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笔记:如何控制思虑

 df7086 2022-03-27

梁东方

人的身心健康,需要中庸,需要适度,需要不逾矩。身体过度使用会累瘫,头脑过度使用也会因为CPU过热而死机。

思想的能力本来是人类的天赋,凡事考虑周全总是赢得最好结果的一个先决条件。但如果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反复进行,甚至是无限反复进行,方案早已形成,再想无非就是重复,或者是彻底无稽的想象,对其中的细节和情境进行无限可能地想象,那就是在浪费,就是头脑被情绪攫住以后的病态。

这种病态的表现就是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完全不及其余的状态,不能再进行其他思考,不能进行生活中其他的事项,食不甘味、寝食不安,勉强睡着了梦里也还都是这些纠缠不休的东西。到了这样的时候,就连思考机制本身实际上也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了。

所有的躁郁症抑郁症的症结所在,其实都是这样极端的思虑。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那么严重的问题,不过只是思维进入了死角难以自拔导致的痛苦。

要明白往事不可追,未来不是现在,回味和想象虽然拓宽了人生,带来了理性的总结与审美的期待,但是多思伤人。多思伤人并不是说人不能思考,而是说人不能在本来已经想清楚了的问题上被自己的情绪左右着过分纠缠,长期不能脱离。

现代社会,人口数量之大史无前例,人类空前聚集,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各种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人人都可能陷于这样所谓钻牛角尖的状态。娃娃入托怎么才能就近,孩子上高中要找谁才能办成,单位升职怎么才能顺利,去柜台办事怎么才能不被刁难,开车怎么避开拥堵顺利找到停车位,与他人发生了矛盾怎么才能解决,论文怎么才能完成,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婚姻,如何避免追求者的纠缠,怎样找到生存状态之上的我自实现之路……除了个体的先天生理机制上的问题外,相对来说,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比较善良的人、比较心软的人以及比较顾及自身对环境影响、对他人影响有自省习惯的人,更容易陷于其中。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想好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具体方法是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之道一条一条地形成文字,放在那里。然后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期间肯定会有反复,有反复的时候就拿起那张纸条或者打开电脑里的记录,将已经形成文字的方案再看一遍。

这是直接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理性方案。

而转移注意力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转移、怎么转移则是生活经验和生活技巧积累之下的人生能力、自我控制力的表现。

转移注意力的强力方式是去干体力活儿,去运动,去社交,用身体的转移、时空的转移和需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来摆脱头脑对那个问题的纠缠。这在去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往往是有效的,但是在结束了那些热闹热烈的事情之后,思绪往往还会返回来,返回来继续折磨你已经不堪其扰的头脑。再回去接着干体力活、运动、社交已经不可能,还可能陷入那种焦虑状态。这时候只能寄希望于身体的疲劳可以让人入睡了。

第二天接着去干体力活、去运动、去社交,终究还是会有体力不支的时候,还是会重回思虑之中。但至少在那干体力活、运动、社交的当时是转移了注意力了。这其中用亲情友情的支撑来化解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同样有效甚至更为有效的方法:亲情友情的温暖与体力活动的转移相比,是一种更为内在的转移方式,甚至已经不再是转移而是可以从中汲取的力量的源泉。只有你的亲人和朋友才能在意识到你现在处于一种人生的虚弱状态之后,及时给予你无私的关爱和体恤,才能抚慰你其实是已经受伤了的心。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有效,也往往不能完全有效。更有效的方法可能是从事、关注自己的爱好,最好是有创造性的爱好。在这样有创造性的爱好之中,虽然也还会实用头脑,甚至还会思考,但是这种思考不再是原地踏步的循环,而是具有不断创新的探索,画画也好写作也好,都有足够的创新空间。去创新是转移注意力,让人心无旁骛的有效措施。

当然,根本性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尽量建立起自己的高远宏大的哲学观、宇宙观,看清个体的人在世界上的位置,认识到每个人的人生不过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倏忽而至、百年而去,实际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什么坎儿是真正有意义的存在。而所有的思虑的本质,都只是恐惧。恐惧被损害、不能成功、落伍……这些貌似不可逾越的恐惧,在这样的宇宙背景里,又算得了什么。

以这样的视野和胸怀俯瞰自己,俯瞰人生,那种其实是基于不理智情绪的思虑状态,慢慢地也就不值一提了。

很少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抵御思虑这样复杂的事情当然就更不是。反复是题内之意,迟早都能从思虑中走出来也是一定的事。再有思虑发生的时候,能够比之前更快地走出来,就是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