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自此而始——泰国古城素可泰

 西一里2l6sluho 2022-03-27

在曼谷以北427公里、清迈以南350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具有700余年历史的古城素可泰(Sukhothai)。素可泰意为“幸福的黎明”、“快乐的开始”。作为泰国历史上著名的素可泰王国的中心,这座古城开启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幸福黎明”。

幸福自此而始---泰国古城素可泰

◇撰文、摄影/王甲红

文章图片1

■ 素可泰古城中的玛哈泰寺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整个寺庙沐浴着圣洁的光辉。护城河中莲花盛开,佛塔、佛像和立柱倒映在水中,使人如置幻境。

勇敢的罗摩

古城素可泰是在泰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素可泰王国的中心。素可泰王国对泰国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它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致覆盖现代泰国全境的国家,其统治者兰甘亨大帝还命人创制了泰文。小乘佛教在他的倡导下日益兴盛,成为国教,为后世留下了灿烂多姿的文化遗产。

古城东西宽1600米,南北长2000米,被护城河和三重城墙所护卫,城墙内有21处寺庙和其他建筑遗迹,整体的建筑和艺术集合了高棉、孟族、僧伽罗和泰式风格。古城四座城门分别是北门Sanluang,南门Namo,东门Kamphaenghak和西门Oar。在古城外也散布着大量佛寺遗迹,总计70处。刚一进入素可泰古城,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寺庙,而是古城的水。古城为护城河环绕,远处的王宫和玛哈泰寺也有自己的护城河,极目可见众多的水渠和池塘。护城河的水来自附近的湄拉攀运河,这条河不仅在战争时期为素可泰城提供保护,同时也满足灌溉和饮用水需要。古城有4座水库,175处池塘和147口水井,并通过陶制水管输水。有了这些护城河和池塘的存在,整个古城多了一份灵性,游人仿佛徜徉于水乡,那些古老的遗迹倒像是水乡中的点缀,在炎炎烈日下平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怀。

文章图片2

■ 年轻的罗摩王子乘坐大象,手持大刀向对方将领发起进攻,王子一战成名,赢得“坤兰甘亨”的称号,意为“勇敢的罗摩”。

如今在古城内的素可泰历史公园中,依然伫立着兰甘亨大帝的纪念碑。在高高的台阶之上,兰甘亨大帝的青铜雕像端坐于王座之上,面目慈祥,右手捧着书简。时有民众前去祭奠,香案上放着敬献的鲜花,香烟袅袅。雕像周边有几尊浮雕,记录了兰甘亨大帝的生平。可以说,正是兰甘亨大帝的雄才大略,使得素可泰“城如其名”,开启了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幸福黎明”。

公元13世纪之前,现今的泰国地区还未形成一个全国性乃至地区性的王国,大大小小的村落联合体遍布泰国全境,其中南部地区实际上处于今柬埔寨地区吴哥帝国的统治之下。1240年前后,一位村庄联合体的首领邦克郎豪联合曾经依附于吴哥帝国的室利·因陀罗迭多占领了吴哥帝国西北部的要塞素可泰城,这位室利·因陀罗迭多将自己的头衔、神剑和占领的土地都赠送给了邦克郎豪,并为这位新的室利·因陀罗迭多举行了加冕仪式,素可泰王国就此诞生了。历史上关于邦克郎豪的记载不多,而新建立的素可泰王国也一直默默无闻,淹没在众多小王国当中,直到其第三任国王坤兰甘亨(King Ram Khamhaeng)横空出世。

文章图片3

■ 相传玛哈泰寺主佛塔收藏有佛祖遗物,佛塔上端坐着佛祖的坐像,佛塔基座雕刻着佛祖弟子们的塑像作为装饰。

坤兰甘亨是邦克朗豪的第三个儿子,罗摩(Rama)是他出生时的名字,出自印度神话中的英雄罗摩衍那之名。而“坤兰甘亨”这一称号则来自于他父亲的嘉许,其中“坤”是对国王的尊称,而“兰甘亨”则是勇敢的罗摩之意。在素可泰与当时另一个小国蒙束国的战争中,当素可泰的军队败阵落荒而逃之际,十九岁的罗摩王子勇敢杀入敌阵,击败蒙束国国王坤三春,为自己赢得了这一光荣的称号。兰甘亨大帝纪念碑雕像下的一幅浮雕就描绘了年轻的罗摩王子乘坐大象、手持大刀向敌方将领进攻的场景。

