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月有光华 笔墨开新篇 —— 潘天寿及其《光华旦旦图》

 泊木沐 2022-03-25

【作者简介】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潘天寿1897年生于浙江省宁海县,早年在家乡冠庄读私塾,自幼就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潜心临习。1923年,浙江一师毕业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后又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的主任教授,其后又担任浙江美术学院的院长。1955—1965年间,潘天寿的创作、著论最为丰盛,并且培养了许多学生。1971年9月潘天寿逝世,时年75岁。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至20世纪又至一个高峰,其时有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艺术大师。其中,潘天寿可谓一代奇才,学养深厚,风格颖突,成就卓越,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书法教育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作品简介】潘天寿先生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艺术眼光,在二十世纪那特殊的时代中,他接续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直面现代的创新挑战,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国画作品《光华旦旦图》正是他艺术品格的集中体现。1964年,为迎国庆15周年,而用来接待外国元首的西泠饭店也将开放,需要装挂大画。潘天寿先生受省政府邀请,他在创作过程中极其认真,从草稿到正稿,反复推敲调整。用旧报纸铺地板,再铺宣纸,调好几盆不同浓淡的墨汁,深思熟虑,出笔利索、果断。最后细心调正,题写落款,历经一月,终成精品。《光华旦旦图》这幅大画长7米、高3米,这是潘天寿平生中画幅最大的经典之作。画面上,苍鹰劲松,山高水长,潘天寿用雄浑霸悍的笔墨,古雅而辉煌的格调来祝贺祖国生日。当时,美术界有人认为“中国画不能画大画,不能表现现实”,潘天寿先生很是不服,并以大量的成功作品作为反驳。因此,他的许多巨幅大画的产生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艺术原因。1964年后,潘先生就再也没有画过如此巨幅,《光华旦旦图》可被视为他艺术成就的最高象征。

这幅画突出的审美效果,就是气势恢弘,就像站在当年它所展示的厅堂环境,我们要整体地观赏它。退远来看,作品的气势就出来了。高大而又方正稳重的山岩占据了一半的画面,苍松从山岩之下凌然左出,突现于苍穹彩霞之前。特写式的构图呈现出精神的强悍饱满,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画家又巧妙留白,经营虚实,使作品满而不塞。四只松鹰动静结合,互有顾盼。那远近相继的流泉(并非上下飞瀑)描绘得极其简洁,却拓展了作品的审美格局与意境。潘天寿先生深耕传统,又大胆创新,他致力于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结合,将工笔画与写意画结合,这些探索创新同样体现在《光华旦旦图》中,赋予传统艺术以时代的新机。《光华旦旦图》的审美气势是震撼人心的,潘天寿创造性地融合“奇美”与“壮美”两个审美范畴,既拓展了中国传统阳刚之美的内涵,也确立了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新的视觉形式。

张彦远说:“画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历来的书画艺术,笔意中正,凝聚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与品格。《光华旦旦图》的笔墨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师严谨的画学态度和深厚的艺术功力。画面上的松针、花草都是一笔一根画出来的,行笔毫不含糊。作品里的苍苔,也表现得厚实、明确。巨石和松干的笔墨勾勒,心手相印,力透纸背,哪怕是渲染皴擦也是用中正的笔意去画,每一笔中锋勾勒,连绵不断。这就守住了东方线条艺术的基本观念。潘天寿执守着中锋用笔的画理,认为这关乎到传统绘画的境界。他的绘画气格雄壮、骨力铮铮,笔笔中正厚重,万毫齐力。潘天寿在创新中留住了审美的“古意”,这恰是中国画审美的核心,与“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的传统紧密相关。我们应该以这种角度来体会、分析其“一味霸悍”的风格内涵。如果没有这种中正雄浑的用笔,还怎么去艺术地霸悍?一如伟大的先人,潘天寿绘画的高境界绝不是虚空的架势,更不是当今艺坛弄潮儿的才情喷发,它堂堂正正、实实在在地体现在画中,呈现于笔下。

我们再看作品的题跋。落款“卿云歌”出于《尚书·大传》卷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其中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又并呈对新时代的颂扬,意韵深远。主款隶书的凝重配以行书的洒脱,这二种书体的结合也是潘天寿先生众多作品题款的特色。隶书更显凝重,行书更有奇峭的情趣。潘天寿作品,其落款文字常常将画意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简评】潘天寿把继承前人成果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看成是艺术创新的起点,在本土文化基础上的拓展是其创作的原则。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潘天寿是一位真正的创新巨匠,因为他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耕者、传承者。这二者的结合铸就了他的艺术高度和历史地位。潘天寿在西风东渐中坚守中国文化本位与民族特色,认为中西艺术 “双峰挺立”,力倡中国艺术“特色论”,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潘天寿的文化理想和艺术成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刘晓东2021年4月文稿(精简后刊于4月8日宁波日报与宁波文艺评协主办的甬派“宁波市优秀文艺作品评荐”栏目)

《光华旦旦图》 1964年 长7米高3米

展厅中的《光华旦旦图》

装挂布展中的《光华旦旦图》

《光华旦旦图》和观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