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大、脾胃虚之人的感冒良方,还可治疗10余种疾病!

 经方人生 2022-03-26


引子

中医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看病讲究四诊合参(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即在收集了基本的证据(症状、体征)后,审症求因,依证选方,加减用药。正如《论衡》所言:“医之治病也,方施而药行”。好的中医就像一个私家侦探,而疾病就像一桩桩案件,需要在收集有效证据(病情)的基础上,合情演绎,抽丝剥茧,找到罪魁祸首(病根),然后才能更快地将元凶缉拿归案(治好疾病)。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难在坚持,难在入门,为了帮助大家打好中医基本功,练就一身治病本领,本公众号特推出“跟我学中医”板块,前方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功在当下,每天坚持十分钟的学习,打牢基本功。

图片

今天要介绍的方子是千古名方——人参败毒散。

本方专为体虚之人设计,即可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还可解除在表之风寒湿邪,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嗽、风湿性关节炎、腹泻、痢疾、皮肤瘙痒、皮肤长疮等多种疾病。。。

组成: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各三十两 (900g)

[用法]

上为粗末。 每服二钱(6g), 水一盏,加生姜、薄荷少许,同煎七分,滓, 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本方所治证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热】邪所致的气虚外感表证。

风寒湿邪客于肌表,卫阳被遏,正邪交争,故见憎寒壮热、无汗

寒湿郁滞肌肉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头项强痛,肢体酸痛

肺合皮毛,表为寒闭,肺气郁而不宜,津液凝聚不布,故咳嗽有痰,鼻塞声重

湿滞气阻,故胸膈痞闷

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征。

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证治要点。

图片

外感风寒湿邪表证,法当解表散寒祛湿,气虚则应益气扶正。

羌活辛苦而温,“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本经逢原》卷1),“治风寒湿邪,头痛项强,遍身百节骨疼”(《罗氏会约医镜》卷16)

独活辛苦而微温,“为祛风通络之主药……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邪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昧烈之性,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本草正义》卷2)

二药俱为风湿痹痛之要药,本方用之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活常用于上部风寒湿之证,而独活则专主下部之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上下结合,通治一身风寒湿之证。

图片

传承古老医术,弘扬中医文化
为健康保驾护航。

薄荷医道

川芎行气活血,并能祛风;

柴胡疏散解肌,并能行气;

二药既可解表逐邪,又可畅行气血而加强宣痹止痛之力。

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桔壳理气宽胸而利膈,二药一升一降,既复肺之宣降,又治胸膈痞闷。


前胡善于降气化痰,与枳、桔同用则宣肺化痰作用更著。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用积、桔、前胡调理肺系功能,使肺气能够正常宣降,津液能够正常敷布的同时,配祆苓渗湿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

四药配合,使气机通畅,痰湿得去,则胸闷咳痰等症可愈,皆为佐药。

生姜、薄荷为引,以襄助解表之力。

此证虽属外感邪实,但因患者素体虑弱,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不仅无力鼓邪外出,即使表邪暂解,亦恐正气不足而邪气复入其二正气虚弱之人感受外邪,若单纯以解表药汗之药虽外行,而中气不足,轻则汗半出不出,外邪仍不能解重则外邪反乘元气之而入里,以致发热无休,病情缠绵难愈。此如《寓意草》所说:“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去。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故佐少量的人参补气以匡其正,则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甘草用为佐使、取其甘温益气,合人参扶正以怯邪,并能调和药性。

综观全方,用二活、芎、柴、枳、桔、前等与参、苓、草相配,构成邪正兼顾,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功力更大,解表不伤正,无内顾之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虚人外感者,确为惬当之剂。

喻嘉言以此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其证为外邪从表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图片

加减法

若正气未虚, 而表寒较其者,去人参,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

②气虛明显者,可重用人参,或加黄芪以益气补虚;

③湿滞肌表经络,肢体酸楚疼痛甚者,可酌加威灵仙、桑枝、泰艽、防已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品;

④咳嗽重者,加杏仁、白前以止咳化痰。

⑤痢疾之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甚者,可加白芍、木香以行气和血止痛。

⑥若用于风毒瘾疹,可加蝉蜕、苦参疏风除湿止痒;

⑦用于疮疡初起,去人参,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本方多用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对于本方之“毒”,不少人多从“热盛成毒”、“火盛成毒”理解,故在《方剂学》答卷中,每有败毒散的功用解为“清热解毒”之“误笔”。《简明中医辞典》对“毒”的解释有三

①病因:如毒气,郎疫疠之气。

②病证。多指妣热肿胀或水湿浸淫之症,如热毒、湿毒等。

③指药物的毒性。

那么,败毒散之“毒”,当从何论?

从原书用本方治“伤寒时气”、“寒壅咳嗽”、“风痰头痛”来看,其“毒”当指病因。即邪气、邪毒也。“邪毒”既包括外来风寒之邪,亦包含内生痰湿之邪。本方通过二活的发汗解表,芎、柴的调畅气血,可使外受风寒得解;通过积、桔的宣降肺气,前、苓的化痰渗湿,可使内生之痰湿得消;故本方之“败毒”,乃发散邪毒,祛除邪毒之义。人参在方中扶正祛邪,起很重要的作用,故本方又名人参败毒散。正如陈素中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日败毒”(《伤寒辨证》)

名家注选

徐大椿:“时疫之发,人伤中土,土主阳明而湿热蕴蓄,故发热、昏迷、下利不止焉。羌活散太阳之邪,独活散少阴之邪,柴胡疏少阳之邪,前胡疏太阴之邪,则阳明之蕴蓄,不攻而自解。枳、桔开提肺气,芎、草活血和中,茯苓渗湿气治痢下也。加生姜以温胃散邪,用人参以养胃扶元,力助诸药分解之势,则邪尽去而经腑清和,胃气自化,发热自痢有不止者乎!此调内解外之剂为疫邪发热下痢之专方。(《医路六书杂病证治》卷25)

吴瑭“著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此证乃内伤水谷之酿湿,外受时令之风湿,中气本自不足之人,又气为湿伤,内外俱急。立方之法,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以二活、二胡合芎、柴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出外,喻氏所谓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壳宣中焦之气,茯苓渗中焦之湿;以桔梗开肺与大肠之痹,甘草合和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痢之初起,憎寒壮热者,非此不可也。若云统治伤寒、温疫、痹气则不可。凡病各有所因,岂方之所得而统之也哉?此方在风湿门中,用处甚多,若湿不兼风而兼热者,即不合拍,奚况湿热门乎?世医用此方治温病,已非!吾只见共害,未见其利也。”(《温病条辨》卷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