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好人:汉文帝刘恒

 铁血老枪 2022-03-26
文章图片1

毛泽东评论,“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 ”

功过后人说。他们自然无法比拟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但是比起东汉或明朝的大多数皇帝有不少值得称赞之处。像汉文帝这样的皇帝,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帝制的社会中,在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仍旧屈指可数。论德行,能够与之媲美的仅有曾被包拯骂得狗血淋头的宋仁宗赵祯。

历史从没有跨越。人要一步一步地走路,才能跨过万里长征。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人要一代一代地传才来到了今天。

1.皇帝从天降

汉文帝是刘邦第四个儿子,在代地当了十七年的代王。他能够成为皇帝,要感谢一个女人——吕后。正是因为这个疯女人大肆屠戮刘氏子孙才有他出场的机会。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功臣元老派与齐王刘襄、东牟侯刘兴居、朱虚侯刘章等刘氏皇族派联合平定吕氏之祸。刘襄作为皇长孙在诛吕之战中出力最大,其弟朱虚侯刘章和东平侯刘兴居最想拥立刘襄大哥当皇帝。

有趣的是,该战役最后的受益方是一个和此次战役毫无关系的代王刘恒。当时,周勃手握北军和南军的兵权,拥有绝对的拥立权。朱虚侯刘章率军攻打皇宫的一千士兵也是周勃从北军分派给他的。足以看出,周勃当时的权势之大。

诛吕之战结束,周勃与丞相陈平一合计,要立就立一个能驾驭了的,且未来能够对功臣们感恩戴德的人。所以,在本不多的刘氏子孙中推举出一个人——留守在偏僻之地的代王刘恒

2.广施德惠

汉文帝自登基以来,广施德惠,从一而终,毫不吝啬。无论大事小事,动不动就赏赐天下!不是几个人,而是天下人。这种频繁的、规模巨大的打赏方式,空前绝后,叹为观止。仅《史记》中便记载了七次。

公元前180年,刘恒入驻未央宫后,当晚颁布诏书,赏赐天下,“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诏令即四条:

① 大赦天下,给予很多获罪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② 赏赐天下人每家每人一个爵位,虽然仅是虚名而已,并且全都赏赐和全不赏赐都是一样,但不同的是老百姓们因被赏赐而感到高兴。因为人们可以感受到皇帝心中惦记着老百姓。

③ 赏赐无夫无子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这些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赏赐,颇有今日脱贫韵味。

④ 全国欢聚宴饮五日,这已经类似于国庆节,极具仪式感。可惜那时没能延续下国庆节此等假日。

同年十月,刘恒派人去代国迎接皇太后。归来后封赏了诛吕之战中的功臣与皇亲国戚,如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将军灌婴、朱虚侯刘章、襄平候纪通、东平侯刘兴居、典客刘揭。

次年正月,大臣们推举长子刘启为太子。汉文帝再三推辞后最终同意立刘启为太子。紧接着下令,全国民众中应当继承父业的长子,每人都晋爵一级。

三月,大臣们又请求封立皇后,即窦漪房皇后。随即,文帝赐给天下鳏寡孤独和贫穷的人,年纪过八十的人,不到九岁的孤儿,每人一定数量的布帛、米、肉。

公元前178年,文帝在太原封赏原代国的大臣。每个人都进行了赏赐,又赐给百姓牛肉和酒,同时免去晋阳、中都两地百姓三年的赋税。

不久后,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文帝下诏灌婴率军平定了叛乱。面对造反这种死不足惜、其罪当诛的恶劣事件,历代君王绝不姑息,一查到底,一杀到底。但是刘恒却没有深追济北王,将与之造反的官吏、百姓,一律赦免,官爵复原。在所有古代皇帝中,如此宽容、豁达之人,唯刘恒一人而已。

