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下的家长焦虑

 爱做梦的教书酱 2022-03-25

​今天开始坚持每天输出。所以作为临时抱佛脚的这开门篇大可不必看了哈哈。

​说一个最近从家长那儿接收到的最多的情绪问题——焦虑。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各地区、各学校、各老师、各家长……都在运用自己的理解想方设法地落实,而曾经的唯成绩标准论又在血液里挥之不去,造成了许多当前的矛盾情绪——越想越迷茫。

作为一个人微言轻的对理想教育的忠实追求者,近日收到众多家长的几多迷茫,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想说:希望我们大家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去培养孩子适用一生的能力与品格。

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适当的对身体的锻炼(我现在能想到的是包含体育和劳动),对于我们短暂而又未知的一生来说应该是第一位的。
其次但同等重要的是高尚的品格,不管怎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终究是正道。我们当然可以有个性,可以不羁放纵爱自由,可以无限地为寻找自己的幸福而活,但绝不能做害群之马。不算高尚但相比较而言也是一种高尚了。
第三但同样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有关系但又不完全等同,学习成绩暂时好一点的人只能说他的理解能力或是专注力比别人好一些,但是一年级的东西二年级三年级甚至等更高年级的时候掌握的效果也不比当时的满分差,只是有人“开窍”的时间来得慢一点,患有小儿麻痹的阿甘可以实现人生的辉煌,脑瘫(这里绝非贬义)诗人余秀华同样能绽放人性之花。立志的故事有得是,可我们永远在焦虑,因为永远在跟别人比,找不到自己美妙人生的关键,找到了也可能是怀疑自己来不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只要你想做,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不过《月亮与六便士》的查尔斯应该没有考虑过来不来得及,鲁迅弃医从文的时候应该也没想,科学家钱伟长选择自己的0分专业——物理的时候应该也没想。奇迹总属于少数人,少数坚持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甚至是少数不总是和别人作比较的人。
嘿,写作吧,我好像没那么迷茫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