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 | 春天百花齐放,这群人出门要注意了!

 风吟楼 2022-03-27

大妈辟谣

本栏目由谣言过滤器 × 北京大妈有话说联合推出,每周六准时放送,专为中老年人查证辟谣。

2022年第一波致敏花粉来了

春天百花齐放,大家都想着约上亲朋好友赏春花。然而,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样也是过敏人群的“苦日子”。花粉浓度爆表的春天,过敏的人有哪些自救方式?

花粉过敏“流行”起来的原因

容易过敏的人对鲜花比较防备,却忽略了真正的罪魁祸首——树和草。

花粉过敏可引起眼睛发红瘙痒、喷嚏、流鼻涕甚至咳嗽等不适,严重者还会有皮肤红疹、鼻塞憋气甚至哮喘等症状,症状与感冒十分类似

图片

过敏性鼻炎通常为清水样鼻涕,感冒一开始为清水样后来转为黏脓性或脓性鼻涕;

过敏持续时间较长,感冒一周左右即可自愈;

过敏一次会连续打多个喷嚏,感冒一般不会。

近年来,我国花粉过敏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从4个月婴儿到60岁以上老人都出现过敏病例,估计过敏人群超过2亿。在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花粉过敏已成为季节性流行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花粉过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要知道,花粉过敏,并不都是先天的,有些人是“后天培养”的。长期熬夜、总点外卖、缺乏锻炼等不良的习惯,都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免疫系统出问题,身体也就更容易过敏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全球变暖、空气污染加重,也跟花粉过敏脱不了关系

另外,家中不适当的装修、不勤于打扫,都会增加花粉过敏发生几率

图片

防过敏的技巧

预防春季过敏,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当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衣着方面,冷空气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易过敏的人最好选择纯棉材质的衣物,避免穿羊毛材质的衣服,以免其产生静电、吸附花粉后携带到室内。外出应选择表面光滑材质的外套,并戴上帽子避免头发沾上花粉。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饮食方面,过敏患者需要减少摄入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如鱼类、甲壳类海鲜等。对蒿草过敏的人,可能对梨、桃、荔枝、龙眼等水果也过敏,应避食。

居住方面,最好使用空气净化机减少粉尘,但要注意定期清洗滤网。有异味或异香的植物不要摆放在室内

出行方面,尽量避免去花草多的地方,最好选择在花粉浓度最低的清晨、晚上或是一场阵雨后出门。出门的时候有必要佩戴口罩和眼镜,既防病毒又防花粉,如果因为过敏发作要不停摘下口罩擦鼻涕或揉眼睛,必须要反复洗手。

如果做好防护仍然出现过敏症状,症状较轻可自行购买抗过敏药物,症状较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土坑酸菜”等腌制菜会致癌?

“3·15”晚会上曝光了“土坑酸菜”,令广大网友感到震惊和愤怒。而这次的“土坑酸菜”暴露了食品制作全程不符合规范的大问题。除了卫生安全问题,很多人也对“腌菜含盐量高,亚硝酸盐会致癌”的问题表示担忧,究竟事实如何?一起来了解。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腌制菜致癌,还是亚硝酸盐致癌?

其实,真正致癌的不是亚硝酸盐,而是亚硝酸盐和食物中的胺类化合物结合时产生的亚硝胺增加了患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等某些消化系统癌症的风险

腌制菜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和菜被腌的时候的新鲜程度、蔬菜种植过程中施肥的种类(氮肥更容易产生硝酸盐)、盐含量多少、用的水是否纯净、环境是否清洁、容器是否密封以及温度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

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限值标准不同,只要在范围标准内基本上是没有中毒风险的。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为亚硝酸生成的盐,在蔬菜、肉类中天然存在。作为食品添加剂,能够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和繁殖,避免造成食物中毒,还能保持肉色鲜嫩,调节食物的风味。

家庭自制腌菜需要注意什么?

