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号:股权标准设计者 ◆前言 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5200亿,相当于2个联想、5个格力、5个阿里巴巴! 7月31日华为发布2018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14%。 与去年同期相比,华为的营业利润率有所提高,增长稳定。2017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11%。 华为在2018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表示,公司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云业务上都有所创新,各个板块业务稳定增长。 在经济寒冬时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这与华为的股权激励机制不无关系。 华为长期以来坚持“财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分享机制。 任正非只保留1%的股份,其余都与员工分享,虽把股份分光,却把公司做大。 ◆华为的股权架构 ◆架构解析 简单来说,华为技术的唯一股东是华为控股。 华为控股则有两个股东,一个是任正非本人(1.01%);另一个则是华为工会(98.99%)。 ◆任正非如何用1%的股份控制华为 ◆公司法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通过公司章程设置同股不同权。 ◆合法控制1 按《公司法》的规定,华为控股可在公司章程中规定任正非有特别权利(公司章程由股东会制定和修改)。 ◆合法控制2 作为华为技术的唯一股东,华为控股可决定由任正非1人代为行使在华为技术的股东权利。 ◆合法控制3 华为工会可通过工会章程规定,由任正非代为行使工会在华为控股的股东权利。 ◆合法控制4 华为工会也可通过签协议或委托书,委托任正非代为行使工会在华为控股的股东权利。 在华为现有股权架构下,上述种种均可实现任正非合法控制公司。 ◆华为股权激励发展史 ◆早期激励 华为员工持股源于1990年,因发不出工资只好给员工打欠条,后来把欠条写成欠股份。 后来,员工以每股1元的价格参股,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分红,这就是华为股权激励的开端。 ◆中期激励 1998年,华为派高层赴美考察期权激励和员工持股制度,虚拟股初现。 2001年,华为推出《虚拟股票期权计划》,员工所持实股明确变为虚拟股。 虚拟受限股,员工出资入股,与公司签订合同后交由公司保管,没有副本,没有持股凭证,只有一个内部账号,用于查看自己的持股数量。 虚拟股份没有投票权,只享受分红权和增值权。 10年间,华为虚拟股收益超过15倍,持股员工获得丰厚收益,直至2011年,华为内部融资超过260亿元。 实现了销售业绩和净利润的突飞猛涨。 ◆后期激励 公司发展,外籍员工增多,而外籍员工无法参与虚拟受限股。 因此2013年起,华为推出TUP(奖励期权计划),使外籍员工也可以分享利润。 2014年,国内员工同样可以享受TUP。 ★TUP计划,每年根据员工的岗位、级别、绩效等分配一定数量的5年期权,即员工免费获得相应的分红权和增值权,但5年后清零。 因此,员工只能不断努力工作以获取更多的奖励期权,除此之外,还避免了老员工在拥有大量股票后坐享收益,不思进取。 至此,华为的员工股权激励稳定为虚拟受限股以及TUP计划的并行的局面。 ◆可以学习华为的股权激励吗? ●虚拟受限股 通过虚拟受限股,公司可获得内部融资、保留股东权力,无需向员工披露财报等。 但是要考虑公司是否具备员工信任的基础。如果让员工花钱配股却不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员工会接受吗? 华为虚拟股,没有工商登记,也没经公证,员工连合同都拿不到,员工还愿意抢着花钱购买! 是因为华为以往丰厚的分红历史,让员工完全不担心自己拿不到分红。 此外就是任正非的个人威望和影响力,让员工相信任正非不存私心。 ●TUP计划 TUP计划激励,员工拥有收益权,无表决权,不担风险,无需花钱。 如果公司愿意,每个公司都可以实施这样的计划,但是取决于创始人是否舍得与员工如此分利? ◆写在最后 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是典型的同股不同权的成功案例,合法且高效。 员工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同时创始人牢牢把握着公司的控制权。 规则!真正实现了双赢! |
|