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工男转行中医,立志用30年让人人都能认识到中医的好

 任我游129 2022-03-27

凡星是理工男,但是有不浅的国学底蕴,喜读文史,他喜欢中医的路径,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是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种下种子。发现传记中的一个小小医案,记载的简单治法就解决了可能要困扰一个人一生的问题,认识到古代流传那么多医书,该有多少宝贝,能解决现在的多少问题啊?!后来毅然从一家大型车企转行到中医行业,从最底层的中医客服做起。

凡星身上具有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革命主义精神,对中医怀有浓厚的历史使命感,同时更注重运用中医解决现实问题的务实精神,以理科生特有的严谨逻辑思维,客观理智地认识中医。

凡星说,这辈子有两个人生目标:一个为公,使疾病不再轻易危害人类健康;一个为私,追求真善美,享受自然的美好和人类智慧创造的文明成果。

接下来,用30年的时间,推动中医行业整体水平提高一个台阶,完成第一个人生目标;30年后退休,享受高水平中医养老保障,开启第二个人生目标。此生无憾了~

我为什么要做中医(上)

文 / 凡 星

大家好,我是建木医社凡星,用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我为什么要做中医。

先把提纲放出来,没兴趣的可以跳过,也可以选择有兴趣的部分看。

一、我的成长与求学
二、接触中医的机缘
三、什么是道和真理
四、发现中医的宝藏
五、坚定中医的信心
六、立下中医的志向


01 我的成长与求学

我叫凡星,来自河南周口,现在常年在深圳。

周口位于河南东部,与安徽相邻,境内没有名山大川,抬眼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所以我小时候很羡慕那些生活在山边和水边的人。因为山水边多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游玩其中,该有多快乐啊。古人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但是也得有山有水不是?而且古人也说了,龙困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所以总感觉平原平平无奇,缺少那么一点灵气。(当然后来才知道,整个中医追求的无非就是一个平字,以平为期。所以好像平也没有什么不好。)

我们那时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小孩子,被幼儿园和兴趣班支配,在7岁上小学之前我一直都处于散养的状态,会在小水沟和大水坑里抓鱼,会在坑边铲土,每天都在接触自然,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地长大了。

小学初中高中,12年,欢笑多,泪水少,平淡而过。

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想法。上学期间都在学习,对于社会了解不多,对于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所以只是报了几个男生普遍感兴趣的或合适的专业,比如机械、土木、信息、物理等等,最后平行志愿录到了郑州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

02 接触中医的机缘

上了大学,终于有时间有条件了解一下这个世界了,就乱七八糟地看了一些书。因为我看书都是逐字逐句地看,速度很慢,所以我就只挑选各个领域内最经典的书来看。

自然而然的,在了解国学和历史的时候,就读到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捧着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巨人写的中国三四千年前的事,那种历史感无以言表。而且中国著史者向来都是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的复合型人才,而以文史哲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而其中小小的一篇《扁鹊仓公列传》则在我心里埋下了中医的种子。原来中医是这样一门四两拨千斤、化腐朽为神奇的美妙学术。古人的智慧之高、技能之精让人震撼。

很多人会觉得,近两百年来,西方曾经在科学和技术上远远超过中国,这或许可以说明西方的文化与制度也优于中国,而那些故纸堆里还能找到什么可以学习的东西呢?

我觉得可以学习的有很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暂且不提,上下五千年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也不消多说,单单就这活人无数的中医,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中华儿女去挖掘,去承传,去发扬光大。

有些人会不会觉得很夸张,中医真的这么有用吗?真的有这么宝贵吗?

03 什么是道和真理

我觉得,所有的理论,是不是真理,宝贵不宝贵,要从三个方面看,如果符合了,这个理论就可以称为真理,西方人说追求真理,就像是我们说追求道,真理即道,得道者,得一切,怎么能不宝贵呢?

评价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或道,要从哪三个方面呢?

第一,圆融自洽,这包括自身体系内的自洽和与其他真理的自洽;

第二,解释世界,可以说明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第三,预言世界,对于世界还未发生的事情做出预言并得到印证,而且可重复验证。

(以上几点表达了我的意思,但还需要规范和完善,得意而忘言,同时愿与大家继续沟通交流关于真理的内容)

中医给我的第一个触动就是解释和预言了世界。

高中时期因为上课时间紧,早上不想起,中午要休息,所以很多人选择晚上睡前洗头,如果晚自习结束比较晚那么难免睡前头发干不了,于是我们的班主任就提醒大家,如果晚上洗头,一定要等到头发干了再睡,不然,可能会引起头痛,她的外甥女就因为这个患了头痛,很多年了都没好。

(可能有人会说,她头痛不一定是因为这个,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就像你吹了冷气马上打个喷嚏、吃多了雪糕马上要拉肚子一样,如果你说这是巧合,那我无话可说)

