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一级预防、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

 平安木 2022-03-25

脑卒中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013年一个全国多中心的480 687样本调查研究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7.8%,出血性脑卒中约占15.8%,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 4.4%。近年来脑卒中流行特点为:总体发病率仍在升高但病死率趋于稳定,农村多于城市,且脑卒中发生年轻化。
 
22个国家缺血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INTERSTROKE)结果提示,90%的脑卒中可归于10个常见的危险因素,在所有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仍是导致脑卒中的首位原因,也是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2014 年一项纳入68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以降低约36%的脑卒中发生风险以及不同程度的其他心血管病事件(如心力衰竭)发生风险。

图片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血压管理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指出,应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血压监测;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高血压早期及全程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管理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者及早启动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治疗。

高血压高危因素包括高盐摄入、吸烟、脑卒中家族遗传史、血压控制不良、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增厚及斑块等,应积极进行筛查及控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指出,关于目标血压,普通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以下,能耐受者或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2015年的 SPRINT研究结果提示:最佳收缩压水平与首次脑卒中事件发生存在U形曲线,相对于收缩压在120~130 mmHg水平,收缩压的升高和降低都可以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选择方面,可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依从性等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建议,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应采用。
图片
图1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血压管理流程
图片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中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指导规范如下:
1. 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
3. 缺血性脑卒中,如准备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目前血压控制意见因证据尚不充分而未完全明确,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判定。
4.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图片


图2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流程

图片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中关于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指导规范如下:
1.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长期持续控制血压以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2. 推荐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可耐受的情况下降至<130/80 mmHg 的理想血压水平。
3. 降压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调整,避免降压过快并注意减少血压变异性。
4. 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于降压作用本身,需要从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和经济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体化的降压方案。

图片


 图3 脑卒中二级预防血压管理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