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年间读大学时不可告人的事

 古磨盘州人 2022-03-25
早在1400年前的隋唐时期,中国人首创了科举制度,从此,上品无寒门的社会格局瞬间就被打破。早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以至于我们家乡世世代代都流传这样的忠告“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科举制度流传了一千年,直到1905年才被终止。
后来的洋学堂的考学制度,虽然不再奉行学而优则仕的主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铁律没有被打破,一直到60年代。1977年恢复高考,数以万计的学子可以通过读大学改变人生的轨迹。那时候的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在校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
之所以说大学生是“骄子”,也算是名副其实,一个乡一年也考不了几个大学生,一个县被高考录取的不过百十来人。尤其对于农村孩子,考取大学就意味着,从此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不用成天在田地里黄汗淌、黑汗流,因为,考取大学后就可以把户口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
到了大学后,虽然大家理论上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可事实上还是存在很多差距的,读书期间经历的人和事,现在想起来可能是笑话,可当年,很多人把自己的一些奇特经历永远地憋在心里,因为,那些好奇心真的不可与外人道。
当年安徽的交通非常落后,我们去南京读书的安徽学生,路近的坐长途车去学校报到,我们在江边生活的坐轮船去南京,只有铜陵、芜湖一带有通往南京的铁路,即便这些地方的学生去南京,也大抵坐船去,因为轮船是那时候习惯的交通方式。
由于安徽铁路少,很多同学到南京之前都没有见过火车,以至于我们好多老乡到大学报到后,第一件事是跑到火车站看火车,这是后来同乡会上大家说得最多的一个经历。有个高年级的老乡,为了过坐火车的瘾,第一个暑假,他带着200块钱坐火车去了一趟新疆,单程72个小时的乘车经历,让他过足了瘾。由于经费不够,他沿途还逃了不少距离的票,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年轻时积累的财富,可读大学时他悄悄地跟我说,还让我赌咒发誓不与外人道。
那时候的楼房都没有电梯,我第一次坐电梯还是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护士让我跟她一起推着同学上手术室,到了手术室门口,我还是步行下的楼梯。那时候的电梯好像也就只有手术专用。金陵饭店有直达顶层的电梯,据说想去参观,还得花8块钱门票。
最先可以自由乘坐的电梯是中央门商场的直梯,商场离我们学校很远,不知道哪个消息灵通的同学最先得到这个消息,好多人不惜冒着酷暑倒几趟车到达商场,购物是不可能的,借机坐电梯是主要的目的。有个周末,我跟一个小伙伴相约着到了商场,刚准备踏足电梯,突然发现快到顶的位置有个我们宿舍的同学,他一个人悠哉地坐电梯玩,坐到顶上,又转身下来。
现在这个同学已经是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了,不知道,当年的免费电梯是否愉悦了他心底“上上下下”的梦。
我们读大学时,国家发给津贴和助学金,这是很多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很多男生家里都特别穷,也许是为了省钱,我们都养成了扛饿耐渴的能力。出门时大多数时候是不带吃喝的,南京是著名的火炉,夏天出门要是滴水不进,确实是很考验人的,可经常一毛钱就能解决一餐饭的日子,哪会舍得在外面再花几毛钱买水喝?
即便班上组织爬山或者郊游,也仅从食堂买几个馒头和一份咸菜,讲究的会用军水壶灌凉白开带着,那时候没有瓶装水,即便有,好像也没几个人舍得买。在大家都用餐的时候,什么都没带的男同学一般都躲得远远的,被人问起来,都以不可不饿掩盖。要是能将现在脑满肠肥的油脂分一点给过去,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大学期间,最难为情的事莫过于,很多男同学甚至都没有单独和女同学说过话。那时候的大学生中,原本女生的比例就非常低,尤其是理工类院校,有些专业几乎就没有女生,尤其要命的是,女生的家庭背景普遍高于男生,让那些平时苦哈哈,且不善于跟异性说话的男孩子,让他们主动单独约女孩子,那简直等于给他们上酷刑。
也许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某个女生,在食堂、图书馆或者会故意创造与女生邂逅的机会,可心里想着是一回事,真的要付出行动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年大学时最精彩的时段是卧谈时刻,熄灯后,大家聊着心仪的女孩子,说着说着,就带着甜蜜进入到梦乡,至于被他们念叨的女孩子是否跟着他一起入梦,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三十年过去了,那些没有跟女孩子说过话的男生,他们的女儿也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了,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勇气跟自己的孩子分享当年那不可告人的经历呢。也许会的,但愿他们会。
当年的秘密,现在不过是一份有趣的谈资。只有告诉别人了,那不可告人才会增添趣味。

艳若桃花的年纪,该记得一些浪漫的事。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