文章图片4

■ 素可泰历史公园中伫立着兰甘亨大帝的青铜雕像,他端坐于王座之上,面目慈祥,右手捧着书简,时有民众前去祭奠。

全体泰人之君

1279年,兰甘亨继承了兄长班蒙的王位成为素可泰国王。按照习俗,国王加冕时会种下一棵菩提树或者槟榔树,以示在他的统治下,王朝将会如树木般繁盛。兰甘亨充分利用他的个人魅力、外交和内政方面的能力,使王朝的势力远远超出了那棵槟榔树所能庇佑的范围。

兰甘亨与北方的兰纳王国(清迈)和帕尧王国(清莱)缔结盟约,共同抵御来自中国元王朝的蒙古人的威胁;同时他又与中国元王朝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曾多次派遣使臣前往中国。兰甘亨还与南方以华富里为中心的罗斛国形成某种默契,使得华富里成为抵御吴哥帝国的第一道屏障。这样的外交局面使得素可泰在湄南河平原的发展拥有了一个和平而宽松的环境。

文章图片5

■ 沙西寺的钟形佛塔受到僧伽罗风格的影响,塔身之前的青铜行走佛雕塑非常生动,衣襟紧贴身体,姿态高贵。

兰甘亨还联合一些比较小的王国,将它们收为自己的附庸。相较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统治而言,素可泰王国对这些小国的控制更加依赖于领袖的人格魅力或道义权威,据说任何人骑着大象来见他并且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他的保护之下,他都会给予帮助。他确实曾经占领过一些邻近的土地,也曾经进攻吴哥帝国,夺取大象和财富,但基本上没有发起过大规模战争,也没有长途奔袭。他更多是依靠道义和外交的力量,使得更多较小王国表示依附,而这些附属国把更小、更边远的属国,通过金字塔式的体制置于素可泰王国控制之下。13世纪末,兰甘亨统治下的素可泰王国,其控制范围北到帕府、难府以及老挝的琅勃拉邦,西到缅甸的勃固省和马达班湾,东到彭世洛和老挝的万象,南到马来半岛的那空是贪玛叻,而兰甘亨也被尊为“全体泰人之君”。

文章图片6

■ 岁月在素可泰古城中的众多佛像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有的寺庙佛殿坍塌,立柱损毁。漫步其间,几十米的距离就像是走过了几个世纪。

在兰甘亨的统治下,素可泰王国国泰民安,贸易繁盛,民众拥戴自己的国王。1292年,兰甘亨命人在一根石柱上刻下一篇碑铭,用以记载素可泰王朝的历史,被后世称为“兰甘亨碑铭”。这根石柱高约1.11米,顶部呈圆锥形,四边各长35厘米,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就有对素可泰王国繁荣景象的描写,“坤兰甘亨时,素可泰国土富饶,水中有鱼,田中有稻。”而且,“国君不征收关税,国人牵牛乘马,贸易称便。欲贩象者贩,欲贩马者贩,欲贩金银者贩。庶民或公子王孙谢世,所遗屋宇、驯象、妻孥、亲属、粮仓、仆从、槟榔林老叶林,悉归其子。”因而,素可泰得以国富民强。不仅如此,在兰甘亨宫殿住所门外还悬挂着一个铃铛,“城乡之中,民有争执,口角不和,欲诉诸王,极为简便,仅须往敲门铃。坤兰甘亨国王,一闻铃声,即呼入讯问,予以公平裁判。故素可泰全境,万民称赞。”

文章图片7

■ 素可泰古城内的索拉萨克寺。该寺建于1412年,造型独特,基座上的24头白象拱护着钟形佛塔,因而也被称为群象寺。

1283年,在兰甘亨的主持下,一种以吴哥帝国高棉人的文字、梵语和印度巴利语为基础的泰文被创制出来。兰甘亨大帝创制泰文的功绩被明确记载于兰甘亨碑铭中,而碑铭本身也是由这种古泰文所刻就,因此也使其成为最古老的泰文文献,现收藏于泰国的曼谷国家博物馆。除此之外,兰甘亨非常善于吸收邻近民族的文化,并将其应用于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和领导之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物质遗产。

