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平尖柿炭疽病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大众果品网 2022-03-25
今年七月初到八月份,近两个月来阴雨连绵不断(气象预测九、十月还有雨),柿园空气湿度大,给喜欢温暖高湿的柿炭疽病提供了有利条件,连阴雨天气使我县柿产区柿炭疽病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经造成了继2007、2008年柿子炭疽病爆发以来又一次大爆发,形势极为严峻,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新建的20多万亩富平尖柿将遭受灭顶之灾,重创富平尖柿产业的发展。
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的富平尖柿柿园几乎均有不同程度感染柿炭疽病,多数柿园感病株率80%以上。危害严重的感病株率达100%,有的病稍已枯死,个别柿园出现三分之二落果的现象。柿农虽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但有的不科学、不到位,有的柿园可能还没有采取措施。现在仍是柿炭疽病高发期(柿园空气湿度大、温度适宜、病原菌基数比七月份以前大幅度增加),九月到十月份仍可持续危害秋稍及果实,并给明年带来严重后患,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2020年7月29日庄里南午新稍危害状

2020年8月28日庄里黄尧去年嫁接的幼树枝条危害状

富平尖柿不抗柿炭疽病,发生轻时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下降,严重时可使枝、干枯死,整株死亡,甚至毁园。柿炭疽病严重阻碍富平尖柿产业发展。应高度重视,重点防控。
柿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枝梢及苗木枝干,也侵染叶片、叶柄、芽体等。在我县柿子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以中南部较北部沿山区发生更为严重。

一、危害症状

1、新稍危害状
一般在5 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病,初期为黑色小圆点,扩大后呈长椭圆形,病斑黑色,表面凹陷开裂,上散生黑色小粒点,遇潮湿时涌现出粉红色粘状物质——分生袍子团。病斑长10-20mm,病斑下木质腐朽,严重时病斑上部枝条枯死。没有枯死的病梢长成多年生枝后,病部呈扁棱状,故俗称“棱病”。

新稍危害初期

新稍危害中期

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团

侵染秋梢后期,枝枯叶落

秋稍枯死

扁棱状树干

二、果实危害状
果实多在6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一直可延续到采收期。开始发病时只有针头大小的深褐色或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直径达5mm以上时,病斑凹陷,中部密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灰色至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遇雨或高湿时,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粘质的孢子团。病斑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硬块,有时开裂。一个病果上一般有1-2 个病斑,多则可达十余个,造成烘柿,提早脱落。

果实病斑较少

果实病斑较多

病斑上的孢子团

萼片危害状

萼片危害状

三、叶片危害状
叶片发病率不高。先从叶脉、叶柄处发病,开始呈黄色,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病斑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状。

叶脉危害状

叶脉危害状

叶脉危害状

叶柄危害状

叶柄侵染病斑持续发展

叶柄侵染后期,青干,碰即落

枯叶脱落后,叶痕变黑,病菌已侵入枝条

二、病原
真菌类病害。病斑上出现的黑色小粒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盘上聚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在病果叶痕和冬芽中越冬。翌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侵害新梢及幼果。病菌可以从伤口、幼嫩表皮侵入。由伤口侵入潜育期3-6天,由表皮直接侵入潜育期5-10天。可重复侵染,通常一个季节可造成多次侵染。一般年份枝梢在6月上旬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后期秋梢可继续发病。果实多自6月下旬发病,7 月中、下旬即可见到病果脱落,直到采收期果实不断受害。
柿炭疽病菌喜温暖高湿天气,雨后温度升高,出现发病高峰。病害消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同时病害的发生也与树势、树龄有关。管理粗放,树势衰弱,通风不良的柿园容易发病;10年生以下的幼龄柿树及苗木受害较为严重,10 年生以上的柿树,一般除果实受害外,新梢基本不发病。
病菌发育最适温为25℃,最低9℃,最高35-36℃,致死温度50℃(10 分钟)。

生长期发病规律

接种试验

接种试验

三、几个突出特点
病原菌在病疤存活时间长(6年以上)

       发病时间长(4-10月)

       危害面广(枝、叶、果、芽都可染病)

       病原菌潜伏时间短(5-10天),发病速度快

       枝梢上部分病疤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

       没有特效药(病疤上病原菌用一般药物不易杀死,当前还没有一喷即可杀死所有病原菌的理想药物)

