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泽镇坛丘社区鲍智子家的书柜里,有一个小小的抽屉,里面放着一封感谢信,是鲍智子资助过的一名叫小政的学生写的。 “谢谢你,好心人。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我想,你的内心肯定很善良,我会带着你的这份善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您的期望……”尽管感谢信有些泛黄,信中不会写的字还用拼音代替,但这丝毫不影响孩子对好心人的感谢。信中提到的好心人便是鲍智子,她默默地资助小政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学费,让她欣慰的是,小政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资助贫困学生的学费,是鲍智子一直坚持做的事,还有一件事让鲍智子一生难忘,就是去山里支教。 师范专业毕业的鲍智子是一名教师。“当时在群里看到有招募老师前往四川支教的消息,我就报了名。”2017年的春天,鲍智子出发前往四川大凉山。就在1个月前,鲍智子才刚结婚。 新婚没有选择去往各地度蜜月,而是去山里支教,鲍智子的回答是:“蜜月可以延期,因为我知道,山里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学习新知识,这一份渴望是多么迫切。”另一边,丈夫郑勇则回答:“她去山里支教,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她的这份善良是送给我最好的新婚礼物。” 离开家乡2500多公里,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鲍智子在四川大凉山扎了根,开始她的支教之旅。 来到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光明学校,鲍智子要给20多个孩子上课,因为学校急缺老师,鲍智子一人要承担语文、数学、历史、科学、音乐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白天,鲍智子给孩子上课。晚上,她要备课,把自己不熟悉的课程知识学透吃透,并想方设法地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上课。孩子们最喜欢鲍智子的音乐课,他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此时,在课堂上,在学校里,就会回荡着孩子们美妙的歌声。鲍智子还适时适当地给学生加以补充课外知识,以此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下课的时候,与学生们交流、聊天,一群小孩围在我的周围,像真心朋友一样交谈着,那种感觉真美好。”鲍鲍老师是孩子们对鲍智子的称呼。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位从江南小镇来的老师,不仅长得秀美,还很善良。她会把自己带来的巧克力、方便面、饼干等零食全部拿出来分享,会贴心地给孩子们涂上自己带来的面霜。孩子们则热心地邀请鲍鲍老师去自己家里玩。10岁的小玛瑛是班上较为贫困的学生,鲍智子也常去家访。 “第一次去的时候,孩子跟我说很近。后来,我爬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她的家。”鲍智子回忆,虽然山路很难走,但是只要认真走,就一定能走到孩子们的心里。乖巧懂事的小玛瑛跑到田里拔了一个萝卜,用身上的棉衣擦了擦,请鲍智子品尝自家种的“水果”。那一刻,鲍智子才知道,萝卜是孩子们唯一的“水果”。 妻子在山里支教的2个多月时间里,郑勇也是十分牵挂。他们会通过电话、微信分享一天的故事。郑勇会给妻子加油,告诉妻子多给孩子们买些好吃的。他会默默地转钱,默默地记录妻子支教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回到盛泽后,虽然支教之旅暂时结束了,但是夫妻俩的爱心从未停步。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让鲍智子知道山里的孩子贫穷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她开始资助孩子学费,和丈夫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 去年,因为身体原因,鲍智子辞去了工作,经营了一家美发馆。今年,苏州本轮疫情发生后,鲍智子为抗疫在一线的志愿者、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提供免费养发服务。 “因为我怀孕了,没法去做志愿者,但我鼓励店里的员工去做志愿者,他们利用空闲的时间去核酸采样点上协助辅采,维持秩序。”鲍智子说,支教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热心公益,对人善良,也是我和丈夫一直坚持做的事情,这既是给我大儿子的良好家风,也是给我马上出生的小宝宝最好的礼物。 图为鲍智子一家。 作者:沈佳丽 2022-0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