》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中篇小说一等奖,《霸王台下的淮河》获《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2019年度优秀作品二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