四、存在问题(防治误区)
1、提起炭疽病,只知道单一、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不重视其他防治措施,乱喷打化学农药,越防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2、不重视预防,不知道怎样预防;
3、部分柿农不认识柿炭疽病,不知道其危害症状、发生发展规律或知之甚少。
防控原则
广大柿农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预防为主,重视预防,早发现早防治;要采取农业、人工、机械、化学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控;要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家家动手,积极防治。
五、防控措施
1、预防治疗措施
柿炭疽病的防治要走出单一用药的误区,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患于未然,重点从提高树体势抗病能力、降低柿园空气湿度、减少病原菌基数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减少树体感病机率
a、加强土、肥、水管理,实行全营养平衡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
b、7月份以后柿园应少施或不施氮肥。
c、幼龄柿园要注意适量控制氮肥用量。
d、也可使用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制营养生长。
(2)降低柿园区域空气湿度  控制、阻止柿炭疽病的传播漫延
a、合理密植:采用4mx 5m或4mx6m稀植或者为提高前期产量实行先密后稀的动态密度(2mx5m或2mx6m建园,进入盛果期后株间逐步间伐密度变为4mx 5m或4mx6m);
b、提高嫁接高度:利用砧木软枣抗柿炭疽病的特性,把富平尖柿嫁接高度提高到80cm-100cm,嫁接部位以上空气湿度明显降低(距地面越近空气湿度越大),大幅度降低柿炭疽病的感染;
c、不间作套种:不提倡间作套种,建园前两年留足1.5m营养带,行间可适当套种大蒜、豆科作物,不能套种小麦、玉米、红薯等作物,进入第三年后严禁套种;
d、及时中耕除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柿园区域空气湿度。
e、疏除树冠外围过多发育枝,促进柿园通风透光等措施,
(3)减少病原菌基数
a、发病期剪除发病枝条及果实,集中销毁,防止病菌二次侵染漫延;

       现在立即行动起来,逐园逐株仔细检查,剪除染病枝稍及果实,集中销毁;

b、休眠期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剪除病枝、柿蒂和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菌基数。
(4)苗木消毒
建园时应选无病苗木。定植前可将苗木用1:3:80的波尔多液或7波美度石硫合剂对苗木进行喷雾消毒,以防病原菌带入园内。
2、防治挽救措施

     对已经染病的柿子树进行防治挽救:

(1)刮治老病疤
开春后至4月底前,彻底刮治老病疤,并及时涂抹创愈灵、甲级硫菌灵等保护剂。

刮治病斑

刮治后愈合状

六、桥接
及时桥接是挽救主干染病柿树的有效措施。一年当中柿树生长期均可进行桥接,最佳时期为3月下旬至4月底。

桥接

桥接

桥接后替代病主干

七、药剂防治。
1、柿树春季芽体萌动时全园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严重时11月再喷一次5-7波美度石硫合剂。
2、一般从5月中下旬-10月上旬降水量大时每10-15 天左右树冠喷药,使用药剂为二氰蒽醌、溴菌腈、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后期喷施丙环唑、氟硅唑,配合喷施益微(芽孢杆菌)、及有机硅助剂。喷药浓度按农药说明上的标准稀释倍数。 
3、 注意: 
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渗透性不建议加有机硅、丙环唑有强抑制生长作用一般前期不要用且不宜加有机硅(会加大树体吸收)。
雨前以保护性杀菌剂二氰蒽醌等为主,雨后以铲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溴菌腈等为主。
发病期也可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气温超过32℃时禁用),石硫合剂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注意要间隔15~20天。干旱少雨时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喷药时间最好在雨前或刚雨过天晴时进行。
八、当前应立即采取的措施
1、清除病源
近期应立即进行剪除带病斑的病枝、摘除病果并及时挖坑深埋销毁,保持柿园清洁,降低病原基数,减少病菌传播。尤其是幼园嫁接后旺盛生长的秋梢发病严重,建议发病重柿园所有秋梢一律从春秋梢交界处带1cm向下的木质化春梢剪除;盛果柿树上部生长的秋梢也应全部剪除。
2、加强栽培管理
① 及时中耕除草,优化柿园环境;疏除过密枝条及发出的秋梢,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柿园空气湿度,阻止病原菌的传播蔓延。
② 幼龄富平尖柿园应注意控制氮肥用量,也可使用生长调节剂,抑制营养生长过于旺盛,重视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施用,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减少树体感病机率。
3、化学药剂防控
喷内吸性杀菌剂全面消杀。利用近期天气晴好,每隔3-5天(发病严重)喷一次。(在剪除秋梢后,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如下任何一种配方进行喷施)
措施一:喷施22.7%二氰蒽醌(800倍)+益徽(1500倍)+有机硅助剂(3000倍);
措施二:喷施22.7%二氰蒽醌(800倍)+溴菌腈(1500倍)+有机硅助剂(3000倍);
 措施三:喷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另外还可选王铜、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喷药时间最好在雨前或雨过天晴时进行。
另外还可选王铜、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
宋宽平:富平县果业发展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