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老战士的风雨人生 ——峄县三区潘济民传略(2)

 微游枣庄 2022-03-27

济南长清“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2009年)

1940年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峄县支队成立,潘振武任支队长,纪华任政委,孙云亭任副支队长。孙云亭部被改编为峄县支队第二大队,孙怡然任大队长。同年5月,驻三区卜村的日军撤往西棠阴村,这可激怒了出身于书香门第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开明乡绅孙倚亭。

孙倚亭(1900-1967),原名孙景舆,峄县三区西棠阴村(今属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人。孙倚亭出身于书香人家,自幼进私塾,旧学功底深厚,并懂诗词、善书法。“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他激于爱国热情,便自筹经费,创办了棠阴小学,并亲自任教。在教学中他不断给学生灌输进步思想,教育学生发奋读书,准备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潘济民(前排中)在南京与战友合影(1949年4月)
1938年5月,孙倚亭在抗日运动的影响下,毅然卖掉自家的土地,购买枪支,组建一支30多人枪的抗日武装,与敌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1939年11月,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北山里王家湾成立。翌年2月,孙倚亭任峄县第四区蛟山乡乡长,并组建了蛟山大队。其后,部队改属峄县支队第二区队,孙任区队长。

1940年3月潘济民受党组织安排全脱产任峄县蛟山乡副乡长(党内任乡总支书记),成为孙倚亭的得力助手。这一时期,潘济民配合孙倚亭乡长,积极开展抗日的宣传教育工作,减租减息,动员民众主动拆除各村原来用于防备土匪的炮楼,以防止被日、伪军利用。同时动员民众不要养狗,以便于我抗日游击队的活动。潘济民以身作则,动员家人及亲友主动拆除了自家及亲友用于防备土匪的炮楼。在潘济民的带动下,全乡拆除炮楼20多座。5月底,潘济民带领蛟山大队一举拨除了西棠阴日伪据点,歼敌20余人,仅余5名残敌逃进了峄县城。

1940年11月潘济民去鲁南干校学习三个月。自1941年3月起,先后在鲁南抗协自卫军大队部、运河支队大队部、峄县运北工委任会计工作。

1941年1月,鲁南区党委、鲁南军区以运河支队部分武装为基础组建峄山支队,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孙伯龙兼任支队长,彭畏三任政委,支队隶属鲁南抗日自卫团,活动在运河地区。2月,中共峄县县委机关重返峄南运河地区,孙振华任县委书记。4月,中共阴平地下区委建立,张东明任书记。区委建立后相继恢复了36个农村党支部。

1942年1月,潘济民发起成立中共西褚庄党支部,自任书记,并先后发展潘存志、潘存平、潘存忠(后脱党)、高洪德、金继本、邵理信、邵理志等10名同志入党,参加革命工作。

潘济民、褚秀全家福(1978年5月)
1942年3月,家住潘济民家乡西褚庄村西头的一个我们党的基本群众,当时在伪军的炮楼里当伙夫,他听说:伪军对潘济民很头疼,到处抓也抓不到,悬赏三千大洋也没人告密,于是就决定对他的家属下手。伙夫立刻就回了一趟家,他对自己的家属说:“伪军最近可能要抓东头的三嫂子(潘济民的家属褚秀),你在北面场上要多注意点。”没有几天他的家属就看见有个骑自行车的到了村北面的烂石沟就没上来,过了一会又看见一个骑自行车的到了村北面的烂石沟也没上来,就这样一连看到好几个,她觉着不对,就喊来了她的大女儿大叭(方言,相当于大女孩),对她说:“快去东头你三大娘家,告诉三大娘(潘济民的家属褚秀),北面来了几个骑洋车子的,可能是来抓她的,叫她躲一躲。”

当大叭到来时,褚秀正在给她的二儿子换尿布,她听说后立刻抱起儿子就走,到门口碰到她的大嫂,她大嫂说:“这么冷的天,抱孩子干么去?”她说:“西头的她大叭姐来说,北面来了几个骑洋车子的,让我躲一躲。”她说:“骑洋车子的可能是来催款的。”这时褚秀发现门口有一个补锅、碗的小炉匠正在盯着她看,她一看情况不对,就立刻抱着孩子往南走。那个小炉匠赶紧将手里正补着的碗放到地上,碗立刻裂成两瓣,他挑起担子就往北面走,到一个高台上向北面烂石沟方向挥手。褚秀到了南面从东门到了她大叔家将孩子放到屋里床上,然后出来翻过西面的矮墙来到二叔家,正遇到二叔家的弟妹准备支鏊子摊煎饼,她得知情况后,就说:“三嫂你就躲到锅屋的门后面,我支鏊子摊煎饼给你作伴。”褚秀就躲到锅屋的门后面,她拿来一件蓑衣盖在她身上。然后她就支起鏊子摊煎饼。

