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MBA/MBA/MPA复试高频问题集中解答,满满的干货,纯纯的诚意

 崔瑞逻辑 2022-03-25

本期“崔瑞逻辑”邀请A博士(原和君商学院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执笔撰写本期栏目。和A博士交流的过程中,“崔瑞逻辑工作室”提出的唯一撰写要求是:

不要使用百度和知乎!!!

MBA教育自从120年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以来,伴随着工业革命、能源革命、信息革命和数据革命的发展,时至今日,业已成熟。

MBA走进中国、扎根中国各大学商学院,也已有将近30年。教育模式、培养模式,业已成熟。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向、培养方式不同,MBA更强调经世致用、学以致用,强调在MBA未来成就人员,能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展拳脚、活跃市场要素。

MBA面试难度,较之于管理类联考的其它专业略低,原因在于:

1MBA面试人员,都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脱离校园环境时间较长,面试风格多侧重于对实践经验的考察;

2)不少MBA招生院校,在年前进行笔试前,已进行了提前面试。

3MBA面试的形式多元,或为无领导小组讨论,或为主题不命题面试,要体现MBA应考人员的基本素质,很难简单地通过一次面谈对一个人展开综合评价。

所以,MBA面试可以讲是中国考试面试形式中,最独特的一种:

(1)进入面试的同学,大多注定被录取。

(2)进入面试的同学,却异常紧张、期望得到导师肯定。

(3)进入面试的同学,大多认为“还不如考专业知识,背书”。

复试高频问题

1、你是否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平时如何管理自己的团队的?

答案一:目前我刚刚入职,还不是公司的管理人员,但在平时的工作中,与自己团队的领导和成员都有密切和融洽的合作关系。

我想谈一下自己对团队管理的浅显之见。

(1)团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价值管理。

价值认同是团队长期发展的基本共识,也是形成战斗力的基础。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才能平衡团队发展中的相关矛盾。保持公司在平衡稳健的发展历程中,走的更远。

(2)团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利于刺激团队的创新行为和创意行为,它更是在价值观的深层,形成了浓郁的尊重人、肯定人的价值氛围,合理的绩效刺激,对企业发展来说,往往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社会效益。

(3)团队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管理。

和我同龄的不少年轻人,经济条件较好,纯粹的经济效益的刺激往往不能够真正的实现良好的管理效益。对于95后的员工来讲,情感不仅能够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更能够强化员工的归宿感。

未来的我,在经历MBA的系统化教学以后,配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也会走上企业管理者的岗位,我会把今天答辩的认识作为未来职场进步的动力和初心。

答案二:我目前是公司的管理人员,长达数年的管理生活让我深切的感觉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娴熟各种管理模式、管理目标、管理技巧,更要明确自己的管理哲学。我将在未来MBA的系统学习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逐步搭建较为独立的管理觉悟,摸索出自己的管理哲学观。

(1)人文管理。

对于现在的95后和00后新入职场的新生代员工,传统的管理哲学如:行为科学的管理思想,行政集权的管理思想,可能都不适用了。他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然的亲和,在知识结构和信息容存上,要比我们这些油腻的中年人更富有活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我认为,管理理念要发生改变。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不应该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管理实践中的至简大道。

(2)伦理管理。

在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市场诚信、企业忠诚、道德管理等因素,可以介入到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在马克斯.韦伯有关科层式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德鲁克所强调的企业家的天职和韦伯强调的宗教伦理等因素,都可以纳入到现代化的管理过程中。把人性中有关忠诚、善良、仁义等伦理要素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相融合,觉悟自己对企业管理的认知。

(3)境界管理。

我在早年从事管理的过程中,总是忙忙碌碌感觉到时间不够用。也系统的学习了泰罗、法约尔、德鲁克等人的管理思想,把管理方法论、管理科学论等系统理论纳入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但总觉得效果不好。在读朱光潜美学理论的过程中,朱先生提出中国哲学对世界的贡献有个重要的范畴叫“境界”。我想把这个词汇应用到自己对管理生活的理解中,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等道家的思想。它既代表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的话语地位,也象征着,管理者可以以一种相对超然的生命状态,把个体的精神元素,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道家的境界学说,对我启发很大,如老子讲,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保持自己的主体地位,也要消解个体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这既是我对管理境界的理解,也是我未来学习的重点。

2、大数据管理时代的到来,是不是对传统管理思维的消解?

回答:

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形式、管理科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传统管理科学梦寐以求的管理效率、效能和效益问题,通过大数据的管理关键,就能轻松实现。

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管理者的话语全权力,或者是传统管理科学的学术地位,都受到了大数据技术的重创。我接触了不少企业家,对大数据技术的推崇,已经达到了迷信的地步。

2)从大数据对管理实践的正面意义出发,它系统的整合了管理链条中的各个元素,有效发挥了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机构,能够以微观视野精准的发现技术管理、业务管理中的风险与隐患,既能实现精准管理,也能未雨绸缪提前预知风险。

3)从大数据对管理实践的负面意义出发,人类的市场行为,既有理性的冲动,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量化运算等方式来完成数据的推演,但更多的市场行为和消费行为是凭借人的内在生命冲动、非理性因素。一味的量化和数据化推演,并无助于商业市场的拓展。另外,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只有服务于人类的价值理性,才能真正意义地发挥它的价值。

4)在我看来,对大数据管理的最好视角,可以用中国古代管理智慧的道术关系、体用关系来看待,人的管理、价值管理是主体、是道,大数据管理是术、是用,是服务于主体价值的。

3、你认为中国本土/国际的企业家,谁最值得自己钦佩?

答案:

(1)曹德旺。

曹德旺先生在我看来是本土企业家一个重要的标杆和符号。福耀玻璃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粗放式管理到集约化管理到国际化管理。福耀玻璃的发展,也代表着中国本土企业从草创走向成熟,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全部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福耀玻璃的发展历史是曹德旺先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历程的重要体现。福耀玻璃的成功,以实践反证理论的形式,鉴证了曹德旺管理科学的成功。

曹德旺本人,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把中国古代的财富管理和道义管理融为一体,能够做到富不忘本,富尔后教,把财富作为自己回馈社会的重要方式。既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福耀玻璃对中国企业发展的精神价值。

(2)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被誉为当代的日本经营之神。我读过他的不少著作,他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把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体系转化为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精神动力,很好的完成了传统思想到现代管理的理论转化。从儒家文化的道统出发,在立功、立得的同时也做到了立言。稻盛和夫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量化管理思维,他把儒家的思想之源转化为当前企业制度构建的源泉,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思想现代化的转向问题。学以致用、经世致用是管理科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代企业人的历史担当。在这一点上,我非常钦佩稻盛和夫先生。

稻盛和夫在京瓷和东京航空等公司运作中的大手笔,既展示了一个思想家的高瞻远瞩,也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管理思维。系统的管理战略、缜密的管理逻辑和落地的执行力是一个企业家致良知、现功用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企业家发明本心,以高超的管理技巧和卓越的管理境界,实现人生成功的重要途经。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可以向稻盛和夫先生学习,把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转化为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