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雪芳| 永远的怀念

 西宁的表情 2022-03-25

 作品点评:《永远的怀念》

评论员冶金莲

    ✈在哭无泪,不舍万千,这一杯苦咖啡    

细细品味洪雪芳老师的《永远的怀念》,让人心潮难平。文章语言平易隽永,笔墨集中,秀色内涵。读完文章,一个精神分裂症治愈后得过脑梗的五十多岁的弟弟的形象赫然印入人的脑海。    

古往今来,说到亲情,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出母亲的慈爱给予我们的温暖;父亲的坚强给予我们的激励。而这篇文章却以不同的写作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姐弟情义。罗曼·罗兰说过:亲情是一种巨大的火焰。而这团火在文章中让人暖而又让人伤。

文章写作思路独特,倒序的写法引人入胜。文中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给人以一种朱自清的《背影》一样的深沉。默默跟在“我”身后的弟弟,多年以后已成为作者的习惯,进进出出的时候不觉得呼唤“他”。文章语言不多,却是精彩一笔。“大姐,你好着吧?”这句话会让多少人在艰难困苦或是平常的日子中潸然泪下。

文章中作者内心起伏不已的冲撞,正是姐弟之间不舍的情义,细细品味,犹如一杯苦咖啡,氤氲着思念,深沉隽永,让人在哭无泪。“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一起来品读吧!

       --特约评论员冶金莲

往下滑,看精彩内容👇👇👇

..........................................................................................

永远的怀念
Table qing in Xining

文作者|洪雪芳(青海)

   

        冷风中我紧了紧领口,让围巾更贴近脖颈。习惯性的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他,五十岁不到,背佝偻着,额头和眼角布满了皱纹,脸和嘴因缺氧而青紫。像往常一样走在一起,从未越过我,总是这样一言不发的默默的跟着我。我从不知他在想什么?也不知他对未来可有想法?寒来暑往,这个经历了诸多不幸的男人,在我面前仍是唯唯诺诺。我曾一度的嫌弃他,觉得人生被他搅和得面目全非。

       前两天,我因身体不适,饭后稍晚了一点收拾,转眼间他已将碗筷洗净放好,即使母亲在的那些年,他也未曾这样。

       二十多岁就随母亲跟着我,虽然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但我不曾真正的近距离的去关注过他。吃饭时他只夹离得最近的那盘菜;从不主动的去拿摆在果盘里的水果;去菜市场从不买没有吩咐但又爱吃的肉和菜;饭后会把自己的碗筷洗净放好。因烟抽多了被我凶了又凶,出门前仍会问一句:"大姐,钥匙拿了吧?"平时因做不好事情被我吼了又吼,远在他方仍会打来电话:“大姐,节日快乐!”

       因多种缘故,不得已将他送进养老院。笨手笨脚的他跟着老师拼力学会衍纸画只为给我祈福……这就是我的弟弟,一个患了精神分裂症治愈后,如今又得了脑梗的弟弟。一个八点半上班,六点起床就到单位,月工资只有一千过点,且一如既往地一干就是二十几年的傻弟弟。一个常年靠吃药看病自身难保的人,看见乞讨者仍会翻着裤兜羞涩的施舍他人。

        母亲健在时,姐弟之间也不觉得有什么亲疏之感。母亲去世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的感觉相依为命是我们之间生活的日常,也是弟弟后半身生活的全部。

       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太多,孤单时有人陪,无助时有人帮,于心灵是一种温暖,于生命是一种感动。退休后来到省城,每逢大小过节,电话那头都会传来他的问候:"大姐,您好着吧!"

       有时候我想,一个生活的很卑微或是无比尊贵的人,在他最孤独无助时,最想要得无非是来自亲人之间或是爱人的一句:你还好吧!

      习惯了有他的日子,我总是在进进出出的时候不觉地轻唤他,又在刹那间知道那个善良且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我生活的人永远的离开了我。斯人已逝,可每每想起,仍是心痛不已,不舍万千。      

       

作者:洪雪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