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CU案例及点评:平台之惑

 场景学社 2022-03-25

发表时间:2007/10/21 10:03:05

 
    最近,智博公司内部气氛有些紧张。围绕CRM选型,智博爆发了一场斗争。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前不久,营销总监雷啸向老总打报告:“鉴于公司客户增长迅速,建议上CRM系统,增强客户管理。”这让身为cio的王卓着实高兴了一回:“业务部门主动提要求,这是好事呀!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一展身手。”
老总很快拍了板,紧接着就是CRM选型。智博是民营公司,规模不大,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这次选型相当慎重。先后来了五、六家软件厂商,演示做得一个赛一个地漂亮,智博公司评审小组的人看得眼花缭乱。
    不过,王卓自有打算,与那些CRM应用软件相比,他更青睐平台型软件。“选用平台软件,就好比软件厂商把工具交给了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适合自己的CRM系统、ERP系统。”王卓的想法跟他以往经历有关。在进入智博之前,他曾在一家小公司任职,亲身经历了两个不太成功的信息化项目,总结出来两点切身体会:一是标准化软件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一是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以我为主”,牢牢把握主动权。因此,平台型软件很合王卓的胃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卓认为这个道理很容易达成共识。
    但是雷啸却不这么看。虽然演示的时候,平台型软件厂商讲得不错,但具体到CRM功能部分,毕竟虚了一些。“系统上线之后,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形?”雷啸想象不出来。相比之下,倒是应用软件让他觉得更塌实,CRM功能有哪些,怎样用,通过演示一目了然。在他看来,王卓的“工具论”多少有些不靠谱。
    有一天,老总召集各部门主管开会,讨论CRM选型的事情。王卓和雷啸在会上又争了起来。“演示你也看过了,技术讲解你也听了,怎么就不明白什么叫平台型软件呢?它只是个工具,具体的产品开发要按照我们自己的需求来完成,所以你现在不可能看到详细的功能演示。”王卓有些火气。雷啸反驳道:“我不是不明白,而是觉得根据我们公司的具体情况,应该选择成熟的CRM产品。”
    两个人争来争去,谁也不服谁。这让老总犯了难。一方面,他觉得王卓说得在理;另一方面,雷啸也确实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智博在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有限,除了王卓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他人员都没有软件开发和项目实施的经验。如果真选了平台型软件,最后能不能开发出适用的系统?谁也不敢打保票。
老总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请各位专家针对案例中的具体情况,给出自己的判断,并做充分论述。
    点评时,请围绕以下问题发表精彩观点:
          1、如果您认为智博应该选成熟的CRM应用软件,应该如何克服“标准化产品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智博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动权?应该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保证CRM项目最终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2、如果您认为智博应该选用平台型软件,那么在以后的软件开发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初衷、开发出适用的系统?选择平台型软件,存在哪些问题和风险,应该如何解决?

--写于2005年9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