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要练出“拳劲”,得先懂点“枪劲”《逝去的武林》中李仲轩讲形

 tjboyue 2022-03-25
形意拳要练出“拳劲”,得先懂点“枪劲”

《逝去的武林》中李仲轩讲形意五行拳的炮拳:炮拳是从十三枪的“扎”法里变出来的,炮拳后手架在脑门,前手斜刺,正是下扎枪的姿势。炮拳出手后,向后一耸,又是上挑的枪法。

枪劲就是拳劲。看来要练好形意拳,只练拳术还不行,还得懂枪法。为什么两者之间关系如此密切呢?因为形意拳本身就是从枪术中演化而来的。

形意拳历史悠久,其起源要追溯到明朝末年。明末武将姬际可,是山西浦州人(今山西省永济市),人称神拳,精通大枪。后因清朝推行禁武令,百姓不得私藏武器,姬际可便缷下枪头,化枪为拳,创出六合拳法,后六合拳发展成为形意拳。

大枪源于战场,是在马背上用的,枪法要结合腰和马的力量,即所谓“腰马合一”。后来大枪脱离了马,但腰胯仍旧保留了马步的姿势,双腿即为“马”。马步可以将腰部的力量和腿力、脚力结合在一起爆发出来,这是练大枪的基本功,也是后来练拳的基本功。

以枪化拳,枪怎么用,拳就怎么打。枪法最基本的动作有:拦、拿、扎、崩、挑、缠,以形意五行拳为例,劈崩钻炮横都能找到对应的枪法。

劈拳对应的是“拿”,后把要有向前向下的催动力,前把是向前向下的搓动力。

崩拳对应的是“扎”,拳势向前刺,同时还要有向下的按力。

钻拳对应的是“挑”,身形向下坐,拳势向前向上发出,肘腕扭转,螺旋而去。

炮拳对应的是“崩”,枪法的崩要有爆炸力。外形上前手是下扎枪,后手上挑变成上扎枪,明显的是下扎枪,隐藏的是上挑枪。

横拳对应的是“拦”,横为拦挂之力,但不露形,讲究“横不露横”。拦中还要有扎,“横者竖中求”。

即使只练拳,不练枪,了解一下枪法对练拳也大有益处。

中华武术是大文化,练拳更要养拳,多读拳理拳论对练拳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把练拳只看作拳脚功夫,那就只能练出拳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