由于当时摊煎饼用的是柴禾,所以搞得满屋都是烟气,中间也有特务来过这里说:“这就是潘济民的媳妇”。她就站起来和他们吵,说:“她现在还穿着孝(公公去世不久),我身上穿得是大红的,这媳妇是随便说的吗?”特务们折腾了三、四个小时,也没找到,这时西山方向响了两声枪响,特务们有些害怕,于是就抓了潘济民的两个哥哥家的两家人匆匆离开了。后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才将他们营救出来。时隔不久,潘济民带领文峰游击队(除奸队)将参与此事的三名汉奸特务秘密处决了。

1942年7月,中共运北工委成立。该工委下辖文峰、牛山、棠阴、曹庄、张范五个区委。同时建立了运北办事处,隶属峄南县。办事处下辖文峰、牛山、棠阴、曹庄、张范五个区政府。

12月,日军在鲁南推行“强化治安”运动,“扫荡”频繁,鲁南地区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运河北岸日伪据点林立。日军在文堆、坊上、古邵、曹庄、阴平、周营、宁楼、金陵寺、南常、牛山后、西棠阴等12个村庄安设据点,方圆百里形成十里一个据点。12月后,罗荣桓提出“翻边战术”。峄县各抗日武装运用“翻边战术”,开展反“蚕食”斗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43年1月潘济民调任峄县阴平区区长(党内分区委员)。6月,文峰游击大队在运北的阴平涝坡村遭日伪军数百人包围,潘济民闻讯后,急忙率领区队展开救援。在潘济民和文峰游击大队长李明和的指挥下进行猛烈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包围,毙伤日伪军30余人。11月,伪峄县县长王徽文率领伪警备大队500余人,到峄西南部“扫荡”抢粮,文峰游击大队所辖二队得知敌情后,队长严运厚、指导员朱奇民率领二队与阴平区队埋伏在王徽文返回峄县城的必经之地牛山后村敌人据点附近,黄昏时,王徽文率队来到伏击圈内,遭到猛烈打击,被毙伤、俘虏20余人,并丢下粮食、枪弹一大宗,王徽文率领残部逃回峄县城。

1944年3月,潘济民在鲁南区委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任副组长(党内小组长)。同年4月,中共鲁南三地委决定将运北工委升为峄县县委,孙振华任县委书记。运北办事处升为峄县县政府,关百胜任县长。峄县县委、县政府下辖文峰、曹庄、牛山、棠阴、张范五个区委、区政府。7月19日,鲁南独立支队四大队一举拔除西棠阴伪据点,除少数伪军逃往峄县城外,其余大部被歼灭,俘虏伪军10余名,缴获步枪10余支。

1944年9月,潘济民改任峄县三区区长(党内分区委员),这期间,主要配合区委朱平镇书记,积极开展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运动,提高民众的思想觉悟,扩大了统一战线。为了保证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区成立了区小队,对敌开展武装斗争,在其他区小队和县大队的配合下,基本拔除了本区范围内的日、伪据点,用武装斗争保卫抗战的胜利果实。

1945年4月,中共峄铜滕邳县委划归鲁南区党委领导,同时将该县与中共峄县县委、县政府合并,成立中共运河县委、县政府,郑平任县委书记,纪华任县长。县委、县政府机关驻旺庄一带,下辖15个区委、区政府。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鲁南军区发动数万群众(三区出动民工5000人)在一夜之间将台枣铁路、临枣铁路全部拆毁,使枣庄之敌完全陷入包围之中。9月7日晚,山东军区奉命向驻峄县城的日伪军发起攻击,激战至8日凌晨2时许,除少数日军逃往枣庄外,共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生俘日伪县长石镇九及汉奸庞文学、龙希贞等,并处决之。峄县城第一次解放。

精彩不错过


文峰山耸 英魂永存 ——记峄县大队中队长、革命烈士严运厚

身边的春色不能辜负,来趟东湖赏春景?

枣庄食俗与烹饪·俚(谚)语拾贝

穷人有穷人的吃法,生存中见智慧

作者:李鏖

微游枣庄  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