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运用 (五,素问•阴阳清浊)5.11.灵枢五味

 昵称1Z7nN02j 2022-03-25

宏五学堂 2022-03-16 04:29

内经临床运用 (五,素问·阴阳清浊)5.11.灵枢五味00:0005:39

图片

图片

第九节 灵枢·五味

题解 本篇主要说明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中的5种性味对人体所起的不同作用,并说明了五味对于五脏疾病的宜忌,这些宜忌,都是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以及病人饮食调补的基本原则,故以《五味》名篇。

提要 本文以五行分类的方法,扼要地说明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都具有五味属性,因此,其对内在五脏的营养和作用各有不同,同时又说明病理情况下,对食物五味也应该各有宜忌,开创了后世食养疗法的先河。按经文顺序,本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说明谷气五味和五脏的密切关系。(2)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3)在认识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对五脏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五脏疾病对这些食物的宜忌。

原 文一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 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 之两焦,以溉五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1】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2】,其大数常出三入一【3】,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注释】

【1】大气;指宗气而言。张介宾《类经》注∶"大气,宗气也。"

2】天地之精气∶天之精气,指天之阳气;地之精气,指水谷精微之气。

【3】出三人一∶历代注家解释不同。马元台、张介宾认为是指谷食之气呼出三分,天地之气吸入一分而言。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则说∶"气海之中,谷之精气,随呼吸出入也。人之呼也,谷之精气,三分出已;及其吸也,一分还入,即需资食充其肠胃之虚,以接不还之气。"任谷庵;"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其大数常出三入一。盖所入者谷,而所出者,乃化糟粕。以次传下,其津液溉五脏而生营卫。其宗气积于胸中。以司呼吸,其所出有三者之隧道,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任氏所解,似得其旨。

原 文二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平?伯高曰∶请尽言之。五谷∶杭米【【1】甘,麻【2】酸,大豆咸,麦苦,黄黍【3】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4甘,韭酸,藿【5】咸,薤【6】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五宜∶所言五色者,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蒽。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非皆酸。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注释】

「1】杭米∶杭,粳的异体字。杭米,即粳米。「2】麻∶即芝麻。张介宾《类经》∶"麻,芝麻也。"

【3】黄黍∶即黍米。张介宾《类经》∶"黍,小米也,可以酿酒,北人呼为黄米,又曰黍子。"

【4】葵∶葵菜,含天葵、紫葵等。又注为冬葵,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冬葵子味甘寒,无毒,黄芩为之使。葵根味甘寒,无毒。叶为百菜主。心伤人。"当以葵菜为是。

57藿;即豆叶,泛指豆叶菜,如豌豆叶等。张介宾《类经》;"大豆叶为藿"。6】薤∶即菖头,或醮头,俗名野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