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这个词,损失超出想象

 静听涛声依旧 2022-03-2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得知好几个孩子就是不愿去上学了,父母想尽了办法,依然毫无效果,孩子是异常地坚决。

这些孩子中有的在上小学,有的上初中,高中生也有。为什么在本该接受教育的青春年少时,这些孩子对上学这么抵触呢?

是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了?是被人欺负了?学习跟不上了?老师对他不好吗?同学关系太差被孤立了吗?

家长们会进行各种猜想,但是,孩子就是不说原因,只是说不愿去上学了。有个孩子告诉父母:“我以后会尽力帮助家里干活,好好孝顺你们,但是我真的不想上学了。

每当我听到类似的消息,总会替家长着急,更多的是心痛,我心痛的是家长们还茫然不知,正是因为自己长期以来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错误方式,才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孩子在学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没有哪个孩子在学校会是顺顺利利的。关键不是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而是孩子遇到问题后,家长如何去对待。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说,我感觉自己对孩子很理解啊,关心他,爱护他,也很少打骂孩子,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先不去评价家长的这句话,看看下面这个家长与自己不愿去上学的孩子的对话,家长对比一下,是不是与自己很相似:

妈妈:宝贝儿,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知道学习不容易,我会尽量理解你的。

孩子:“可是,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一定会觉得我很傻。”

妈妈:“不会的。告诉我吧,宝贝儿。这个世界还有谁会比妈妈更关心你呢?妈妈就是想让你开心,可你为什么不高兴呢?”

孩子:“那好,说实话,我不想上学了。”

“什么?”

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你不想上学了?

为了让你上学,我们做了那么大的牺牲!接受教育是为你的将来打基础。如果你像你姐姐那样用功的话,成绩一定会好起来的,那样你就喜欢上学了。我们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一定要安心学习。你有这个能力,可就是不愿意用功。要努力要积极向上才行啊!”

孩子沉默。

“说吧,跟我说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孩子继续沉默。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家长:

这个自以为理解孩子、想让孩子开心的妈妈,她真的理解孩子吗?孩子真的开心吗?

我们有多少家长其实就是这样与孩子交流的,没事的时候,我们对孩子很有耐心,也自以为体贴关心孩子,但是,一旦遇到孩子遇到了令家长难以接受的问题,我们就会在焦虑中失去控制。

上面这个家长还算是比较克制的,没有打骂孩子。但是,即便如此,当家长说出那番无可辩驳的大道理之后,孩子也不愿再和家长说哪怕一个字了。

原因在哪里?

因为孩子从家长的话里听不到半点理解的意思,只有那些他早已经不知被教育过多少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谆谆教诲。

我们理解家长的这种反应,孩子突然说不上学了,家长能不能着急吗?但是,理解不等于认可,更不等于没有家长看不到的负面效果。

设想一下,本来孩子是想从家长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最起码是获得家长的理解,在被理解之后,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家长这样的表现,直接让孩子变得有些绝望,只能将“不上学”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

那么,在孩子出现不愿上学的问题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或者,家长平时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介绍一个人际沟通中最要的原则——知彼解己。意思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包括与孩子或家人),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对方了解自己,这个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关键。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很显然,家长确实不能接受孩子不去上学这个现实,妈妈需要孩子来理解自己的苦心,毕竟孩子这个决定对家长来说有些残酷。但是,根据“知彼解己”的原则,家长要想让孩子理解自己,先要控制调整自己,然后想办法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我们再回到这个案例中,用“知彼解己”的方式,看看妈妈该怎么说,这样说的效果如何?

孩子:“那好,说实话,我不想上学了。”

妈妈(震惊后很快恢复平静):你是说,上学对你来说很痛苦?

孩子:是的,我不愿去学校了。

妈妈:你一定是在学校遇到什么难处了,告诉妈妈,我会帮助你的。

孩子:今天学校考试,我的成绩又退步了,我感觉自己真的没希望了。

妈妈:可怜的孩子,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后,老师对我说,你太让我失望了,那时候,我非常沮丧,所以我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

孩子没有说话,等着妈妈继续说。

妈妈:但是,我慢慢从沮丧中走了出来,我知道自己是因为那段时间太贪玩,我知道怎么改正,后来就渐渐开始进步,虽然成绩还是会有起伏不定,但是我坚持了下来,所以,后来才有了现在的工作。

孩子:要不,我也再试试看吧。

有人说,我们从小就学着如何说话,学着如何去读、去写,但是很少有人去真正学习如何倾听,尤其是学习站在对方立场上去聆听,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事求是地说,学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实在是一个好家长必备的关键技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