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五,素问•阴阳别论)5.6.

 昵称1Z7nN02j 2022-03-25

宏五学堂 2022-03-11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五,素问·阴阳别论)5.6.00:0006:28

图片

图片

经文分析

(一)天地万物以人为最贵

本篇经文开篇即指出,在天覆地载的大自然中,虽然存在着多样生物,但尤以人类最为宝贵。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经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不仅改造了客观世界,而且也改变了自身,如使自己具有直立的姿态,学会了使用双手,创造了复杂而偶音节的语言,具有善于思维的大脑,并且学会了制造劳动工具,具有了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本领,从而使人类在自然界生物发展阶段上居于最高位置,并与其他生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人类不仅和其他生物一一样能适应自然而生存,而且还能够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以人类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亦即经文所说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正如《尚书。泰誓上》所说;"唯天地万物父母,唯人万物之灵",都强调了人是世界万物中最高贵的生命。

(二)察形知内,见微知著

原文∶"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废);病深者,其声啮",即指出无论人的身份贵贱,大家都希望能保全身体健康,然而却不得其要领,或是生病后也不知晓,以致病邪久留,逐渐加重,深入骨髓,危及生命。

因此,原文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借器皿(如陶瓷罐等)贮藏盐后就有盐卤外渗,琴弦即将断裂时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树木已腐朽者树叶就极易枯谢的现象,说明形体与内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功能失常,在外部形体上必定有所反映,即"有诸内必形诸外"。

本篇还以具体病证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道理,如某些病患脏腑衰微,会出现哕逆的症状,这是因为胃气垂绝。因此,在大病、久病之际,听到哕逆声,往往提示病情危重。说明临床医生要善于通过观察形体的各种变化,来测知内部脏腑的病变,才不致使病邪"留淫日深,著于骨髓",以致发展到"坏腑,毒药无治,短针无取,绝皮伤肉,血气争黑"等危险阶段。

(三)适应自然,才能宝命全形

人类虽然是天地之间、万物之中的主宰者,但生存却离不开自然,且与自然息息相通,天地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源泉,能够了解万物的变化规律,就会充分地利用这些规律,适应自然,保全形体,使形体健康,这就是"宝命全形"的根本含义,也就是"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的基本要求。

相反,人如果离开了天地自然界的六气、五味,违背了自然四时的演变规律,就会损害自身健康,难以保全形体。即要求要达到保全形体健康这一目的,就必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自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以此调节自身的日常生活起居等,积极养生防病。而作为医生,更要注意到人体气血虚实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关系,这样在诊治时才不至于失误。

原文."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一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者,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呋吟至微,秋毫在目",本篇还强调,掌握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的人,就不会违背四时,了解人体十二经脉道理的人,就能明达病机,不会被复杂的病机所迷惑。掌握了八风的演变,以及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通晓病情的虚实变化,在辨证上就会有独到见解,哪怕是患者极微小的呵欠、呻吟等变化,也能明察秋毫,洞彻底细。

(四)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人以天地之气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指自然、自然界的规律,由于人禀受天地阴阳二气而生,所以人体本身也就离不开自然阴阳的变化,人的生理、病理也会因自然阴阳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此外,人体的上下、内外、脏腑、组织,甚至每一脏腑本身,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都与自然阴阻相通。因此,经文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是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明确指出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五)五行制化是万物之道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5种基本物质运动与变化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体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都可以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来解释,本篇原文"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十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十而绝"是对五行相克规律最直接的表述,这种观点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已经有明确表述。

然而在本篇,提出五行制化是说明人体脏腑的相关关系,以及各种疾病的相互关联,如"虚实味吟",可按五行生克规律来分析和认识等,而《金匮要略》中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具体运用的典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