尽管兰甘亨大帝的内政和外交方略使得素可泰王国达到其黄金时期,但可以预计,如果这种金字塔式的依附不被制度化,没有实现中央集权,那么随着国王的去世,这种依附关系就会瞬间发生变化,这样的王国注定是短命的。实际上,这种情形在素可泰王国确实发生了。随着兰甘亨大帝去世,素可泰王国迅速衰落。兰甘亨大帝离世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原因,史学家至今没有定论。只是相传他是于1298年(或1317年)被宋加洛河湍急的河水冲走的。兰甘亨的儿子罗泰于1317年继承了王位。但新王罗泰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国家逐渐分崩离析。素可泰王国曾与后来崛起的阿育陀耶王国多次交锋,最终于1378年成为阿育陀耶属国,并于1438年灭亡。

多少楼台烟雨中

虽然兰甘亨大帝消逝于宋加洛河的激流之中,但历史的长河并没有湮灭素可泰王朝留下的丰富遗产。有学者曾评述道:“暹族人从柬埔寨借用了政治组织、物质文明、书法和相当数量的词汇。暹族艺术家们向高棉艺术家学习,并以他们自己特有的才能,特别是在与西邻(孟人和缅人)接触的影响下,改造了高棉艺术⋯⋯更重要的是从他们那里接受了僧伽罗佛教及其艺术传统。”这里所说的僧伽罗就是今斯里兰卡地区,当时那里的人们多信小乘佛教。在兰甘亨的倡导下,自斯里兰卡传来的小乘佛教,成为了素可泰王国的国教。据说兰甘亨曾将宝座安放在棕榈树林中处理政务,而在佛教安息日,他会邀请僧人坐在王座主持法事,可见兰甘亨大帝对小乘佛教的推崇。

文章图片8

■ 西沙外寺中三座高棉风格的佛塔,塔身厚重而饱满,整个寺庙被护城河环绕。该寺曾是印度教寺庙,后被改造为佛教寺庙。

素可泰古城内寺庙林立,其建筑和艺术既传承了高棉人厚重的风格,也受到斯里兰卡僧伽罗小乘佛教的影响,趋于轻灵,追求线条的灵动和比例的协调,装饰细腻而均衡,形成了早期的泰式风格。典型的素可泰寺庙以一个规模宏大的佛殿为结构主体,佛殿中设立佛祖雕像,这种结构最终影响到整个泰国的建筑结构。佛像雕塑方面,无论是青铜或石雕,素可泰风格将泰国人的面庞和平静的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雕塑外形不完全是严格的真人形态,也吸收了对佛教经文的阐释。佛祖雕塑大都为椭圆形脸庞,鼻部修长而精美,带有高棉风格的双唇线,带着一抹恬静自适,头顶所雕刻的火焰形凸起则呈现典型的僧伽罗风格。佛祖雕塑经常采用立式或走动的形态,非常生动,而衣襟紧贴身体,则显示其高贵的姿态。寺庙布局方面也颇具匠心,素可泰寺庙的护城河和寺庙交相辉映,力求与环境和谐,沉淀出一种静谧的意境。

文章图片9

■ 西沙外寺佛塔雕饰着蛇神那伽和一些佛像,体现了浓重的印度教风格。

兰甘亨大帝塑像以南的古城中心,是当年的素可泰王宫所在。当年的王宫为一个护城河所包围,现已基本夷为平地。王宫西侧是玛哈泰寺,该寺始建于素可泰王国建国初期,至公元1345年才最终落成,也是素可泰最大的寺庙。玛哈泰寺四周由砖墙和护城河环绕,据说砖墙代表宇宙,而护城河代表银河。该寺由红砖建造,由主佛塔、佛殿、拜殿、10座小型佛殿和200座可能用作墓碑的小型佛塔构成。岁月在这些佛像和林立的立柱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蓝天白云掩映之下,整个寺庙沐浴着圣洁的光辉。护城河中莲花盛开,佛塔、佛像和立柱倒映在水中,使人如置幻境。