而我在读《史记》的时候,刚好有这样一个例子。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菑川王病,召臣意诊脉,曰“蹶上为重[1],头痛身热,使人烦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2],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沐发未干而卧[3]。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

【段意】 记病案之十六:菑川王病,诊断为蹶病,冷敷头部,针刺穴位三次,即病愈。病因是洗了头头发未干而睡卧。病案中记述了蹶病的症状、病理。

注释

[1]蹶:病名,气逆行。上为重:身体上部症状突出。[2]拊(fu):附着。[3]沐发:洗头。


04 发现中医的宝藏

现在发生的一个事情,许多年没有得到解决,而在一本两千多年前的书中,就详细记载了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疗的方法和得到的效果!这太让人震惊了。(后续还有很多事例让我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这只是一本史书中的一篇传记中的一个小小的医案,就解决了可能要困扰一个人一生的问题,而且成本之低,见效之快可谓神奇。那古代流传的那么多医书中有多少宝贝啊,能解决现在的多少问题啊?!

现今,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人们面临的最大威胁,除了意外,就是疾病。而且亚健康、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疑难杂病越来越多,随处可见,很多人还长处其中,不仅有可能因此倾家荡产,而且还要忍受长期的痛苦折磨,无法正常生活。

但是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却可能通过中医而轻松解决。那如果我们好好挖掘中医里的宝藏,掌握它,可以解决多少问题,可以造福多少人啊!其中的价值简单不可估量,福德也不可估量。

我想起了我奶奶最后的十年,她因为西医诊断的股骨头坏死而逐渐不能行走,卧床之后,身体消瘦,精神痛苦,意识恍惚,哭瞎双眼之后悲伤辞世。

很多病,不是有钱就能治,不然那么富商权贵也不会英年早逝。

而如果掌握了中医之道,就可以治病延年,而且代价又不高,效果又快又好,那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终生吗?

有些人说,中医没有那么神,疾病没有那么好治。我同意。

但是疾病的事情是个事实,也是个现实,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西医有西医的优势,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已经有很多人在做了,中医也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怎样让中医更神,让疾病更好治。即使治不好,我们也要知道为什么治不好,以及怎样选择最优的方案,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掌握了中医之道才可以。

而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创立建木医社,就是为了和众多的中医明师一起,把他们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优秀中医,守护人民健康,为社会多做贡献。

希望有志于传承的明师给我们多多支持,希望有志于此的同道能同我们一起把中医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05 坚定中医的信心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问题,我觉得第一个挑战就是对中医的信心。尤其是没有接触过中医,没有体验过中医的人,还有那些学习过很多也见识过很多但自身一直不能好好解决问题的中医人,也容易丧失对中医的信心。

那么我的信心从哪里来呢?

从沈谦益老师为熟识的一位师友治疗恶疾克期而愈而来;

从张驰老师不用病家开口,把脉之后对疾病来龙去脉的精准把握而来;

从马新童老师“天地人合参,形气神同调,病脉证并治”的圆融美妙而来;

从高望老师几颗耳豆就可以贴好许多疾病,开方便法门而来;

从戈红老师看一眼就说出病人本性、疾病根源而来;

从谭文光老师几分钟妙手解决各种陈年颈肩腰腿痛而来;

从药师陈陶老师把脉知病、妙语解病,几分钟体内结节消失而来;

从王伟老师品读经典体味人生,风轻云淡闲庭信步,患者信赖而来;

从王致效老师数十年临床实战赢得患者绝佳口碑,为中医敢怒敢言奔走疾呼而来;

……


有人会说,这些可能都是个例,事情是特例,人物是个人,不能代表整个中医。

但我要说,就算是个例,也不是巧合。

巧合没有规律,个例背后是有规律的。

况且以上人经历的事,是很多很多例,不是个例。

06 立下中医的志向

如果你觉得大部分中医人没有达到这种状态,所以觉得中医不行,从而对这些榜样都视而不见,那我也无话可说。

因为我刚好是相反的。

看到目前中医发展的水平之低,人民承受的痛苦之多,这些榜样刚好可以让我对中医产生信心,让我去充满激情地把这些好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传承发扬出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我们看到了人民对于中医的需求,也接触到了优秀的中医人和中医解决方案,那剩下的,就是怎样去努力实现这些事了。

用中医去守护人民健康,这件事是满怀希望的,是功德无量的,当然也是任重而道远的,看只看你要不要坚持这个梦想。

一个人一生能做成一件事情,足矣。

用30年让人人都能认识到中医的好,用中医好好守护人民的健康,做成这件事,我此生无憾。

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和想法想跟大家交流,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随时找我聊。我爱好中医十余年,从事中医行业四年多,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愿意与任何想要了解疾病、了解中医的人交流沟通互相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