宽容、仁慈等优良品质对于刘邦、刘备等人,有作秀的嫌疑和可能,但是对于刘恒毋庸置疑。

他感觉到大限将至,即将驾崩,随即诏令全国官吏和百姓,“在得知我去世后,丧服期间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等事情”。此外,还缩减了原有的服丧时间,原本服丧九个月改为十五天,原本五个月改为十四天,原本三个月改为七日,期满便脱去丧服。

这是一项非常开明和符合社会进步的政策改革。如果能够沿用下去,传播推广开来,社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后来,白居易、苏轼等人都因漫长的吊丧期而耽误过仕途,而且到了唐宋动辄便是三年。

就此而论,在汉文帝之后一定存在某位历史人物开了历史的倒车。

3.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守正将二十四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又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其中,在二十四孝中唯一的皇帝便是汉文帝。“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如果论德行,汉文帝是历代君王中难得的君子与明君。

汉朝的谥号颇有意思。除刘邦和刘秀此类开国皇帝外,皇帝谥号里都有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孝明皇帝、孝章皇帝等。汉朝以孝治国,自上而下。孝顺父母的思想贯穿了整个汉朝政治体系,也贯穿到了整个汉民族,源远流长至今。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时期颁布的选拔制度“察举制”,它便是紧紧围绕着“孝”文化。作为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便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有孝子廉吏之意。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这是古时对官吏的普遍要求。足以看出,孝已经成为汉朝官员选拔、功过评定、道德教化等重要内容。

至今,孝也成为了华夏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精神内容的重要方面。

文章图片2

4 科学的死亡观

历朝历代的皇帝面对死亡,不免都觉得心慌。饥不择食,病急乱投医,多少伟大的帝王在生命末期去追求长生,如盲目带节奏的秦始皇、忙碌封禅的汉武帝、心病太重的唐太宗、一心痴迷的嘉庆皇帝等等。而刘恒的死亡观,不仅警醒后之帝王,也警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民。

公元前157年7月,遗诏言,“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

他所言完全正确。不得不佩服,刘恒身处皇帝之高位,尚未膨胀到贪图长生。世间之生命没有一种是不死的,死亡是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是天下万物的自然现象,那么人们又怎能过分悲哀?!

他反对人们长期服丧,容易损害身体;他也反对大肆花费金钱,导致最终倾家荡产。

平心而论,如果汉武帝能够继承他爷爷善心的百分之一,不至于因好大喜功,不辩善恶,致使太公蒙冤,李陵蒙冤,也不至于晚年时老眼昏花,致使蛊惑之乱,太子自杀,残害忠良,肆意杀戮。

5 法律改革

“法者,治之正也。”刘恒认为,法律是用来制止暴行和引导人向善的工具,而让无罪的妻子、儿女、父母连累治罪,是不人道的行为。因此废除一人犯法、牵连全家的连坐法令。

“农,天下之本。”皇帝亲自耕种籍田,用此来供给宗庙祭祀的谷物。在古代农耕文明中,身为最高统治者依旧能够进入基层,下到一线,感受最底层人民的工作情况,这绝对是“紧密联系群众,不脱离实践与群众”的皇帝首例。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刘恒对人才非常重视,他愿意招纳贤良之人辅佐国家,于是便废除了诽谤朝廷这一条死罪。

《诗经》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人们若是犯了错,官府应该对其进行教化,而不是直接施加刑罚。官府应该要留给想要改过自新的人一定的机会。刘恒面对断肢体、刻肌肤等刑罚倍感怜悯,便废除了肉刑

我不觉佩服。至今人类社会都难以废除死刑,很多刑罚仍保留着商榷的余地,而在两千年前竟然有一位帝王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在位期间废除连坐、诽谤、肉刑等。令人钦佩!

如果汉文帝能够将此思想深入落实到基层,传承到儿孙,文景之治可能将迸发出延续至今的光芒。可惜,到了他孙子汉武帝,这些东西又都变本加厉地回来了。进而言之,根本的指导思想不改变,没有强大科学的理论支撑,紧靠着一人之善,终究难以实现“可传万世”的伟大理想。

6 难得好人

刘恒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儿子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无论是否无能与守旧,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好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