1.环境要卫生干净,避免阳光直射。

2.建议选择密闭性好的玻璃、陶瓷器具,不要使用金属材料器具。使用前用开水热烫,避免微生物污染。

3.选择新鲜的蔬菜,用水洗净、沥干。

4.避免在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时候食用腌菜,烹饪前记得用清水多浸泡、冲洗几遍,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腌制菜,到底多久才能吃?

一般来说,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在腌制的第几天到十几天之间,2-3周时又会慢慢地下降,20天后基本达到安全水平,可以食用

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自制的腌菜建议在腌制2天以内或20天以后食用,另外一次不要吃太多,也不要连续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蔬菜在腌制过程中,其维生素C会被大量破坏,B族维生素和一些抗氧化的植物化合物也会有所流失。且因腌制时放入的盐较多,若长期食用腌制菜,则会增加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同时,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或者本身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又或是有高血压、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冠心病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都应尽量避免食用腌制菜。

“代可可脂”是真的巧克力吗?

某品牌的巧克力食物一直都很受大家的欢迎,在去年7月该品牌对月饼的宣传中称其外皮成分为“巧克力外皮”,但仔细看其配料,实则是“代可可脂巧克力外皮”。该事件一出,不少消费者表示再也不买它了。代可可脂是什么?是真的巧克力吗?

巧克力是怎么做的?

传统的巧克力配方主要以可可脂为主(即可可豆)。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不过,这样做出来的巧克力普遍是比较苦的,所以现在的巧克力在口感上作出了一些调整。为了降低传统巧克力中的苦,市面上的巧克力不仅有不同的可可脂含量,还有很多产品加了添加糖,口味上要甜一些,也有一些巧克力会添加代可可脂成分。

代可可脂是什么?其差别是什么?

用传统方法制作巧克力的可可脂来源十分有限。我国只能依靠进口来获得原料,不仅费用较高,可可豆的供应量也供不应求。


于是,代可可脂就应运而生了,主要就是为了替代可可脂从而降低巧克力的生产成本。它是一种人造硬脂,是采用植物油经氢化工艺制成的,除了在状态和物理性能上与可可脂相似,其他差异很大。

成分

虽然二者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肪,但可可脂主要是硬脂酸、油酸、棕榈酸反式脂肪酸,其中硬脂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而可可脂还含有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

代可可脂则包括两种:月桂酸型和非月桂酸型。由于非月桂酸型在加工巧克力的过程中不占有优势,所以比较常用的是月桂酸型代可可脂。

反式脂肪酸

代可可脂中的月桂酸是由月桂酸系油脂( 如棕榈核仁油) 经选择性氢化而得到的,所以可能会含有反式脂肪酸。有研究表明:经常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栓的形成、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增加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如果不想买到代可可脂的巧克力,最直观的判断方式就是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产品类型

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根据我国《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标准中的规定,在制作巧克力的时候,如果代可可脂的添加量超过了5%就应当在包装上标注“代可可脂巧克力。”

不同的巧克力有啥区别?

如何选择?

根据可可脂含量的不同,市面上常见的巧克力可以分为三种: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牛奶巧克力。

黑巧克力:总可可固形物要求≥30%,呈棕褐色或棕黑色,具有可可苦味。

白巧克力:含有20%以上的可可脂和14%以上的含乳成分,但不含有可可粉,也没有可可固形物,奶味较浓,口感也比较甜。

牛奶巧克力:在巧克力中添加了乳制品,含乳成分大于12%,总可可固形物要求≥25%,呈棕色或浅棕色,具有可可和牛奶风味。

这三种巧克力相比,更推荐黑巧克力,因为它含有一些对健康有益的成分。而另外两种巧克力,配料中往往会添加较多的白砂糖。

参考资料:

1.生命时报:2022年第一波致敏花粉来了!你以为的感冒可能是过敏

2.科普中国:'土坑酸菜'冲上热搜!腌制菜会致癌?这样吃很危险…

3.科学辟谣: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买巧克力时要留心!

图片

梅梅的话

图片

虽然从原料上看,可可脂巧克力要比代可可脂巧克力更健康一些,但也不推荐经常吃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