文章图片10

■ 在素可泰古城中的西昌寺内,有一尊身带降魔印的巨大坐佛像,高15米,被认为是兰甘亨碑铭所记载的“阿迦纳佛”(无所畏惧的佛)。

从东门进入玛哈泰寺,爬上台阶进入佛殿,转过这座建成于阿育陀耶时期的小佛殿,即是纵深数十米的大型佛殿。如今佛殿已经坍塌,残留数十根立柱,佛殿的尽头即是主佛塔。佛殿内原有一座1362年的素可泰风格的坐佛佛像,后被转移到曼谷善见寺。穿过两旁林立的立柱,漫步来到主佛塔,几十米的距离像是走过几个世纪,岁月的侵蚀不仅削去了佛殿的顶部,也在石柱上留下风雨磨蚀的印迹。佛塔是典型的莲花花蕾形状,据说这里收藏有佛祖遗物,佛塔上端坐着佛祖的坐像。佛塔基座雕刻着佛祖弟子们的跪像作为装饰。佛塔周围包围着8个较小的佛塔,内圈4个是高棉风格,外围4个则是泰国北部的兰纳泰风格。这些佛塔的佛龛里有众多的小佛像和灰泥的浮雕,反映了佛祖的生活,这些雕塑混合了僧伽罗和缅甸风格。主佛塔南侧还有一座大型佛塔,其平台上有许多恶魔、大象和狮子等形象的灰泥雕刻,它们的背部还有一些小天使。

文章图片11

■ 虔诚的僧人正在为西昌寺内巨大坐佛像的手部贴金箔。

沿着玛哈泰寺护城河向西前行,护城河河面上布满了绿色藻类,平整如镜面,衬托着玛哈泰寺的残垣断壁,颇有一种凄凉而静谧的美感。前行即是西沙外寺,西沙外寺曾是印度教寺庙,后改造为佛教寺庙。从南边进入西外沙寺,远远可以看到一座徒剩四壁的大殿,大殿后方是三座高棉风格的佛塔,塔身厚重而饱满,雕饰着蛇神那伽和一些佛像。

玛哈泰寺的西侧坐落着银贡寺,那里残存着一座只余立柱的佛殿,一尊坐佛矗立于佛殿,坐佛身后是莲花花蕾佛塔,塔尖下方有四个佛龛,面向四方,每个佛龛中都有一尊立佛。最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寺庙的布局,佛殿前方是被称为银湖的池塘,开满莲花,池塘中央的小岛上则是这座寺庙的拜殿,这座拜殿如今只残留着基座和一些石柱。小岛与佛殿之间的距离超过百米,却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建筑布局,素可泰建筑家们的审美观确实令人惊叹。在佛殿北侧,有一个小小的佛塔,佛塔前面则是一尊行走佛的浮雕,线条柔美,风度翩然。

文章图片12

■ 在银贡寺佛殿北侧一个小型的佛塔前有一尊行走佛浮雕,线条柔美,风度翩然。

小岛北侧是沙西寺,这座寺庙本身就坐落在小岛上,走过小桥面对的是寺庙的侧身,在这里能看到9个小型佛塔和一尊青铜行走佛雕塑。主佛塔是僧伽罗风格的钟形佛塔,主佛塔前是佛殿遗址,佛殿正前方的小岛上则是沙西寺的拜殿,需要穿过另外一座小桥才能到达。此情此景,令人遥想起中国的江南园林,无论是水光潋滟还是云雾空蒙,都是风光无限旖旎。

古城东门附近的迈佛寺,是一座阿育陀耶时期的寺庙,如今只残余佛殿立柱。这座寺庙建成的时候,素可泰王朝已趋于衰落,都城被迫迁至彭世洛。目睹此残垣断壁,一丝怀古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虽然素可泰王朝从兴起到灭亡,不过短短200年的时间,但它却被誉为“泰国文化的摇篮”,在近千年的风雨涤荡之后,其历史遗存依然伫立在这座古城之中,让漫步其间的人们感受那一份心灵的静谧。

文章图片13

■ 素可泰风格的佛像将泰国人的面庞和平静的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带着一抹恬静自适。

>>> End <<<

文章图片14

精彩版式呈现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3.05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