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带“营”的地名,来源分三种,你知道吗?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7

“营”字地名在北京数量很多,成因大约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职业相同人群的聚居地。如位于丰台区北部的菜户营(详见下述介绍),海淀区中部的丰户营,原称为坟户营,本是看坟户聚居的地方;位于丰台区东部的铁匠营,是打铁锻造兵器的铁匠们的聚居地;位于崇文区东北部的珠营胡同,清代称为猪营儿,民国年间改为珠营,因此地多为养猪者,故名。

文章图片1

菜户营桥俯瞰

第二种指的是驻军营地,即兵营。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代的国都,为“天子脚下”,防卫自然是重中之重,因此周边地区驻扎着大批军队,后来营地流传下来作为当地的地名。这种地名遍布北京城内外,城内的如位于东城区西北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称武德卫营,是武德卫的驻地,清代讹传为五道营;位于崇文区中部的东利市营胡同,明代为力士营的所在地,清代撤销,谐音改为利市营,后以石板胡同为界,划分为东、西利市营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的四川营胡同,明代称为四川营,相传明末崇祯年间四川女将秦良玉曾奉诏勤王,率军驻扎在此,后即以为名。城外的如位于朝阳区东部的王四营,传说明初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由朝阳门至马驹桥驻扎有七十二营,这里是第四营,守备姓王,后演变为村名,沿用至今;位于海淀区东部的蓝旗营,清代时为圆明园护军正蓝旗营地,故名;位于朝阳区北部的勇士营,原为明代京师巡捕五营之一的勇士营驻地,后形成村落,故名。

文章图片2

东利市营胡同

第三种得名于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是这一国家、民族或地区人群的聚居地。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包括战争、逃荒、强令迁徙等等),造成人口大量流动,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区的人们迁到此地定居,以自己的国家、民族或故乡的名称命名村落,如位于通州区中部的大高力庄,隋唐时迁徙一部分高丽流民到此居住,命名为高丽庄,后分化为大小两村,音转成今名;位于顺义区西部的回民营,因村中居民多为回族,故名;位于顺义区西部的河津营,是明代初年山西河津县移民于此屯田,形成村落,以故乡为名;位于顺义区西北部的红铜营,为明初山西洪洞县移民迁徙到此,以家乡为名,后音转为今名。

文章图片3

回民营清真寺

菜户营,又名御菜园、兴隆街,位于丰台区北部,本是明代时专为皇家种植蔬菜的农户集中居住的村落,当时称值差种菜的人为“菜户”,故名菜户营。(亦有一说称明朝太监和宫女结成夫妻,号“菜户”。)

这些菜户归属于嘉蔬署管辖,嘉蔬署设立于明代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其衙门就在广安门外西南一里的南观音寺内。嘉蔬署隶属于明代上林苑监,上林苑监是主管皇家所需的牲畜的繁殖、木材的供给、菜粮的种植等事务的部门,其下原有十署:良牧署、蕃育署、林衡署、嘉蔬署、川衡署、冰鉴署、典察署等等。后来或废或并,至宣德年间只剩下四个署:良牧署(位于今顺义区衙门村)、蕃育署(位于今大兴县采育镇)、林衡署(位于今石景山区衙门口)和嘉蔬署。据《明会典·上林苑监》记载,嘉蔬署“原管栽种户九百,分拨栽种蔬菜等地一百一十八顷九十九亩八分四厘八毫。后因修筑本署土城鹅房(今鹅凤营),占地二十二顷七十亩,今现存地九十六顷二十九亩八分四厘八毫。”菜地所产的青菜、瓜果主要是供给皇宫和光禄寺内阁等衙门食用。

由于种植蔬菜需要精心照料,防病防虫,因此菜户们就在田间搭屋建舍,便于就近照顾蔬菜的生长,由此造成菜户营不同于其他的村落较为密集,而是形成了极为分散的居住群落,面积广阔且人烟稀少。菜户营村中大部分人都来自山西或山东,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此地,以种菜为生,没有一点人生自由。菜户们不仅每天都要辛勤劳作,还要忍受监工的欺凌盘剥和虐待。上林苑初设时,只设文官监管,对于百姓爱护有加,颇得民心。但后来增设太监为官,他们倚仗皇帝的宠信,为非作歹,任意克扣,索取钱财,逼死人命无数。明代时就曾多次发生菜户集体逃亡事件,许多人逃回家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