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使纠错记

 丁东小群 2022-03-28

瑞典王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1950年,中瑞两国建交。瑞典先派大使到了北京。中国派耿飚将军出任中国驻瑞典特命全权大使,于1950年9月到斯德哥尔摩赴任。当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已经93岁。9月19日,耿飚向他递交国书。古斯塔夫五世表示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不久,古斯塔夫五世逝世。瑞典外交部给中国大使馆送来讣告。按当时的礼仪,讣告用法文书写。中方收到讣告,写了一封吊唁信,也译成法文。中国驻瑞典使馆人员较少,没有法文翻译,请了一位瑞典人当法律顾问,兼法文翻译。他将吊唁信译成法文,交使馆打字员打印,由使馆工作人员校对,然后派秘书送瑞典外交部礼宾司。

瑞典礼宾司长接过吊唁信,道谢后便展开阅读,看着看着眉头紧锁,指着信中一个词说,“这个词不应该这样写!”中方秘书不懂法文,只好说,“等我回使馆查询一下。”

秘书回使馆向耿飚汇报,耿飚马上请法律顾问来研究。他看了使馆保留的打印存底说:“糟了!这个词少打了一个字母,把'悲哀地’变成了'荣幸地’了!”

荣幸地获悉国王去世,当然错了。打字员少打了一个字母,校对者不懂法文,也没看出问题。耿飚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开会研究补救办法。决定:一,重新打印吊唁信,把那封打错的信换回来。二,耿飚大使亲自向瑞典外交部长道歉,说明出错的具体情况。

重新打印的吊唁信经过反复校对,并请法律顾问核对。然后,耿飚自己驾车,送交瑞典外交部长。耿飚向外长诚恳道歉,向瑞典国王表示深刻的负疚之情,同时说明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使馆工作人员不懂法文所致。

瑞典外交部长对耿飚说:“听了大使阁下的说明,知道这只是技术上的失误,不会妨碍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大使阁下知道此事后,及时改正,还亲自登门道歉,充分说明你们的诚意。因此,我不仅不会因此事指责你们,相反,我被你们知错即改的行动和阁下的真诚诚恳的精神所感动,从而加深了对中国的尊敬之情。”

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有错就改,并不影响大国外交风度。耿飚大使及时化解了这次失误的负面影响。接着,使馆做出两项决定,一是加强外文学习,二是增加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为此,耿飚自费聘请瑞典人做外语教师,同时向使馆翻译请教,使馆内也掀起了学习外文的热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